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白袍战神陈庆之 » 第十章、清风道人

第十章、清风道人

    出了天师府,龙虎山之风光秀丽,让他情难自禁,干脆实实在在的游玩了一番。

    登高望之,那连绵不绝的高山,形态万千,也蕴藏着一龙九虎,灵气之盛,冠绝天地间。

    来到竹筏上,雇人撑杆,顺流而下,只见清澈的水中不时有鱼儿穿梭而过,甩着尾巴彷佛在嘲笑竹筏:太慢了!太慢了!河的两岸,是不高的山,是硕大的巨石,是茂密的小森林,是一处处院落,一小片一小片你村庄,顺眼望去,这不就是一副静谧的山水画作吗?格外的安静!那样的优美!

    带着龙虎山美景的沉醉,陈庆之再次踏上了寻找机缘之路。

    从龙虎山一路向东,就是一路的山水之行,有冲天而起的巨石,有深不可测的巨洞,有向山一样大的佛像,令人叹为观止,风景之美,美不胜收。

    葛仙山由于当地一名叫葛玄的道人,在山中修炼二十多年,就得道飞升成仙而闻名。自此之后,很多修道之人慕名而来到葛仙山修炼,以沾仙气。

    陈庆之一路走一路打听,顺利地来到葛仙山脚下,只见一座雄伟的大山,被翠绿的树木紧紧包裹着,神似一位穿着绿衣裳的妙龄少女,羞答答的看着远方。淡白色的雾气在山间飘忽着,彷佛就像少女的裙带,却又像来自天上仙女身边的仙气。

    葛仙山山下有一个比较大的村落,村子此刻炊烟渺渺,于是他决定先找户人家休息,明日再上山寻访机缘。来到一户不大不小的房子前,伸手敲开了门,开门的竟是一位道长,道长看到气宇不凡的陈庆之,热情的把他迎进门。

    聊后便知,来这里的修仙者太多了,葛仙山上都住不下了,很多人就来租山下农民的房子。人多了,修仙的气氛就不一样了,过来探奇的,看热闹的,做买卖的,渐渐的,村落越来越大了。

    听到这里,陈庆之知道这里很难找到他心中所要的机缘了,便决定不在这里浪费时间,修整片刻后直接去三清山。

    却不料道长听闻他想寻找悟道的机缘,也是推荐他去三清山,还让他一定要找到清风道人,必定有机缘。

    陈庆之很想知道清风道人是一个什么神奇的人物,名气都传到这里来了,道长却言,去了就知道,天机不可泄露。

    带着对清风道人的好奇,陈庆之告别了道长,往三清山而去。

    路上通过村民了解到,三清山百年前,也出了一位很有名的修道者,叫葛洪,当时他带着许多的弟子在此修道炼丹,并致力于传播道教,但他精湛的医术救下无数人,而闻名于当世,许多人来此拜入其门下。

    也是因为葛洪,三清山才逐渐为世人所知,听到这里,陈庆之为此不由的担心,三清山会跟葛仙山一样,失去修道悟道的本性。

    陈庆之心想既来之,则安之,淡然的往三清山而去。然而,逐渐靠近三清山,但,这里的险峻出乎了他的意料,看来想在这里生活并非易事。山脚下稀疏的房子,让陈庆之清楚了,三清山和葛仙山不一样,但这里更像世外桃源、海外仙山!

    三清山峰高险拔,流泉飞瀑,奇树异石,终年云雾缭绕,许多山峰都隐而不见,上山之路更是难于上青天,崎岖的小路,有的仅仅能容下一只脚,且随着悬崖峭壁往上,感觉人就在悬崖边晃荡。

    果然,山下的村民也知道清风道人,他们热心给陈庆之说明清风道人洞府大致的上山路径。

    陈庆之心中的坦然,让他无视上山路的艰险,目光中透露出的平静,让村民放下一些担心。陈庆之按照村民指的道路,毫不犹豫的一步一步往上走,十多年的道家修炼,早已让他脱胎换骨。

    这一走竟然足足七天,凭借着出色的记忆和心中的感觉,陈庆之在山中悬崖边一个隐秘处,看到了斑驳的红色“清风洞”字样。只见,清风洞洞口,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空地,赫然画着空地一般大的棋盘,棋盘四周都有高大的松柏树,使得清风洞看上去不好找。

    陈庆之观察许多后,就径直往洞里走去,忽然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传来,一位身着白色道袍的道长大步流星的走出洞来,向陈庆之迎来。

    道长来到陈庆之面前,掐指作揖,道:“施主远道而来,贫道清风,这厢有礼了。”陈庆之定睛一看,清风道人年约三十,长相清秀,明目儒雅,似道长又似书生,回礼道:“在下陈庆之,久闻道长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陈施主,贫道等您好久了!”陈庆之听后一脸茫然,看着清风道长,清风笑道:“陈施主,人生如棋,我们何不先手谈一局,再慢慢说。”

    陈庆之刚刚看到外面棋盘,手就痒了,哈哈一笑道:“客随主便。”

    “请”

    清风道人领着陈庆之来到洞口棋盘边,却不见棋子,陈庆之又迷糊了,问:“请问道长,这棋如何下?何为棋子?”

    清风道长把手一伸,示意陈庆之站到一侧下棋的位置,自己则走向另一侧。

    站定后,立即来了一句:“陈施主,贫道执白先落子了,南九西二。”

    说完,就只见一只白鸟落到棋盘上,正是道长所说位置上,这神奇一幕,陈庆之顿生兴趣,立刻道:“南九西四”。

    很快,一只黑鸟飞到棋盘位置上。

    “东六南十”

    “东七南十一”

    “东六南十二”

    “东七南十三”

    鸟儿不断飞来,陈庆之越下越惊奇。

    在陈庆之惊奇又渴望的眼神下,清风道人娓娓道来。

    原来,他很小就被父亲带到山中修道,二十多年岁时,擅长医术的父亲正值壮年却病故了,这让他顿时觉得修道成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一次偶然的机遇,云游的张天师来到他这里,听完他的际遇,张天师让他等一位叫陈庆之的人,自有机缘,并传给他训鸟下棋之秘法。他自己为了尽快等到陈庆之,特意布局,先有龙虎山的指引,再去了葛仙山,特意传播了下自己,由于有张天师的加持,大家也都信了他的事,包括三清下的村子,也专门普及了一下,基本上,陈庆之问到谁,都会被指向这里。

    陈庆之闻言哈哈大笑,心中疑虑全无,直言道:“妙!道长好计谋,庆之领教了!”

    随即又说:“看道长下棋的风格,以攻代守,寸土必争,杀气腾腾,不似修道之心,倒像那驰骋沙场的将军,莫非道长有意返回尘世间,建功立业?”

    清风道人点头表示同意:“贫道正有此意,张天师知施主是大才,指点贫道跟随施主,必成就一番事。”

    陈庆之意气风发,道:“庆之何德何能,能得到天师与道长垂青,实乃幸事。今日与道长手谈,就知道长和庆之是一路人。幸甚!”

    而后,陈庆之和清风道人一起寻访三清山的美景及修道隐士,论道悟道。

    一日,陈庆之突然感到心神不宁,清风道长掐指一算,大惊,是陈父病重,两人随即下山,租下一辆马车,往建康疾驰而去。

    一路上,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很快陈庆之来到家中,果然是陈父病重,为了见儿子,一直在苦苦支撑,终于,等来了儿子。陈父希望儿子继续建功立业,报效武帝,也为陈家带来荣耀,交代完,就离世了。

    陈庆之面圣,把《易经》和《黄庭经》两本书中关于养生的修炼心法,以及自己在问道过程的感悟,整理成书,给到武帝,再向武帝详细讲解,自己修炼后身体发生的变化一一分享给武帝。武帝也是很认真的了解,听后大大获益,并坚持修炼起来,后来,武帝真的活到了八十有六,还是被判臣活活饿死的,要不然,还要更长寿(这是后话了)。

    交流完养生心法后,陈庆之将在父亲墓边搭建小棚,守孝三年,以尽孝道,武帝虽不舍,但在那个年代,这是铁律,如果没有做到的官员,还要被削官追责。古言: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正所谓:三清山中机缘高,清风吹来人自扰,修行对弈有飞鸟,神机妙算战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