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是,帝国! » 讲点自己的理解不算正文 唯心

讲点自己的理解不算正文 唯心

    讲点私货,不然就写成玄幻了,写的科学的东西让大家不要把唯心主义妖魔化。

    主要涉及一些理论,不必深究。不想看可以跳过。

    这里就要讲讲哲学上的唯物和唯心主义了。

    在马克思诞生之前,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野上来看,唯物主义都是大部分的实物学或者说基础科学,他们只能用水金地火土或者是四大元素这样的东西来描绘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的起源。

    四大元素制造世界,这个学说,说一句实话,这和四个神灵创造世界没什么两样,都是神话故事,不具有思辨性。

    而五行这个东西则相较于高级一点,值得指出的是五行学说是指这种五行是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方式,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定的元素,这个概念错了后面就全是错误中的错误。

    这就是高级之处。

    但是有个问题,我们和阴阳一起说。

    这就是无法解释人的存在的意义,既然五行和阴阳彼此运转,遨游周天。

    那五行合阴阳的彼此自洽,已经让这个世界完美无缺了,那为什么还留有人的地位,或者说生物的地位又又什么意义呢?

    老子的《道德经》里说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这句话中理解似乎有并不是最高级,相反无才是最高的等级。是一切的最终归宿。

    还有一句话是以“以无位立本,以无本立位”

    位等于有,本等于无。

    事物的存在是由人们的观测而产生的,也就是“有”是由“位”产生的,同时也可以说有=位。

    但是如果有“无”的话,无是对有的否定,无有便是无,本有也就是无。

    所以无本也就是本有本,这就是一个辩证。

    本有本还可以画个等号=无无。

    做个总结,无无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无和无有什什么关系。

    可以说无无之境也是无,但你解释不了,只能一直套娃。

    如果画一个维恩图,那就是无无在最里面,外面一圈是有,有的外面又是无,但无的外面就没有边界了。

    但是在无无的里面有一个无,无就在这里面。

    可能有点绕,但我就想说一点,你在这里找不到人的位置。人是无无吗?

    如果是无无,那人是不是创造了无,还是无生于人?

    如果无生于人,这就变成唯心主义了。

    但是如果无无不是人,那人又在那个位置呢?

    (这里的人不是指生物学的人类,而是人对于物质的观测或者意识)。

    当然道德经不能简单的用唯物或者唯心来划分。

    我们继续说。

    是的,如果一个学说不能解释人的意义所在,那他就是没有意义的。

    唯心主义凭借辩证法的优势和对于人的定位出于完全的领先地位。

    这里暂且不谈为什么不提到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这个人,我们后面会提到他。

    唯心有两个学说,叫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

    可以翻译成,客观为神或者是主观本我为神。

    先说这种客观为神的有很常见的比如两大教,信仰的就是一个客观神。

    此外过去还有很原始的自然崇拜和拜物教萨满之类的东西,这些算是比较好理解的东西。

    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各种伟大神明创造的,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把人性套在神身上没有什么意思。

    我只说原始宗教,比如说过去商朝搞人殉葬,怕上天发怒,但是又不搞了,上天也就是那样。

    这就让这种信仰逐渐的也就不足为信了。

    两大教哟点不同,但我不说。

    我们主要讲一讲什么是沙土文明的信仰:主观唯心。

    唯心的学说最大的来源是由于人类对于自然的观察和认识不够深入,人们无法解释这一切,随着认识的深入和科学的发展,你能认识到了,那就不太一样了。

    但是如果你生下来,面对一群沙子,你的思维可以决定沙子的样子,你有你的意识决定物质的存在,那请问你会是唯物还是唯心。

    这个文明有还是唯物还是唯心?

    沙土文明就是这样一个向唯心主义靠拢的文明,但是他们只能操纵沙子,而且没有想象力。

    因为没有物质决定意识的是空洞的文明。

    他们永远是一个只能依附于其他文明的文明,发展速度取决于其他文明。

    但是有一个逆转时间的机会。

    这就是亚空间穿梭技术,也就是时空穿越。

    我现在如果去写一个硬科幻,我就会这么写。

    沙土文明在自己的邻居文明达到了恒星级旅行之后,自己也顺利的抄到了恒星级文明。

    然后把自己文明善于模仿的人派出去,然后实现科技的爆炸。

    但是,文明就是到顶了也就是那样,而且他还不能毁灭其他文明,因为这样会损害自己的发展潜力。

    所以他应该保护其他文明,让其他文明发展壮大。

    说不定我的书里,沙土文明未来就是这个设置呢。

    继续说起唯心主义。

    离现在(指16世纪)不太久的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宋朝人,叫陆九渊。

    陆九渊是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祖,其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见性“,“心即是理“,重视持敬的内省工夫。

    我的一些想法就来自于他。

    不过呢,和沙土文明还是差的有点距离。

    真正比较像的是这位。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1”是数的第一原则,万物之母,也是智慧;“2”是对立和否定的原则,是意见;“3”是万物的形体和形式;“4”是正义,是宇宙创造者的象征;“5”是奇数和偶数,雄性与雌性和结合,也是婚姻;“6”是神的生命,是灵魂;“7”是机会;“8”是和谐,也是爱情和友谊;“9”是理性和强大;“10”包容了一切数目,是完满和美好。

    最早把数的概念提到突出地位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很重视数学,企图用数来解释一切。宣称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研究数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使用而是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他们从五个苹果、五个手指等事物中抽象出了五这个数。这在今天看来很平常的事,但在当时的哲学和实用数学界,这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实用数学方面,它使得算术成为可能。在哲学方面,这个发现促使人们相信数是构成实物世界的基础。

    这就是给数字进行性质的定义和沙土文明给沙子定性质是差不多的。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莱布尼茨,我们就结束了本章。

    莱布尼茨有一个单子论,就是你所理解的那样。

    单子构成世界,这算是比较科学的进步了。就和沙子构成世界一样。

    本章类似于一个杂谈,可能会继续有,不会多。

    有机会谈一谈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