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网络文学十六讲 » 第二节:谈谈通常怎么运营网络文学网站及网络文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谈谈通常怎么运营网络文学网站及网络文学发展问题

    针对出版企业进行网络文学转型当中,最为核心的创办和运营网络文学网站问题,我来细致的讲一讲。

    通常怎么运营一家网络文学网站并经营其品牌呢,我把我实际做过和正在做的,说一说;大型网络文学网站,也只是数量级的上升而已,本质上,没有区别。

    前提还是必须有的,一个基本的,偏重执行力的队伍。完全独立的公司的话,运营总负责1人,编辑3人,数字运营3人,改编权销售2人,市场宣传1人,人事行政1人,财务1人,技术2,美工1人,共计15人。

    这个是最基本的队伍,如果未来运转效率高了,可以进一步缩减到13人。如果规模扩大了,相应的增加同岗位人手,即可。

    这样的网络文学网站,我直接运营或参与了3个了,目前正在做第4个。第一个是半壁江中文网,已被S购并完成三年经营目标;第二个是明月阁小说网,已被S购并完成三年经营目标;两个项目,共计用时八年。

    第三个是改版建设长江中文网,从零建立所有基本体系,网站初步完备创建,但因我后来离职,没有后续了;共计用时一年整。第四个就是目前正在天下书盟公司运营的天下书盟小说网了,项目进度三分之一,已用时八个月,预计用时3年整。

    结合我入行十五年来的实际经验,我总结出如下情况:

    一、作为中小型网络文学网站,在自己的开支范围内,尽可能的只签精品,只签重点作家,这些网络作家的新书连载,会带来不少的人气。在总量上,兼顾73原则,就是说30%一定得是重点作家,甚至及之上的。70%的,也得至少有1-2本完本经验,没有断G弃书经历的。而签约,一率要使用完整的作品身份卡模版规则,起码大纲、人物小传和分章细纲齐全。作品优质+完本率高,会自然带来不少人气。

    二、网站界面和阅读体验上,一定要完全从读者角度出发,为他们着想,尽量分类清晰,按照通常,切忌大类或过细的类。目前男频加女频大类,也就12类。

    视觉上大图,扁平化,首页推荐书,不要太多太密,以五六十本为宜。界面色泽要柔和,不能太淡,也不能太浓太烈。

    登陆和获得阅读值要极其方便,基础是直接注C、某Q、W信、W博,获得阅读值功能是W信、支F宝(其他方式默认也可以是两者兼有)。

    三、人气养成和品宣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在第一和第二步的基础上,在非常充分的使用好某Q、W信群的作者、核心读者维护功能;同时,要开通自己网站品牌或个人品牌的自媒体群,目前微讯类的包括T条、新浪W博、W信朋友Q、天Y微讯、C瓜、百D百J和腾讯W博七种。长文推广类的包括自家网站和W信号、C瓜、T条、S狐自媒体、一D资讯、腾讯天天快报、W博T条文章等八种。

    每天持之以恒,品宣自己家小说网站的作品或网站本身,每天至少一篇文章+一条微讯通发。

    四、尽可能的参加圈内能够参加到的网络文学行业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聚会和活动,以及每年选择性的参加网文圈衍生的出版、影视、有声圈子的聚会的几次,在其上推荐自己的网站。

    其实,我觉得,如果能够坚持这四点,至少三年,这个网站,不管是在人气、作者数量质量、作品数量质量上、以及品牌知名度上,已经比较强了。

    大概每年人工房租S费220万+作品费用230万,预计450万以内。这是J城的费用,如果是二线城市,会低20%左右。三年时间,就能做到不错的规模。并且,开始有改编权出去了。

    公司方面的最终收入比(被收购),其实是非常客观的,往往能够达到亿级的水平。就算不被收购,正常的业务落实,也能足够十几到几十人的团队开支,并且,创始团队,年度正收入收,几万到大几十万不等,肯定是有的。

    落实到我个人和个人团队上,其实也不少了。策略是明确的,但重在坚持、稳定和强大的执行力。

    当时,我记得2004年及之前一直到1996年,起步的文学L坛和文学小说网,至少有两百多家。2004年之后到2008年初,客观讲,至少有十几万家文学L坛和文学小说网的出现。而且,这些,基本上全部都是个人的。

    但最终,只有不到30家个人小说、文学网站或文学L坛,成功转型,获得了成功。

    剩下的,全部失败了。不能说万中无一,但万中无几,确实是贴切的。

    还有一个现象是,2009年开始,就再也没有个人小说或文学网站了。而且,办起得多,也关得多,后来出现的,基本上都是公司开办的了。

    客观上来讲,我于2008年3月创办的半壁江中文网,是成功转型的规模最小,也是最晚的一个。而后续的明月阁小说网,只是锦上添花罢了。半壁江中文网之后,就再也没有个人文学网站被S购,或者成功转型的消息了。也确实没有,最后一次,应该就是2013年7月半壁江中文网被整体S购。

    跟我同期,大概在2008年前后做文学网站的那些人,绝大多数都关站了。8年,最后三年,太难坚持了,对个人来讲,花费太大。

    现在的新文学小说网,又涌现了不少,却都是公司创办了。据保守估计,具备整体区域知名度的,大概在40家左右,具备一定区域知名度的,在500-600家,网络文学网站(含文学L坛)总量在8000家左右。

    至于,目前网络文学的发展和走向在哪里,会不会出现像D商那样一家独大?中小的文学网站都会逐渐消失,还是百H齐开,越来越精准精细化?

    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不会,D商事实上,是有最大的一家,但没有一家独大。D商领域,有非常多的细化很强大的D商。比如:农产品、书画等等,太多了。

    说到网络文学的发展。我认为:

    第一、最核心的,是期待整体读者学识的提升和进一步的富裕;如果没有这个提升,一是G买力不强,二是不尊重Z版。如果这两个问题最终解决了,那光数字阅读,至少直接增加好几倍,因为富且有闲了,学识也高了,阅读需求会大量上升;目前,客观来讲,有这种需求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人,不说看小说,看电视电影,参加娱乐,旅游,也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除了工作和养家之外,他们没闲时间和闲钱去。

    第二、改编权的S和参与;出版、有声、H外、影视、游戏,甚至周边,上游内容未来有且只能看网络文学。这些市场,除了有声、H外正在成长外,每一个都是万亿级以上的市场。

    网络文学90亿(写这篇文章的2017年),在这些市场面前,只是个零头。但如果未来广泛参与到这些方面,那增长的营业额,会非常大。

    我觉得,核心问题就在这里,其他的,都确实比较无关主要,不是必要条件,只能算充要条件之一,甚至现在好多人做虚拟概念,意义不大。

    问题的关键是发掘发展新读者;至于体验,那是有了G买,有了新读者以后,逐渐完美的过程。当然,我也不排斥,同步提升体验度。

    总之,一句话:网络文学的未来很美好,但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共同偏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