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穿越之王妃修炼手册 » 第十七章 玻璃

第十七章 玻璃

    过了国丧,李祐便搬到了后院,李珏自己一个院子,迟迟自己一个院子

    李瑞年纪还小,本来跟纪凌烟住在一起,只因李祐搬来,只得让他跟着奶娘住到李珏的院子里。

    这凉州知府的院子,本就不大,又要隔出前院办公,是以后院的地方便小了,好在李祐没有其他的侧妃、侍妾

    自入了冬,纪凌烟便整日躺在炕上,精神萎靡,昏昏欲睡

    李祐怕她有什么隐疾,便叫来了女医

    朱内医的年龄太大,早已颐养天年,刘伯庸便安排了医术精湛的青黛住到了后院

    青黛仔细的给纪凌烟把了脉,又询问了纪凌烟来葵水的日子

    红着脸说道“娘娘已有一个月的身孕了,因月份还小才致使娘娘觉得劳累”

    李祐闻言高兴得大呼“大赏”

    众人连忙行礼谢恩

    纪凌烟躺在炕上埋怨道“你还让不让人活啊,我都成母猪了”

    李祐宠溺的揉揉纪凌烟的头说道“调皮”

    纪凌烟有了身孕,王府的一切琐事便交到了冬柿手上

    又值冬天,李祐每日闲来无事,便整日陪着纪凌烟

    在新年之前,穆汗默德等人终于到达凉州

    进了城便直奔凉王府

    接见他的是刘伯庸

    得知穆汗默德带来了一百位匠人,不到两千的族人

    饶是刘伯庸也吓了一跳,觉得这是一个狠人

    先是在城内给这些胡人划出一片住的地方

    又派人给他们送去了许多的物资

    正值冬天,穆汗默德再心急,也只能等到开春

    听说他走的这一年里,凉王打败了西突厥,更是觉得自己是明智的选择

    好在刘长史送来的东西足够他们吃用的

    纪凌烟得知穆汗默德带了近两千人回来,也是吓了一跳

    说实话,她根本就没对穆汗默德抱多大的希望

    开了春,刘伯庸便在城外划出一片地方分拨给穆汗默德等人

    纪凌烟亲自取了凉州玻璃厂的名号

    依照诺言,这玻璃厂便交给穆汗默德管理

    只是刘伯庸在此派了两个读书人,既不参与管理,也不参与生产,每日只研究怎么烧出不同的玻璃

    玻璃厂简单的搭了草棚便开工了

    被穆汗默德绑来的匠人们,自知再也回不去,又看凉王府给的月钱比原本的要高,倒也没再说什么要回国的话

    很快第一批玻璃便被烧制出来

    纪凌烟看着穆汗默德送来的玻璃很是满意

    前期的玻璃几乎没什么透明度,且各种颜色都有

    很像教堂里的那些彩色玻璃

    这个时代,人们都是用明纸糊门窗的,

    当然,天子除外,宫里的乾阳殿,所有的门窗装上的都是明瓦

    明瓦就是用贝壳、珍珠、羊角、透明云母等稀有物品磨成粉沫,再合在一起压成的薄片

    透明度比明纸强了一些,只是耗费的银钱也大

    饶是皇上,也就只把乾阳殿给装上了

    当然实在太穷的人可能连糊窗的纸都没有

    只用草帘遮挡风雪

    夏天,有钱的人家把窗纸撕掉,换上窗纱

    冬天就把窗纱撤掉再糊上明纸,为了有保暖性,几乎都是糊上好几层,根本不要奢求什么采光

    百姓家里的窗户又窄又小

    一来是因为窗户大了,冬天取暖效果达不到,夏天雨水容易打到屋里

    二来则是因为要节省纸张,毕竟这个时代的纸还是非常昂贵的

    虽说是二月,纪凌烟还是让人把窗纸撕了,又把门窗改装成可以装玻璃的。

    换上玻璃后,屋里的采光性、隐秘性和保暖性更好,房门也更漂亮

    府里的众人看着五彩的房门、窗户,惊叹得不行

    丫头们更是见不得一点灰尘,自觉的拿着抹布,每日都是擦上几遍

    纪凌烟更是邀请了凉州城的众官眷与富商太太们参加来王府参加宴会

    众人看着五彩琉璃的窗户,无不羡慕

    过了些时日,凉州市场就有整块的琉璃售卖

    虽说价格不菲,可想到能跟凉王府一样,纷纷咬牙掏钱

    有的只是把平常待客用的花厅、正堂装上

    也有的狠狠心把家里的门窗都换上了玻璃

    玻璃厂的生意大好,眼看着人手忙不过来

    穆汗默德怕耽误了纪凌烟的生意,便找到王忠,加派人手

    好在春天了,煤炭的生意不再红火

    王忠当即从煤矿拨了许多的人到玻璃厂

    对于煤矿上的人来说,只要给工钱,去那里都无所谓

    玻璃厂的人加班加点的干着

    好在加班也有加班费

    众人无不希望玻璃厂的生意再好点

    煤矿上有一座温泉,连带着周边的气侯都暖和了许多

    纪凌烟又命人在那里盖了一座纯玻璃的房子,里面种上瓜果蔬菜

    玻璃吸热,又有温泉水灌溉,里面的植物长得很快

    起初王府众人不解纪凌烟的做法

    不过两个多月,凉王府的餐桌上便摆上了各色青菜和瓜果

    只惊得大家下巴都要掉了

    大家对于纪凌烟的崇拜就更深了

    王忠本就精通庶务,见此,便吩咐在温泉附近加盖了玻璃房,里面种上各色的瓜果蔬菜,差了人专门负责这些玻璃房

    又往豫州运了许多的玻璃,把豫州一块离温泉较近的庄子改建成玻璃房,种上各种瓜果蔬菜

    纪凌烟这边用琉璃装作门窗的消息传回豫州

    少不得被御史台的人弹劾凉王妃奢靡浪费、凉王昏庸。

    永乐帝原本存了消耗凉王府实力的意思,见凉王府不仅没被消耗掉

    实力越发强盛,先是有了火枪,灭掉了西突厥,巩固了在关外的地位

    又找到各种矿产,连带着挖走关内许多的人,以至于关内种田的人日益减少

    要知道这个时代可没有多少辅助工具帮忙种地

    多是人力完成,毕竟人力是最不值钱的

    可现在关外有了许多的矿产,人们不用再靠种田来养活家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关外矿上给的工钱又多,谁不想过上好日子?

    是以越来越多的人跑到关外,更有人拖家带口的迁往关外

    而关内的田地没人耕种,就要被荒芜

    不管何时,粮食都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一旦农田荒芜,少不得危机国本

    这跑到关外之中的人里,有许多都是各地世家的佃户

    佃户租了世家的田地是要交租子的,这租子最少也是五五分

    有的地方人多地少,每年的租子更多世家占七佃户占三

    这佃户不种田了,世家靠什么收入?

    皇帝倡导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对于这些世家的待遇也更加优渥

    免租便是其中一种

    但国库每年需要的粮食以及钱财、布匹等其他都有定数

    是以对百姓的赋税便加重不少

    有的百姓家里人多,租不了那么多的地,刨去田租、赋税,也许都不够一家人的吃用

    是以更多的人为了生计便跑到了关外的矿上

    这就形成了世家与凉王府成为对立面的状态

    之前不是没有世家向永乐帝抱怨过

    只是被永乐帝压下不发而已

    现在不仅世家大户出声怨怼,连御史都弹劾凉王夫妇

    永乐帝便就坡下驴,派了人往凉州申斥凉王

    又下旨加紧关口的把守,无故不得出关

    世家见此纷纷夸赞皇上圣明,乃千古一帝

    只是民间怨言不止,毕竟这是断了大家的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