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明降冤人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奇葩官员奇葩事

第一百五十一章 奇葩官员奇葩事

    石辅成准备入内谒见天柱,却见杨中使要往外走,问道:“杨中使不一同进去?”

    杨中使:“不了,我有要务待办。”

    刘沛忽然问道:“刚才听杨中使说,正统阁要联合隐逸派的降冤人,那为何不联合反正教呢?”

    杨中使打量刘沛道:“这位小兄弟是何人物?”

    石辅成:“他叫刘沛,应该算是隐逸派的吧。这一路披荆斩棘,竭力协助我们护送许青山上五圣峰,是信得过的人。”

    杨中使对刘沛道:“我所说的要务,正是奉命去联络反正教,希望他们能和我们联手对付北日。”

    石辅成:“这件事难度很大,何况杨中使以前得罪过不少反正教的人,恐怕……”

    杨中使:“正统阁中够身份办这件事的人物里面,丁左使和胡右使都不在此,各位阁柱也均已北上。强敌当前,三柱也必须留在天柱身边。让我前去,也是没有办法了。”

    刘沛:“我与反正教中的一些朋友还算有些交情,不如我和杨中使同去。”

    石辅成对刘沛道:“如此甚好。杨中使位居正统阁三使之首,正统阁三使是正统阁中只奉令于天柱的人物,地位高于分阁阁主,不亚于各位阁柱,你要好好协助杨中使。”

    刘沛:“我一定尽心尽力。”

    游心宝:“那我也要去。”

    刘沛对杨中使道:“我答应过五柱要好好照顾心宝,现在五柱不在了,我想我必须陪在她身边,请杨中使允许游心宝同去。”

    游心宝又落下泪来。

    杨中使见状,惊道:“游南新他……是谁干的?”

    石辅成:“是颜忠灵。”

    杨中使神色郑重,叹息道:“少了游南新,天柱断一臂矣!好吧,就让游心宝一同跟去吧。”

    游心宝见杨中使同意她去,心中稍感宽慰。

    石辅成:“杨中使一路多加保重。”又对齐平列道:“你强运疾风智盾,伤了元气,就留守正统阁养伤吧。”

    言罢,石辅成和许青山进见天柱。

    徐书同陪齐平列回居处养伤。

    杨中使带着刘沛、游心宝二人下山而去。

    刘沛问道:“杨中使,我们去联络反正教,有确切的目的地吗?”

    杨中使:“反正教的总部设在南京,而反正教教众甚多,到了南京应该不难联系到他们。当下情势紧迫,我们得抓紧时间赶路。”

    三人下山后挑了三匹骏马,连夜向南京疾驰。

    途经一县,三人停下来略作休整。

    游心宝见一处门墙上贴着衙门的告示,闲着没事便随便看看,一看之下却大吃一惊,忙叫杨中使和刘沛也来观看。

    只见告示上写着:“近来本县瘟疫盛行,知县大人仁爱,已请得良医开出妙方。此方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现令本县之民,三日之内到各指定地点领此良毒,务必服毒自尽。”

    三人看得目瞪口呆。

    刘沛好奇,想探个究竟,于是向一位老者请教。

    那老者悄声道:“小兄弟不是本地人,不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看不懂也属正常。

    “这里的县太爷名叫药救贫,以清官自诩,其他都还好,就是有个毛病,忌讳别人提到他姓名中的字眼。凡是和他名字谐音的字都不许提,更不能写。

    “于是县里的师爷就自作聪明想了个办法,他私底下对人说:‘是药三分毒,以后‘药’字就用‘毒’字代替。本师爷的大名叫作刘就尽,‘救’字和‘就’字同音,而‘就’字和‘尽’字在我的名字中连在一起,很好记,以后‘救’字便用‘尽’字代替,这样就不会犯知县大人的忌讳了。’

    “在这条告示中,本意是:‘领此良药,务必服药自救。’但按照师爷的改法,就变成了‘领此良毒,务必服毒自尽。’你说荒唐不荒唐?”

    游心宝听得捧腹大笑,刘沛连连摇头。

    杨中使道:“当知县知府的若忌讳别人提他的姓氏名字,便会闹出笑话来;当总督巡抚的若忌讳别人提他的失政之处,便会酿出祸乱来;要是当帝王人君的还是这样,则天下危矣!‘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怕就怕闭目塞听,一意孤行。土木堡之败,足以为鉴!”

    杨中使大袖一挥,告示上的墨迹飘散起来,竟然重新排列成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刘沛拍手叫好,心想:“这位杨中使说话倒也痛快,在正统阁中这样说话的人不多。他能控制墨迹,莫非用的是《御道真经》?那他必定是道家的降冤人了。”

    杨中使道:“既然此地瘟疫盛行,那我们就不宜久留了。‘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若不能守住京师,不知天下何处还有净土?我们加速赶往南京。”

    路上,杨玄名说道:“今日之事,又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

    “以前有个巡抚,下到属地的郡县巡视,地方官员自然要夹道相迎。

    “迎接的时候,恰巧有一个农民挑着两桶粪便经过,气味扑鼻而来,臭不可闻。

    “县令大怒,叫道:‘来人,快将那臭农轰走!’

    “哪知巡抚大人是贫农出身,从小便习惯于这乡间粪便的味道,身居高位后多年不曾得闻,此番突然闻到这股久违的气味,竟勾起了儿时的回忆,反倒觉得是清香扑鼻。于是巡抚大人说道:‘醇香扑鼻,气味纯正,何臭之有?’于是令人打赏了那个农民。

    “此事一经传出,便传为了佳话。此后,巡抚大人每到一个地方巡察,迎接的官员便令人在道路两旁的树木下浇满粪便,绵延里许。

    “于是粪气漫天,臭味夹道,即便是很远处路过的行人也不得不掩鼻捂口,皱眉苦面,犹自被熏得作呕不止,头晕目眩。

    “而迎接的官员却个个强颜欢笑,深吸慢品,装出一副陶醉不已,十分享受的模样,口中还赞不绝口地说道:‘醇香扑鼻!醇香扑鼻啊!’

    “巡抚大人也觉得臭味太浓了,但想到这是自己说过的话,不可改口,也不想断送了自己‘亲民’的美誉,于是强忍恶臭,回赞道:‘气味纯正!气味纯正啊!’”

    刘沛、游心宝二人听得大笑不禁。

    游心宝道:“这就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刘沛道:“但是,喜好闻粪便气味的,还是头一回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