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一辈人 » 五

    三十晚上,按惯例是要守岁的,不过现如今类似的习俗已在国人的意识中日渐淡薄了,就连母亲这样年纪的人都已不怎么看重。九点不到,一家人便吃完了早早便准备好的年夜饭,饭很简单,就只有饺子,没有别的配菜。之所以如此简单,是因为大家根本就不饿,下午三点钟开始的有哥哥和侄女参加的聚餐一直到晚上六点方告结束,谁还能吃得下呢?不过再怎么着年夜饭还要吃的,这早已形成了习惯,早年父亲健在的时候,对这顿饭那可是非常的重视,得要弄上好几个菜才行。年夜饭中的酸菜馅水饺是我的最爱,不管别人吃不吃得下,我却是为它留着肚儿呢。听有人说‘只吃饺子吃不饱肚子’,我却不是这样,一天三顿饺子我都没问题。

    饭后,弟弟便带着一家人离开了,楼里便只剩下我和母两个人。简单收拾之后,便是看春晚的专用时间,这习惯年年如此,从未变过。说实在话,春晚对我的吸引力已是大不如前,有年龄问题,也与现今发达的信息网终有关,不单是我,相信多数人都会有同感。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了看春晚的习惯。前些年我对春晚还是有盼头的,为了赵本山的小品我经常会熬到交子之时。然而时世多变,记不起哪年起,本山便淡出了观众的视野,春晚再也不见了他的身影。关于他的传闻很多,娱乐圈的事儿,真真假假的,是非曲直谁又能说清呢?

    眼睛盯着电视,心里却胡乱地想着别的事,老婆、孩子在做什么、单位的事儿、一年的收入、老大的学习、家里都做了些什么菜,……..,鸡毛蒜皮的事儿有时也会在脑子里闪现,至于晚会中的歌曲、小品段子几乎没进脑子,被滤镜在视网膜之外。母亲不知受了那档节目的感染,感慨起了现在的好日子,言语中充份体现出了她对目前衣食无忧的生活的满足。她能这样想,我当然是高兴的,因此也就有一搭没一搭的应和着。并不是我不够热情,因为这就是我们的交流方式,之所以这样是有原因的,步入老年后,母亲便有耳背的毛病,虽说不是很严重,但交流起来还是有障碍的;再者呢,母亲是个爱挑剔的人,说不定哪句话不入耳,便会不高兴,独自生生闷气来。多年的教训与经验让我变和奸猾起来,人常说的‘人老奸,马老滑’这话一点不错。只要她高兴,便给她一只耳朵,应和便是,让她心情好才是主要目的,大过年的,只不过短短几天的相处时间,何必弄得她不开心呢?对于我的这种表现,母亲并不在意,只要能有个听众她便很高兴,不需要你说太多话,你就只管听便是。

    母亲先是忆苦思甜,说到动情处,甚至还掉了泪。有些老人越活越小,是脾气和性格越来越像孩子,他们好激动、好伤感、好流泪,喜欢别人哄着,母亲便是如此。不知哪个话题的分支的引导,不经意间,母亲提起了逝去的父亲,若是她能多提及当初两人之间的夫妻之情,我当然是高兴的。可情况却恰恰相反,母亲所提起的尽是父亲的不是,说了好些父亲如何过糟日子、如何不能如她意的话。所谓逝者已已,生者应多念及的应该是逝者在世时的好,谁生前没有缺点呢,圣人如此,凡人也是如此,在世者所要做的便是让逝者安息,何必再提去提及这些陈年旧事呢。

    听着听着,我有些忍耐不住,于是说道:“何必要提这些事儿呢?我爸他生前待您很好,这点您该不否认吧?他只是没过好日子而已,再说,他走之前这几年,也是意识到了这点,若大的年龄,还是坚持在养牛场干了这么多年,他走的时候,虽说没攒下什么,可也还是还清了外债,这就已经不错了。”。

    见母亲没吱声,我又接着说道:“说到底,我爸还是个热心肠的人,就拿赡养老人来说,我姥爷和姥姥自始至终在咱家,我爸待二老很好像自已老人一般,最终让他们安享了晚年。换做别人也不一定能做得到这点。”

    “虽说你姥爷他们跟着咱们过,其实也没累赘着家里,反倒是给了家里不少贴补。说起你姥爷,可能很多事你都不知道,反正今天就咱娘俩,我就给你讲讲你姥爷。”

    母亲是个倔人,尤其是在父亲的问题上,不论我怎样引导,她就是很少念及父亲的好,就像今天一样,她又避开了这个话题,转而言他,以前也是这样。不过,做为儿女,又能怎样呢,一味地在她不高兴的事上纠结,终究有害无利。相较于逝者,活着的还是要考虑的多些,至于九泉之下的父亲,也只能暂切受些委屈。

    我姥爷的事迹,母亲向我讲过很多次,不知道是否真的忘记了,总之每次讲之前都要以‘说起你姥爷,可能很多事你都不知道’来做为开头。对于我来说,她能说此别的都是我高兴的,只要是绕开父亲话题说什么都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