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部英雄传 » 第一章 创世记

第一章 创世记

    西部。

    山村。

    三十年前。

    暮秋,深夜,万籁俱静。

    一个小男孩静悄悄地降生到这个世上。

    小家伙虽然一声不吭,却立刻引起一阵巨大的轰动。

    据村里最为德高望重的老法师推算,小家伙原本应该在子时诞生。

    “如果在子时出生——这可是十年来最好的生辰,那么,不用等到三十岁,他就能成就一番不朽的功勋,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老法师信心满满地说。

    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大张旗鼓地为小家伙卜了一卦。卦象四平八稳、了无新意。

    大家不解:既然卦象稀松平常,小家伙又如何担负得起大英雄的使命呢?

    老法师亦心有不甘,不惜耗心劳神,毅然为小家伙重开一卦。这一回,卦象风云雷动,隐隐有王霸之气。卦云:“逆天改命,文曲附身,题名金榜,马到功成。”

    老法师见了,喜不自胜,因“乱世武就,盛世文成”的古话,就给小家伙取名汉文。

    大伙儿还要进一步探究,老法师却笑而不语,作天机不可泄露之状。

    众人只好悻悻而退。

    这位老法师,不是别人,正是汉文的祖父,人称商鼎先生。

    商鼎先生的推算和卜卦一向十分灵验,倍受人们推崇,唯独这一回,不知道是不是“关心则乱”的原因,似乎大大地失了水准。

    结果,汉文硬是拖到戌时,这才姗姗来迟;并且,因为错过了好时辰,长了一副惊世骇俗的模样:大脑袋圆滚滚的,黑皮肤皱巴巴的,小身板又单又薄,瘦胳膊瘦腿又细又长。当他摇头晃脑、舞手划脚,想要证明自己还是个活物的时候,那场景活像一把大勺指挥着四条筷子,正在演奏一出山村版的《生命交响曲》,属实可叹可笑。

    大家见了,嘴上虽然不好说什么,私下里却无不摇头叹息:“就这大脑袋小脑袋,别说逆天改命了,能不能活到满月都是两说……”

    满月的时候,汉文的眉目长开了些,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会有张俊俏的脸庞,但身子骨仍然弱得要命,仿佛只需一阵轻风,就能把他卷到爪哇国去。

    大伙一有机会,就聚在一起嘀咕:“瞅这细长胳膊瘦长腿,活到足岁都困难,还想文曲星附体?除非文曲星瞎了眼……”

    满周岁的时候,光看脸的话,汉文已经是妥妥的小帅哥一枚,尤其是那双黑漆漆的大眼睛,仿佛能洞悉世事,看穿人心,让人不敢直视。可惜他身体的其它部位仍未有发育迹象,身长只有一尺八寸,体重不过三斤六两。

    众人又都在背地里议论纷纷:“这样的娃崽,绝不像有福之人,能活到成年就谢天谢地了,还谈什么金榜题名,功成名就……”

    三岁以后,村民对汉文的非议才骤然减少。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汉文“大难不死”,身高体重也渐渐赶上同龄人,开始应验“逆天改命”的预言。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时候村里出现了更多更奇形怪状的新生儿,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发表议论。比如一个小女孩长了三瓣嘴唇;一个小男孩生了七根手指;还有一个小家伙居然长了条“尾巴”。而且,这些新生儿的祖父都不是法师。大家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也就能格外肆无忌惮、畅所欲言。

    三岁以前,虽然大家都对汉文没什么信心,他自己却浑然不觉,并一直以造物主自居。

    在西部,每个小孩都曾以为自己就是造物主本人。

    那么,在汉文的心里,他是怎么创造世界的呢?

    从一片虚空和混沌之中苏醒过来,汉文受够了无边的死寂和黑暗,于是竖起双耳,想:要有声音。

    耳旁立刻传来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喔喔”的鸡鸣;“汪汪”的狗吠;“嗷嗷”的猪叫,“哞哞”牛喊,甚至还有飞机播种时发出的轰鸣……。其中,有一个声音特别亲切,汉文天然知道它出自母亲。

    接下来,汉文睁开双眼,想:要有光。

    眼前马上出现一道亮光,接着是千百万道;这千百万道亮光不停地变织变换,逐渐幻化出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

    创造完声和光,汉文隐隐听到母亲在呼唤:“汉文,汉文。”

    汉文遵循母亲的呼唤,一头扎进这个新创造的世界里。

    来到新世界,汉文觉得饥渴难耐,就想:要有乳汁。

    他大口大口地吞咽着略带甘甜的乳汁,仿佛在进食世间最美味的珍馐。

    吃饱喝足,汉文觉得一个人实在太孤独,想:要有家和家人。

    西部的茫茫群山之间,出现了一栋干净整齐的木屋。这是一栋三进两间二楼一底的瓦房,它坐南朝北,方方正正,像极了一只大大的火柴盒。

    木屋的左边是独立的厨房和厢房;右边是独立圈舍与厕所;前边是一个长方形的庭院;后边有一方不大不小的鱼塘。

    这就是汉文的家了。

    家里坐着一个须发雪白的老爷子,摇着一把旧蒲扇,嘴里尽哼些常人听不懂的古老歌谣,兜中的旧皮夹子里总能掏出几个叮当作响的小钱,不用多说,这就是祖父。

    那个做事风风火火的壮汉,整天忙进忙快出忙里忙外的,一定是父亲。

    那个矮小女人,慈眉善目一团和气,必然是母亲。

    家里还有个充满活力的少女,有事没事总喜欢教汉文唱些土味十足的儿歌。比如心情舒畅的时候,就唱这首:

    “弟莫哭,

    转个弯弯就到屋。

    我家餐餐白米饭,

    别人顿顿吃苞谷。”

    如果情绪低落,就唱这首:

    “弟莫哭,

    转个弯弯就到屋。

    别人餐餐白米饭,

    我家顿顿吃苞谷。”

    叫她一声姐姐,大概是不会错的。

    总爱在长凳上躺平的瘦弱男孩,整天无精打采气息奄奄,虽然不怎么招人喜欢,让他来做哥哥也并无不妥。

    光有家人,汉文觉得还不够热闹,接下来又想:要有村庄和村民。

    于是,村庄和村民也开始出现了。

    村子以汉文家为中心,朝四面八方延伸开去,总共有两百来户人家。

    村东有所小学,小学门口有个小卖部,那是老大哥的产业。

    村西的悬崖上建了一大一小两座庙宇,里面分别供奉着如来佛和观世老母的石像,守庙人是三叔公。

    村南有棵千年古柏,树已枯死,徒然留下巨大无朋的躯干,上面密密麻麻的爬满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藤条。每到黄昏时分,就有乌鸦憩息其间,不时对着往来的行人聒噪。它们每叫一声,人们就得朝叫声的方向吐一口唾沫,说声“大吉大利”。

    五婶子家就在附近,她这人还真是有点意思,为增寿缘,居然认了古树作为自己的干丈夫。

    村北有条小河,河边是口大井。井水昼夜不停汩汩往外冒,泉眼附近还有些透明的小鱼小虾。离水井不远的地方,住着七七一家。按辈分算,七七可是汉文不折不扣的侄女。为求安康,她拜了水井做干爹。

    老大哥早晨要去庙里烧香拜佛,三叔公中午到小卖部买烟,五嫂子下午要去大水井挑水,七七傍晚要古树下打躬作揖,都要经过汉文家门口。

    每回经过汉文家门口,大家都热情地呼唤:“汉文,汉文!”

    听到有人叫唤自己的名字,汉文就像是大神收到凡人的祈祷一般,满心欢喜、浑身带劲。

    然而,时间一长,这样的呼唤难免让人觉得单调乏味。

    毕竟家人也好,村民也罢,都只是些凡夫俗子,汉文对他们自然也不能要求太高。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欲望,汉文决定把目光投向人性的阴暗面,想:要有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