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狄仁杰 » 第二章 谋求官身

第二章 谋求官身

    狄光昭从府上抽身逃出,带着李一道就到了府门外。

    这时候,狄府门外,狄武已经带着张敬恭候多时,见到狄光昭走了出来,张敬立马上前叉手施礼。

    “张敬见过小郎君!”

    几步走到台下的狄光昭,将伸出的手缓缓收回,生生受了这一礼,脸上堆着笑说:“张兄多礼了……光昭仰慕张兄忠义,又得张兄信赖,往后你我还是兄弟相称。”

    张敬点着头,但却拒绝道:“小郎君仁义,屡释援手,张敬和一众弟兄永生铭记,唯小郎君马首是瞻。”

    自上次旌善坊之行后,在狄光昭面前,张敬已然是将态度放的极低,如同他所说的一般,事事以狄光昭为主。显然,这是要投身狄府门下,只不过两人之间没有明说而已。

    见张敬又这样说,狄光昭无奈的摇摇头。张敬他们虽然是安西老卒,但却是面带刺青。而狄家虽然暂时沉寂下来,但双方之间的身份地位的差距,却是无法均衡的。狄光昭想用张敬他们这些老卒,一开始就不可能平等相待。

    一旁的狄武小声提醒着:“小郎君,该去杨府了。”

    狄光昭轻轻点头,接过府上仆役牵过来的马,翻身而上。等到狄光昭坐稳,其余众人这才齐齐上马。

    街道上,响起清脆马蹄声。

    春官侍郎府,府门前一排青松挺拔,颇为安静。

    府邸左右都是朝中清贵官员们,院墙之中朗朗读书声,让这条巷道多了些儒雅。

    狄光昭等人驾驭战马冲入巷中,如同春雷打破寒冬的平静,直到春官侍郎府前,早有侍郎府上的仆役等候多时。见到来客,便立马走下台阶,各自牵住马匹缰绳。

    有管事的一脸热情,却又不卑不亢到了狄光昭面前:“小郎君来了!阿郎今日出了政事堂,便早早下衙回家,已经等候多时了。”

    狄光昭脸色一正,歉意的说:“小子失礼了,竟让杨侍郎等了这般久……”

    管事早就得了指示,弯着腰笑道:“小郎君过虑了,都是自家人,阿郎也早就交代了,等小郎君来了,直接去书房就是了。”

    狄光昭会意,微微一笑:“那小子这就去伯父面前请罪了……”

    从杨侍郎到伯父,这是关系的拉近。而这春官侍郎府里,便是上次狄光昭请求陛见之时,在宫门外遇到的杨执柔。这次之所以前来,更是带着张敬,自然是有事请求。前面递了信函,确定了时间这才上门的。

    管事此时也不多说,侧着身子,让出道来。

    狄光昭也不客气,带着人踏进杨执柔家中。李一道和狄武有杨府的人带着,到了一侧休息。狄光昭和张敬则是跟在那管事身后,一路进了杨执柔的书房之中。

    此时的书房,往往都是主人家最为私密的地方,非是亲近的人都是避而远之的。

    而狄光昭却是畅通无阻的踏入其中。

    杨执柔的书房,与老狄的书房没有多少差别,书架上堆满了各类少见的古籍。收集前人手抄古籍,是所有读书人的喜好。

    几样古朴的文玩,低调之中显露着主人家的内涵修养。

    张敬亦步亦趋的跟在狄光昭的身后,态度恭顺之极,哪里还有沙场悍卒的勇武。不过这也怪不得他,堂堂国朝六部侍郎,哪是曾经的张敬能够接触到的。见过的最大的官,大概也就是在安西远远地看上一眼都护大将军。

    狄光昭则是随意了不少,看到书桌后面,杨执柔正安静的抄写着什么东西,稍微靠近了一些,也不作声,静等着杨执柔做完手头上的事情。

    然而,浑身紧绷着的张敬,却是重重的踏出了一步。

    响声下,杨执柔皱眉缓缓抬头,正准备训斥外面看门的人,看到狄光昭正微笑着站在书桌前,脸上露出笑容。

    “昭哥儿来了啊!老夫方才抄写《公羊传》,却是忘神了些,让昭哥儿见笑了……”杨执柔带着些读书人的含蓄,首先开口致歉。将面前的手抄本合上,也将一本明显是古籍《春秋公羊传》合上,小心翼翼的抚平,放在一旁的书堆最上面。

    这是个学问多过当官的人!

    狄光昭心中认定,继而开口道:“是侄儿打搅伯父抄写圣贤文字了。”

    杨执柔无所谓的摆摆手,他是弘农杨氏出身,自小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客套的话,他一听便知。静静的盯了狄光昭一会儿后,杨执柔这才看向一旁拘束着的张敬。

    “这就是你提及的那个安西兵?”杨执柔问。

    狄光昭点点头:“正是此人,今日带过来,便是让伯父亲自看看的。”

    “安西第八团,张敬,见过杨侍郎!”

    紧张之下,张敬板正弯腰,叉手作揖。

    杨执柔不是军中之人,张敬也脱了军装,军中上下常用的单膝着地未曾出现。

    杨执柔依旧是含笑点头,微微摆手,轻声说:“某记得第八团!当初可还是……狄公出手,将你们弄出洛阳的。”

    张敬回:“正是狄公出的手。”

    “安西不容易……安西的兵不容易……你们第八团更不容易……”杨执柔缓声开口,想到了当初朝堂上关于安西的争论,是放弃还是支援,一段时日内成为了朝堂争斗的核心。

    只是最后,朝廷只是一道旨意,让安西失去了苦苦等候的援兵,只让安西自己坚守地方。第八团以及无数的安西兵,都永远的留在了那片遥远的土地上。

    张敬有些哽咽,他是亲身经历过的,悍不畏死的老卒眼中,霎时红了一片。

    这时候,狄光昭只好是开口说:“都是忠心为国的兵!大唐这些年开疆拓土、戍守边地,都是他们的功劳。在沙场上没死掉,总不能回了天子脚下,活不下去了……这也是此前,侄儿来信,想要伯父出手,为他们谋一个正当出身。”

    这是应有之意,之前狄光昭的心中已经做了简略的说明,杨执柔认可的说:“某虽然只在春部位上,但也能出上一份力。昭哥儿有什么安排,只管说来!”

    狄光昭看了眼身旁的张敬,而后说:“张兄是疆场悍卒,旁的事不会,但一身的本领却是没有拉下,侄儿以为几个不良人的位子,也算是合适的。”

    这是看中了洛阳县衙!

    自古以来,天子脚下的衙门,总是架屋叠床的,上上下下养活了一大帮的人。就好比现在的神都洛阳,最上面自然是圣人掌控的朝廷。再往下,有都畿道,还有一层河南府,到最后才是洛阳县。一层层下来,不良人却是最低微的位置了。

    杨执柔怎么也没有想到,狄光昭这次大番周折,竟然只是想为这些安西兵,谋求这么一个位子。原本在他猜测中,还认为是要将张敬等人安排进驻守神都的南衙诸卫,又或者是北衙禁军之中。

    因为张敬等人的以往,真要是那样的话,倒是真的有些麻烦。几个不良人的位子,却是再简单不过了,凭着狄家的关系,狄光昭完全可以直接找到洛阳县衙,就能给安排好了。

    杨执柔目光疑惑,不解的看向眼前的狄家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