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网络文学十六讲 » 第十三节: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不对等和过度自信

第十三节: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不对等和过度自信

    我是做移动互联网的,这个说法很流行。但真实的情况是,我是做移动互联网这个产业链上内容产出这个环节的。从08年3月份开始,我坚持着做了一个网络文学原创网站,这个原创网,先是叫半壁江原创文学网,2011年元旦起,改名叫半壁江中文网。但改名前后,均还是做网络文学原创内容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网,我成为网络文学圈核心队伍的一员;2013年8月份的时候,半壁江中文网被一家出版集团BJ精典博维公司整体给收了,这肯定算是网络文学圈和出版圈的一件大事,因这,我又成为出版圈核心队伍的一员;2013年和2014年,我又分别创作出版了自己的两本书,一本叫《孤男寡女》,一本叫《守候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爱》,都是写青春写校园的;这样,我又成为青春校园类网络文学作家核心队伍的一员。

    但这三件大事,总结起来,还是离不开内容产出这个环节。将内容产出这个环节,划为移动互联网行业产业链上游,不管在专业领域还是大众领域讲,都是没有问题的。

    一、我们的服务角色是强势内容提供者

    移动互联网行业虽然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但形象化的讲出来,还是比较简单的。内容的产出者-中间环节-内容的最终使用者。

    从产业链运作的方面来讲,这是一个纺锤型的结构,中间环节是纺锤的中部结构,内容产出者和最终使用者是两端。因为中间环节是操作时间和流程多而复杂的。而内容的产出和最终使用相对来讲,更为简单。

    但根据从业人数和使用人数这个概念上来讲,那就是一个哑铃结构了,中间环节是哑铃的中部。内容的产出者,是以百万计的,而内容的最终使用者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但中间环节,只是十数万的从业者。

    内容的产出者,具体说的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的创作个体,及这个创作个体首次将作品全版权(既包含纸质出版、数字、有声、影视改编、游戏动漫、漫画改编等九大核心权利在内的全部版权)授权的公司。他们处于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最上游。

    中间环节组成者比较复杂,创作个体首次将作品全版权授权的公司,很多都拥有9大核心技能中的一项,通常签入内容的,十有八九是纸质出版运营方(比如出版社、图书出版公司),或者是数字版权运营方(如起点、纵横等,当然也包括半壁江中文网)。中间环节,具体来讲,就是将一部小说的版权内容完全衍生化,从纸质出版、数字版权售卖、有声小说、影视剧改编播出、游戏改编上线、动漫改编播出、漫画改编出版、海外翻译出版、舞台剧改编演出,甚至部分作家签名书和字画艺术品的运营等。

    这10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巨大产业。

    而最终的使用者,就是这10个领域的最终使用者,比如影视剧改编播出,就是电影和电视观众,及网络视频观众了。

    二、阅读塑造人,网络文学是重中之重

    具体到网络文学,目前网络文学阅读受众超过4亿,活跃读者超过2亿人,总签约网络文学作家超过60万人,能够靠写作养活自己的作者达到大几万人,每年产出50万字以上的长篇网络小说作品超过100万部,其中具备阅读价值的高达10万部左右。

    从这个数据上来看,我们绝对不是一个缺乏阅读的国家,国人也不是不喜欢阅读的人。那为什么给大家的感觉是,所有人都不喜欢阅读,书店都经营不善呢?

    那是因为,读者群高度集中在了10-26岁这个阶段。可以说,读书的人,90%以上的,集中在10-26岁这个阶段,这个阶段,高中生又独占了50%,剩下的以大学生和刚毕业三年内的人员为主。

    其他年龄段的读者也有,但数量级太小,支持不起一个行业的发展。只能退而为专业级的享受补助的小出版社和小受众群体。

    而从2003年开始,一代代走向社会的人,都基本上是读着网络文学长大的;而未来走向社会的人,还是这种情况。而我们社会,就得根据这样的情况,做出调整。而要塑造什么样人格的人,这个重任,基本上落在了阅读的内容产出,这个环节上。

    所以说,阅读塑造人,网络文学是重中之重。

    三、网络文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移动互联网经验

    a、信息的过于不对等

    或者很多人会有疑问,自从2009年初,W博这个东西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以来,哪还有什么信息不对等啊。就算是发生在几万公里外的事情,一条W博,我们就了解了。再加上后来的W信这种神器,每个人都是一个内容发散体,向外发布着一切的信息。

    移动互联网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地球上所有人与人之间,只需要通过6个人,就可以相互认识。这个说法,看上去太不现实了。但只要对“某某搜索”这个东西有过接触的人都会理解到。说6个人,那是一个最高值了,一般都是通过6个以内的人,就足够认识了。

    那这个过于不对等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涉及到专业知识。

    每个个人都成为内容来源后,人们潜藏多年的表现和求知行动过于展现出来,几乎每个人都在自说自话,吸收并传播着自以为有道理的知识和信息。

    比如,一件事情,原先一个人对此一无所知,也没有渠道去了解,要去做这件事情,他只有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并按照这个意见来进行。

    但现在不同了,对这件事情,他会先去网络上搜索,并咨询各种各样专业和非专业的人士,之后得出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大家都知道,一个人一旦得出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就非常不容易改变了。

    得出决定后,他自己又得去找专业人士去执行。这个时候,专业人士再提意见,那就直接废了。结果,矛盾和相左就产生了。

    这完全就是信息过于对等后的不对等了。

    这是其一。另外的不对等还表现在选择上。

    由于移动互联网状态下,信息的大丰富,一方面让人受骗的可能性及选择性大大降低,但另一方面也带来的选择困难症和无法做到因人而最优化。

    比如,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除了他自己的领域,其他领域,他只能尊重和执行专业人士的意见。

    但目前的情况下,因为信息大丰富,导致专业人士不再敢,或者不愿意提供适合每一个个人的因人而最优化的意见,而只是提供若干个选项给个人,就像做选择题一样。这导致每一个个人陷入了选择困难症和无法实现对个人的最优化执行。

    而这也是我所说信息严重不对等带来的最大的困惑。相信每个人都感同身受,不管你是哪个行业的。

    b、过度自信问题更大

    我经常跟家人说,如果一件事情你不了解,别人在问你的时候,一定要回答,这个我不知道或者这个我不清楚,你再问问专业人士吧。千万不能给对方一个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而自己还心安理得,觉得帮了别人了。

    这个时候,往往是帮倒忙。

    我走在路上的时候,经常遇到问路的人,对于我知道的,不必说。如果不知道的,我就直接回答:不知道,你问问别人吧。但很大一部分人不这样,他回答:应该是往哪里哪里走,就到了。但是不是肯定,不敢肯定。

    这完全就是瞎指路了。走错路了,事小,重走就行了。但如果根据错误的建议,做了错误的事情,小的就是损失时间和金钱,大的,人就受到伤害甚至死亡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经常有文学爱好者给我打来电话,说想辞职,专职从事文学创作。我不提供建议,我只是问,文学创作是一个要坚持到10年以上的事情,有可能是,你辛苦写了10年以上,但还是一无所成。但这10年时间,你还得照样吃、住、行等。如果10年以后,成功了,我啥也不说了。但如果还是一无所成,那怎么办?

    作为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士,我肯定得提供建议,首先是找一份工作,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然后,保证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将别人业余时间打牌、旅游、养猫狗的时间用到写作上。足够了。

    如果这样写10年以上,还是在文学创作上一事无成。这说明,你根本成不了作家。

    千万不要相信大器晚成,大器晚成的,都是二次成名。大器晚成的人,早年已经成名了,但成的是小名;后来再次成名,成的是大名。

    过度自信的问题是,坚信自己对这个了解,但实际上不了解,乱提供意见;坚持自己能够在一个领域成大家成大器,而不再专注于平常工作和生活。素不知,任何成大家成大器的人,他那个领域,都是最平常的工作和生活领域,都是人坚持十几甚至几十年做平常的工作得来的。

    坚持不了十几年或几十年人,这种状态叫什么呢?浮躁。对,没错,浮躁的,怎么可能成大事成大器呢!

    我在网络文学行业,连业余带专职,工作到第十五个年头了;写网络小说,也进入到第7年年头了。这个时候,别人叫我一句资深网文编辑,或者网络文学作家,我才敢应。

    但说到再大,比如网文顶级专家,或者网络文学大神,我还是有点儿迟疑再敢答应的。最后,与网络文学行业众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