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明降冤人 » 第二百零二章 事能先知小说家

第二百零二章 事能先知小说家

    虞千嶂道:“正是因为发动《裂金灭卷》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我们才有功夫在这里商量对策。我估计,颜忠灵是在反正教来援之后,才开始预备发动《裂金灭卷》的,也就是在两天之前。今日召集各位议事,除了知会大家这个重要情况之外,主要是想与各位共商应对之计。”

    封寒松道:“依我之见,我们只要在颜忠灵发动《裂金灭卷》之前阻止他,便可以化险为夷,保住京城。”

    宋正旬:“《裂金灭卷》发动后,他必以‘裂金’化作金鸟飞抵内城。金鸟的行程在数里到数十里之间,所以颜忠灵现今必定身处数里或者数十里之外,多半是位于高山之上。以内城为中心,方圆数十里的面积何其广大,我们如何能够找得到颜忠灵?”

    石辅成:“我们人力充裕,若能锁定颜忠灵的方向,朝着一个方向作严密搜索,也许有机会找到他。佘阁主,你可曾看到‘裂金’是从哪个方向向内城袭来的?”

    佘伯林:“很遗憾,我《预知卜文》的功力不足,感知不到局部的详情。而且《预知卜文》极其耗费降力,发动一次后,至少隔日方能复用。可惜吴师兄受了伤,否则他还可以发动一次《预知卜文》,试知‘裂金’来向。”

    石辅成:“你们小说家分阁就没有其他人会《预知卜文》了?”

    佘伯林无奈地摇了摇头。

    辛不殆:“反正教第十六堂还没赶来,说不定刘笑风也会《预知卜文》。”

    胡晓知:“即便是刘笑风来了,也没有用。据我所知,他的功力,只能预见大半日之后的事情。我们的时间已经很紧迫了。”

    辛不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现在的情况是胜负各半,我们冒不起这个险。实不得已,为保存正统阁的实力,我们只能暂时撤离京城。”

    封寒松:“我不赞成撤退。这个时候,我们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若撤走了,那京城的数十万百姓怎么办。现在疏散,也未必来得及了。‘民者,国之本也。’若不能阻止颜忠灵,我愿与民同死。”

    宋正旬:“八柱,你没见过《裂金灭卷》的威力,不知道它的厉害之处,有何资格在这里和大家谈生论死?”

    封寒松:“《裂金灭卷》的威力我是没亲眼见过。可我想,在座的诸位,包括你宋正旬,恐怕都没有见过。但是,死,我封寒松总是见过的,大不了就是一死,有什么谈不得的?”

    左边又有一人道:“封寒松,若是我们大家都死绝了,那不就正应验了《裂金灭卷》中的那个‘绝’字,以后谁来对付北日?我赞同次柱的意见,尽快疏散朝廷和军民,我们也及早撤离。”

    封寒松:“夏寸土,要走你们走,我封寒松绝不抛弃京师的万众百姓。‘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想走的始终想走,留下来也起不了作用。”

    薛言盛:“死何益?走为上。”

    虞千嶂:“杨玄名,你是什么意思?”

    杨玄名:“如今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只怕没有万全之策。权衡利弊,我觉得我们既要走,又要不走。”

    虞千嶂点头道:“嗯!此话怎讲?”

    杨玄名:“安危难料!一方面,我们应当疏散朝廷、军民。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内城为中心,派遣所有人手八面出击,全力搜拿颜忠灵。若在明日辰时之前将其阻止,那我们就不必走了;若不能,各路人马就继续向前迅速行进,尽快脱离《裂金灭卷》的杀伤范围。”

    虞千嶂:“好!如今也只有这个办法了。”顿了一顿又道:“众人接令!辛不殆,你率兵家分阁和名家分阁向东面搜进;石辅成,你率法家分阁和土家分阁向东南方向搜进;杨玄名,你合同李逊青、苟耿爽率水家分阁、火家分阁向南面搜进;朴欲静,你合同余一钱率道家分阁和纵横家分阁向西南方向搜进;丁仲明,你率合同王栖成、佘伯林率木家分阁、小说家分阁向西面搜进;胡晓知,你合同唐从过率儒家分阁、医家分阁以朝西北方向搜进;宋正旬、夏寸土率金家分阁、农家分阁向北面搜进;薛言盛、封寒松率墨家分阁、杂家分阁以及隐逸派人士向东北方向搜进。”

    众人皆接令,唯独封寒松道:“禀天柱,封寒松请留京师,与百姓共存亡!”

    虞千嶂略一沉吟,道:“也好,你就负责疏散百姓吧。反正教各堂现在驻扎在德胜门外,你负责知会他们目前的情况,也好让他们也有所准备。”然后又道:“刘沛,你接替封寒松率领杂家分阁以及隐逸派人士向东北方向搜进。”

    刘沛赶忙接令。

    石辅成:“容属下多嘴一句,敢问天柱是向哪个方向移驾?”

    虞千嶂:“大家都走了,留下封寒松一人,恐怕应付不过来。我就留下来陪陪他吧。”

    虞千嶂这两句话说得轻描淡写,但众人听在耳中却如晴天惊雷一般。

    石辅成:“国不可一日无君,师不可一日无帅。天柱身系大局,号令上下,犹定海之神针,如擎天之力柱,切不可以身犯险,以尊临难。若还需留下一人,我石辅成愿代天柱留下。”

    胡晓知也道:“天柱之安危,事关成败之大计,望天柱三思!”

    虞千嶂摇头道:“成败之计不在于我的安危,而在于人心齐一。你们若能和衷共济,即使没有我,事亦可成;若是大家貌合神离,即便有我,事亦必败。同样,我们若能与反正教同舟共济,那便不惧北日;若继续和反正教分庭抗礼,那北日就有机可乘。三柱留下来起不了多大作用。若是大家最终没能阻止颜忠灵,我留在这里,也许还能保住半个内城,至少想要自保我还是办得到的。吾意已决,大家不用再劝。”

    辛不殆:“既是天柱心意已定,那我们也不便多劝。但有一件事情,还需天柱示下。天柱神功盖世,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危险。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想问的是,万一天柱有什么不测,由谁来主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