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一辈人 » 九

    “一个人过日子不易,结过婚的男人更是这样。依你姥爷当时的情况,想要再找个黄花大姑娘是不大可能的事儿,当然,你姥爷也没奢望过多,只是想再找个能搭伙过日子的人。

    你前姥娘走后三年头儿(初),经人搓合,你姥爷娶了你姥儿,也就是我妈,你亲姥儿。和你姥爷一样,她也不是头婚(第一次),是走道儿的(死了男人后改嫁的),前些年死了男人,身边带着个孩子,一个女孩儿。

    那女孩儿就是你大姨,随你姥儿了过来的时候她七岁。你姥爷是个好性子,凡事不爱计较,又特别的喜欢孩子,他待你大姨很好,与亲生的没两样。就算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二姨和我,都没见他偏心过,想想这也是你大姨的福气。

    三年后,你姥儿生下了你二姨。虽说是个女孩儿,可你姥爷还是高兴得不得了,说到底,他不是那种重男轻女的人。

    你姥儿脾气好,这一点上很像你姥爷。她什么事儿都能忍,不像你前姥娘,凡事都要分得清,眼里从不揉沙子。你太姥爷是个精明人,没用多长时间便把好了你姥儿的脉,见有机可乘,就又恢复了原样,有事没事地往通辽跑,少说一年也要去个两趟。当然没有白去的道理,还是像以前一样,轻手利脚地去,手拎肩扛着回。人前人后,也转了话锋,说起了你姥爷的好,不过,只是些嘴上功夫而已,没见他动过真格的,要说这人嘴两张皮,真是了不得!说他精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精于算计。每次去,你太姥爷都会提前掐算好时间,一准是在一茬作物入仓可以换钱的时候去,绝对不会有差错,能这样算计亲自己儿子的真是不多见!虽说你太姥爷做事过份,但你姥儿却从不在意,每次来,她都是好吃好喝地招待。照常理,一般的老人见子女孝顺,都会见好就收,懂得收敛,可惜你太姥爷不是这样的人。

    咱先不说他,每次提到你太姥爷,我都替你姥爷抱不平,想想就生气。还是说说你大姨吧!

    你大姨是越长越好看,眉眼儿和脸型长的像你姥儿。她并不怎么爱打扮,要是真的用心打扮起来,恐怕整个县城也找不出一两个来。你姥爷和你姥都是好体格,地里的活从不用她伸手,她就在家里操持家务。你大姨很少出门,也不爱凑热闹,夏天农村妇女聚集的场院里从见不到她的影儿,在外人看来就像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当然,她也不会觉得憋闷,因为她有自己的喜好——刺绣。据说,有一次,你姥爷从通辽城的一家大商铺里买回来一对枕套,你大姨和二姨每人一个,那枕套一看就是南方货,浅粉色的稠子面,上面绣的是鸳鸯戏水,很漂亮。你二姨当时还小,也才四五岁的样子,才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见枕套好看,当天晚上便枕着它睡觉了。你大姨却不一样,稀罕的不得了,她好长时间都不舍得用。

    你姥儿见了,就说:‘这枕套的绣工是真不错,要是咱们也会绣该多好!’

    ‘我看这针码,应该也不会难到哪里去,要是有针线,我倒想试着绣绣。’

    你姥儿就把她的话学给你姥爷听,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姥爷可是上了心,刚好一次出远门,就为你大姨购置了些刺绣用的材料。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还买了本专教刺绣的带插图的书回来。那年月可不像现在,什么书都能买到,想必你姥爷也是费了不少周折。你大姨如获得至宝,一得空闲就拿出书来翻看。虽说不认字,但专看插图也能明白大概,然后就自己琢磨着绣。没多长时间,她就能绣出像模像样儿的东西出来,一年后,她绣的东西就已和买来的一般好了。她不是爱炫耀的人,要不,出料让她帮忙绣东西的人还不排成长队!

    见你大姨也快到谈论婚嫁的年龄,又见她有这喜好,老两口索性也就不约束她,想着就让她多绣些东西,将来当做她的嫁妆。知道了老人的想法,你大姨当然高兴,绣得也就更加起劲。绣品上的花样图案她都是精挑细选,绣品种类也多,从脚上穿的到头上戴的,从身下铺的到身上盖的,从窗帘到门帘,大的小的多得是,甚至小孩的肚兜都绣了好几个。刺绣最耗时间,她经常点灯熬油地绣直到半夜才睡下。时间久了,积攒下东西当然也是越来越多,到后来,绣的东西足能装满两大木箱。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产,放过人工不说,光是布料和丝线等材料就值一大笔钱,细算下来,二十个大洋都不止。我对大洋这东西我没有概念,这些都是听你姥儿他们说的。

    你可能想不到,所有的这些——你大姨绣东西,到头来,她是一样都没享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