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春花秋梦 » 第十五章 春来之时

第十五章 春来之时

    小媱觉得,“断绝来往”不过是大大小小分离中的一种,这样的分离,大家已司空见惯了:小学到初中,初中再到高中,以后的高中到大学,每换一次环境,意味着朋友圈的一次“年度大清仓”。多少“一辈子好朋友”“以后常联系”的诺言,即使当时多么的不舍,也会由于长时间的疏远、新朋友的填充和遭遇各种杂乱事情后一点一点遗忘在时光的流里。哪怕有一天在心底无意想起,也会匆匆地将其忽略,并跟自己说:对方肯定也把自己忘记了。这样,人便能继续在新的生活里逍遥自在,毕竟谁也不愿意因为过去而背起沉重的道德包袱。

    更何况,高中生活如此忙碌,全世界似乎都为他们摇旗呐喊,鼓励他们为美好未来全力拼搏。他们实在没时间为过去埋单。

    那么,宛桃与男孩的决裂,是多么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当她看见宛桃重现笑容后,她对宛桃的担忧终于告一段落。

    正是人间四月天,时值周末,晴。班里有人组织春游活动。小媱已取得了妈妈的同意——她摸索了这样的规律,就是在禀告的时候带上“班级组织”或“学校规定”,妈妈都会很配合,然后同意她去。

    宛桃是在小媱的再三劝说下才答应参加的。小媱曾兴致勃勃地数着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的名单,想以此带动宛桃。然而宛桃听后更加心灰意冷——她与他们一点都不熟。她之所以决定参加,仅仅是因为小媱——因为小媱的盛情邀请。

    只是宛桃有所不知,小媱对谁都是这样子的。

    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前往月银湖烧烤。

    月银湖位于市郊,与学校相去几公里,由于当地的主河道迁徙而在河边长期蓄水,形成了湖泊。当地河流的水量稳定,湖泊便常年保持一定形状,像弯弯的月儿;湖水长期沉积、净化,水质挺好,在有月亮的夜晚,湖面上银光冷冷,故有名“月银湖”。

    此次同行共十一人,包括邓小媱、赵宛桃、李国豪、陈华卿等人。陈沐月没去,和这活动相比,她似乎更喜欢回家。而去过几次月银湖的陈华卿本来也不想去的,后来听说参加的人中有邓小媱,竟也跟着去了。

    2.

    这是一伏一伏的小山丘,连成一片,山丘上密密麻麻长满了树,全是南方常见的常绿阔叶乔木,其中还有野生的果树,如芒果、荔枝、黄皮、桔子等等。家住附近的梁子雄和李家杰告诉大家说,他们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果实成熟的季节里和小伙伴们爬到树上随意摘果子吃,吃腻了便尽情打闹,现在不可以了,这些果树已被别人承包,成为了私有财产。

    山丘里的那一条青石砌成的小路至今还可辨别,如一条长蛇,在上坡与下坡中回旋曲折,又在茂密的树林和丛生的杂草中时隐时现。时间久远,青石路的某些路段已被积泥覆盖,上面长出瘦黄的狗牙草,路过的人群轻轻一踩,它们便站不起来了。几年前当地政府曾努力将这地方发展成旅游景点,并专门修建了石路、凉亭等公共设施,可惜由于这座城市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加上宣传不到位、相关服务行业欠缺等等,并没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当地人过来游玩外,外地人基本不会过来。再后来,旅游项目不了了之,设施也无人打理,原本平坦的草地杂草丛生,古朴的小石路坑洼不平,供人小憩的凉亭也因风雨侵蚀而油漆尽落、长出青苔,现在即便是盛春时节,也难掩其一片萧条颓废的景象。

    可这些学生不会关注这些。他们只管谈天说地,叽叽喳喳地往目的地进发。人踏在青石路上,周围树木茂盛,蝶儿相互追逐翩跹起舞,鸟儿在枝头活跃地呼朋引伴,这不正是大好春光吗?

    况且这里还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这是什么花?”小媱指着路边的小白花问那个一路上侃侃而谈、胸有成竹、见多识广的向导梁子雄。这种野花虽然长相丑陋,但好几丛的连成一片的时候,繁密的点缀和朝气蓬勃的气势足以让旁观者驻足赞叹。

    “不知道,”梁子雄说。

    “你不是……导游吗?”小媱弱弱地问。

    “我是导游,但我不是植物学家呀。”

    看着小媱不甘心的表情,梁子雄连忙劝慰她说:“这些都是野花,何必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

    小媱回头问了身后的梁佳燕和陈华卿,两人纷纷摇头。她亦只好遗憾作罢。

    走一段路,一棵长满小黄花的小树出现在路边。小黄花那淡淡的芬芳使人着迷。这种树小媱从没见过,于是她指着树好奇地问一旁的梁子雄说:“这是什么树?它开的花好香。”

    “不知道。平时没在意这些花。”子雄耸耸肩膀。邓小媱又问佳燕和华卿,两人继续纷纷摇头。小媱亦只能遗憾作罢了。

    再下个路口,一棵叶子长得又阔又大的树又让小媱惊讶了。她走上去,摸着叶子那又肥又厚的叶肉,转头再次问子雄说:“这又是什么植物?叶子厚嘟嘟的,看上去好可爱。”

    “真——不知道。”梁子雄越发无奈,心想:姐姐你放过我好吗?

    再下一个路口,长有紫色的花朵,像吊铃,小媱又被迷住:“好漂亮的花啊……”

    “不知道!其实我不知道它叫什么花……”梁子雄不等她问,自己率先回答起来。

    梁佳燕笑了:“人家还没问你是什么花呢?这么急干嘛——”

    “就是咯,我还没问你呢。”小媱说。

    在那里观察良久,最后还是按耐不住好奇心,问道:“这究竟是什么花呀这么漂亮……”

    梁子雄和梁佳燕自始识趣地退到了后面——他们再也不敢待在小媱旁边了。他俩都觉得,再这样走下去自己一定会疯掉的。

    子雄和佳燕退下之后,一直在后面冷冷清清的李国豪和叶娜很自然地填了进去。

    果然,走一段路,看见一棵长相再普通不过的灌木植物,小媱连忙问国豪和叶娜:“这是什么树呀?”

    如此反复。到后来看见一朵再普通不过的花,叶娜也像小媱那样问后面的李国豪和林薏安说:“这是什么花?”

    问得多了,连林薏安也学会这么问。于是到后来,前半个队伍的女生都像中了病毒似的问这问那,而后半个队伍则一张张哭笑不得的脸。

    原来好奇真的会传染。

    “下次跟你们出来我一定会带上一本《植物图志》。”华卿总结了“经验教训”。

    3

    他们沿着小路走。小路被一个又一个路口分岔,假若是第一次来,不作标记的情况下必定很难找到回去的路。穿过好几个路口,原来被树木重重遮蔽围堵的视野忽然豁然开朗。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湖水,蔚蓝的明净的天空,湖外是翠绿的群山,一如画家在巨型画布上浓墨重彩、大肆挥毫的杰作。水是清澈空明的,在近处可看见湖底一颗一颗小石,如鹅卵;远一点,湖水便呈现淡淡的靛蓝色,透过湖水只可依稀看见湖底植物的枝和茎;再远点,湖水变成一片茫茫的浅绿色,整个湖如同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存放于天地群山之中,让人不自觉想起刘梦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时值春季,春风轻拂而过,湖面上碧波荡漾,冯延巳有诗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大致于此。近湖生长的荷花虽还没到花期,但碧绿圆润的荷叶依然十分惹人喜爱,一顶一顶,好比雨天放学时可爱的儿童们簇拥的小雨伞。虽然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势,但“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小别致小雅调,也同样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堤岸上筑有一古式楼亭,亭口的木牌上还有人题字,只是长期的风雨洗刷后,已模糊了模样。楼亭旁边还有一条小木船飘荡在水中,华卿想爬上去,但考虑到木船太残旧不安全,便放弃了。不然,“泛舟湖上”一定是一件很令人愉悦的事情。

    “湖的那边是入水口被这座山挡住了,越过这座山你可以看到一条大河,河里有捞沙船,运气好还会看到一两条渔船在撒网捞鱼,是很古质古朴的那打渔情景。”子雄告诉大家。

    小媱很想去看看。听子雄这番话,她想到的是背着夕阳,一个精瘦的黑影娴熟地撒网,船随着流水轻轻摇晃,夕阳的倒影荡漾在河里散作破碎的闪耀的星光,此情此景真让人想高唱一首古老的渔歌。可惜随着一代人的老去和工业的发展,这场景渐渐的在历史的洪流中消声匿迹了。人们只能在诗文、民谣和影视作品中粗略感受那一份平和与安详。她问子雄说:“到那里要走多久?”

    子雄回答说:“远啊,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山路。”

    “这么远……那就不去了。”小媱遗憾地说。

    “也可以不走山路,到大马路坐汽车。坐车绕来绕去,差不多也是那样的时间。不过基本上没什么好看的了,因为那里江水污染严重,现在很少人会在上面打渔,应该是水质差,鱼虾就少了。”子雄解释说。

    终究是不方便过去。

    他们在一块大棚下烧烤。这里曾经是烧烤场,现在还可以看见保存良好的大大小小的炉灶一个个整齐地排列着。大棚旁边有一座房子,原来是一间专门为烧烤提供各种服务的商店,无奈生意惨淡,现今人去楼空。

    在他们到达之前,先头部队就已经准备好各种食物和用具了。看见炉灶,华卿回想起小学四年级学做饭不小心把厨房给烧了的情景,不由得有点心寒,问梁佳燕说:“燕子你会烧烤吗?”

    “会啊,这很简单的。”梁佳燕一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表情。

    华卿问谭秀华,谭秀华也说会;又问林薏安,林薏安说她初中时候玩过一次;失落之中的陈华卿想起了叶娜。叶娜家境挺好,一看就知道娇生惯养,她肯定什么也不会。于是抱着一种找同类求安慰的心态,问叶娜说:“娜姐,你应该不会烧烤吧?”

    叶娜一脸懵相,这问话的句式给人感觉很奇怪的,不过华卿没什么坏心肠,亦认真地回答他:“没试过啊,不过我家会做蕃茄炒蛋,这个应该比做蕃茄炒蛋容易吧。”

    连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叶娜也会做蕃茄炒蛋,他堂堂一个大男生什么也不会,还烧过厨房,这让他情何以堪?

    他可不敢问男生这个问题,“老奸巨滑”的他们肯定会猜到自己问这问题的苦衷,然后嘲笑自己,但女生不会,华卿一直觉得她们好说话。

    谭秀华看出他的这点小忧伤,安慰他:“不会就坐着让别人烧给你吃嘛……”

    华卿听到这句话总觉得是一种羞耻。

    自从华卿小时候做饭把厨房烧了后,宠护儿子的华卿父母便不再让他在厨房干活,所以才有了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而他也迫于父母的劝阻和对那一场大火的恐惧,至今没想过要学习厨艺。

    国豪不怀好意地靠过来,小声对他说:“叫你那个邓小媱做给你吃嘛,嘻嘻……”华卿觉得他笑得好猥琐。

    国豪这人没点正经,华卿才不会理他。华卿有所不知,真正和他一样什么都不会的人其实是邓小媱,或者说邓小媱家务能力比他还要差。只是他觉得小媱贤良娴淑,家务的事情肯定是会的,所以没拿这个问题来问邓小媱。

    谭秀华说烧好给他吃,他亦只能答应。看见个个人都在忙,也不好意思闲着,依次拿各种食物到水龙头那清洗。清洗完所有食物后,又清洗了烧烤用的架子,之后又想把叉子也洗了。子雄连忙阻止,告诉他架子和叉子早已洗过了。他便四处寻找一些能做的活。寻觅之后惊讶地发现了放在石桌上的茄子,兴高采烈地拿它们去清洗。

    谭秀华看着远处那个动作笨拙却洗得很认真的陈华卿,问李国豪:

    “你同桌是不是洗东西洗傻了,茄瓜他最先不是洗过了吗?他洗完后我才拿过来放到石桌上的。”

    国豪惊愕地盯了华卿好一会儿。

    烧烤开始。

    华卿眼中很厉害的他们,事实上水平也是差的不行。烧羊肉串的时候羊肉在架子上着火,烤韮菜能把韮菜烤成干枯的稻草。自然那些烤焦的和没烤熟的情况经常发生。连“烧烤老行家”谭秀华烤给华卿的金黄油亮的鸡翅膀,到最后都被华卿发现没烤熟。华卿没说出来,因为是谭秀华好心好意烧东西给他吃的,他感谢也来不及实在不好意思打击她。他只能够站起来装作漫不经心地一边吃一边逛,来在草丛边趁人没注意一把将其扔进草丛里——真是神不知鬼不觉。除了对他们的水平异常震惊外,还有一点让华卿咋舌的,就是这么难吃的东西,他们居然吃得津津有味。

    宛桃在人群中安静地自烤自吃,不理会周围的人,人群里起哄嘻闹,她依然安静地做自己的事。亦只有小媱有时候会跟她说两句。小媱曾尝试带动大家说普通话以不排斥赵宛桃,秀华却不肯了:“我们一直讲白话,现在要转回普通话怎么适应?再者,来到这里了白话肯定要会的,她应该去学啊,入乡随俗的道理不懂吗?”

    虽然秀华说这话时是用白话,但那反对的姿态宛桃是看得出来的,所以这次烧烤,她只是草草地过场,感觉始终不如她自己一人在街上闲逛时那样舒坦。

    吃完大伙便在沿着湖边散步。逛着逛着,总算有人说出大伙的心里话了:“肚子好饿啊,感觉刚才没吃到什么东西……”

    “对啊,刚才那……我刚才也没吃饱,现在也很饿。”华卿呼应道。其实他想说“对啊,刚才那些东西我咬两口就扔了,都没吃到什么东西”,幸好意识到那几个烧东西给自己吃的女生在场,才硬生生地把话吞了下去,改成“没吃饱”。话毕他想起了小媱,回头关切地问道:

    “小媱你饿不饿?”

    “有点。”小媱回答。

    李国豪看见华卿这么关心小媱,加之平常印象中就觉得他们关系非常的好,所以作为“兄弟”的他这次又想抓住时机给陈华卿“神助攻”:“又饿又累了是吗?别走路啦,叫华卿背你就行了……哎,华卿!”他招呼着在前面的也听到这番话的陈华卿,待华卿回过头来,又向华卿抛了个媚眼——你懂的!

    这话让华卿听着浑身不自在,其他几个男生也跟着起哄。华卿心知他们又要乱搞事情,无奈不知该如何平息,只好沉下脸“警告”他们说:

    “你们能正经一点吗?成熟一点行不行啊那么大的人了!”

    明明是在生气的,自己的脸上怎么不争气地产生一丝羞涩?再偷看一下另一个“受害者”邓小媱,她只是默默地低着头,就像什么也没听见那样。

    她似乎看淡了这些玩笑,又或者内心光明磊落,不怕这等闲言闲语。

    人人都说饿,于是一行人下山,就近找了一家简陋的小面馆。面条一上来,十一个贫困潦倒、灰头土面、颠沛流离的“难民”啥也别说,拿起筷子就一阵狼吞虎咽,形象尽失。连“阅遍人间吃相”的店主看见了,也禁不住一脸子震惊的表情。

    管不了那么多啦,要知道已经饿了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