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明降冤人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命易茶知府孝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命易茶知府孝

    刘沛凄然道:“生死有命,先生已经尽力,晚辈感激不尽。”

    毕定岳:“我们不是还有其它的办法吗?不必气馁。要不,我直接将你的降力从根本上废掉。”

    刘沛:“当今奸恶横行,冤物当道,在我得知自己也有降冤人的潜能之后,方觉得自己有点用处。如果现在让我完全失去疗力,不可恢复,就好像习武之人废尽功力一样,那纵使多活百年,也不过是苟延残喘,有何意义?不如趁着我还活着的时候,留住体内疗力,做点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何小沛交到马堂主手里。”说完跪在地上,向毕定岳磕了三下头,又说道:“多谢先生倾力相救,如能不死,定当再来拜望先生。”

    毕定岳:“人各有志,有人看淡名利,有人参透生死,也有人心向红尘。你我皆是任情之人,我不喜欢别人劝我,我也不喜欢劝别人。你既然作出了决定,我就尊重你的决定。但你要记住,天无绝人之路,不到必要时候,尽量不要使用疗力。延得性命,说不定会有转机。还有,我们不是还有第一种方法吗?你去找个火家有一定修为的降冤人,此人只要是作恶多端,那你就替天行道,吸掉他的炎力。然后,你就不要再使用任何医家的功法,这样也可保住性命。”

    刘沛:“毕前辈的嘱咐,刘沛一定记在心里。但世事难料,我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刘沛别过毕定岳父子,领着何小沛,朝湖广方向而去。

    刘沛、何小沛二人行不数日,便进入了湖广,一路打听第八堂的所在,但皆无所获。

    十数日后,行至常德府。

    常德府古称武陵,别名柳州,是湖南的重镇。

    这日行在官道之上,刘沛听得后方一匹快马疾驰而来,接着吆喝声起,几骑官兵在后奔逐。

    只听后面的官军叫道:“前方逆贼,赶快下马受降,否则官爷便要发箭射你了!”

    前面那人并不理会,继续驱驰,后面官兵果然射出数支弓箭。

    前面那人听到箭声,于马上侧身躲开,避过箭矢,眼看便要掉到地上,却又纵身翻上马背,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无半点拖沓。后面的官兵也不禁叫好。

    刘沛心中暗道:“好精湛的马术!这些官军肯定追他不上。”

    转眼间,一前几后,几匹快马先后疾过而去。

    何小沛忽道:“这地上好像有个信封。”

    刘沛上前拾起,见是一封请帖,心想:“定是那人躲避飞失时掉落的。”

    只见上面写着:“反正教第八堂头领大会赴会帖。”

    地点是在岳州六合岭二嶂坳,时间恰是八日之后的午时。

    刘沛心中惊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对何小沛道:“我们到岳州去寻你爷爷的师弟。”

    常德离岳州有近四百来里路。刘沛找了一匹壮马,与何小沛合骑,加急而行,第七日午时才到得岳州。

    打听到六合岭二嶂坳离岳州府城很近,两人便在城中息宿。

    刘沛想到翌日若见到马尘里,就要与何小沛分别,而此别亦有可能便是永别,心中竟有些不舍。于是便带着何小沛在城中人多处游玩,尽量多陪陪他。

    街上熙熙攘攘,人潮涌动,一片繁华景象。

    忽然,人群尽头吵闹起来,只见一个年轻贫民被几个衙役追逐扭打,衙役头目边打边道:“还想逃!你看官爷不抽死你!”

    那贫民护住头部,喊道:“反正回去也是死,你把我打死我也不回去。”竟然很是倔强。

    衙役头目怒道:“你还敢顶嘴!”举起鞭子又打。

    几个衙役打得起劲,但只是往皮肉上招呼,并不伤及要害。

    刘沛见旁边站了个中年人,秀才模样,也在看热闹,便问道:“这位仁兄,这些衙役当街殴打百姓,却是为何?”

    那秀才道:“还不是为了采茶的事情。”

    刘沛:“采茶的事情?”

    秀才:“想必兄台是外地之人,并不了解情况。我们岳州盛产茶叶,远近闻名的便是洞庭湖的‘君山银针’。而品质最好的君山银针,是产在洞庭湖旁的一座小山上。那座山叫作小君山,山中产量也不太多。

    “我们岳州府的知府是个大孝子,他家老太爷喜欢喝茶,而且只喝小君山上的君山银针。所以每年最好的君山银针除了用于孝敬上面以外,还要用于知府大人孝敬老太爷。

    “谁料今年小君山上出了怪物,说是长得如狐似鼠,性情狡诈凶狠,去采茶的人很多没有回来。回来的人到处传讲那怪物的可怕之处,于是没有茶农再敢进山采茶。

    “老太爷喝不到小君山上新鲜的君山银针,在家中发了雷霆。知府大人一急之下,便在民间征集年轻的茶农,役使他们上小君山采茶。

    “前后已去了几批人,听说总计有二三十人没有回来,而且采到的君山银针也不多。但知府大人品性坚韧不拔,遇到难事反而知难勇进,继续在民间征役茶农。但这些茶农没读过什么书,不懂得什么叫作舍身取义,大多都惧死而逃役。

    “知府大人此举是出于一片孝心,茶农们如果稍有觉悟,知恩感孝,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不知廉耻的逃役者了。”言语之中,竟对知府的所作所为颇为赞同。

    刘沛心想:“这知府私役民力,拿人命去换茶叶,可谓是以人易茶,着实可恨。这些秀才文人对忠孝之道一知半解,肆意歪曲,根本就不懂得民间疾苦,也着实可气。听这人描述,小君山中的怪物应该是只怪之类的冤物,茶农去了只会送死,得想个办法帮帮眼前这个茶农。”

    这时,路边一个乞丐走到茶农和衙役之间,竟要把双方隔开。

    一个衙役喝道:“哪里来的野丐,走路不长眼睛么?”一鞭子便向对方脸上抽去。

    那乞丐右手一挥,鞭子被内劲荡开,竟飞到路旁客栈的房顶之上。

    刘沛心想:“这乞丐好强的内功,莫非是丐帮中的高手?”

    那乞丐约莫三十舵岁,背上背个布袋。

    衙役们见对方出手不凡,知道遇到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