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风长存 » 第八十七章:历史的惯性

第八十七章:历史的惯性

    想到青稞麦后,刘陔便再派人寻找到了一些和老牧民一样,了解青稞麦习性的人,加上自己的一些了解,开始在西海三县,破羌,临羌,安夷开始了青稞麦的种植,并要求阎忠移两万左右汉人到三县。

    加上新设立的西海,河源二郡移民三万。

    刘陔一次在青藏高原北,移民五万人。

    若不是气候原因,刘陔或许还会移民更多。

    不过,有这五万人,就足够了。

    至少是一个种子不是。

    将移民和青稞交给阎忠后,刘陔便开始思考起来。

    两郡太守,刘陔全权交给了阎忠进行推荐。

    但是这非常重要的河湟司马,确让刘陔犯了难。

    自己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并没有适应高原气候的,不像凉州人,这些人本身就生活在此地,对本地的气候有此其他地方的人更强的适应能力。

    自己凉州系武将虽然不少,但是如段煨,张济,阎行等人在玄甲军中都被委以重任,而张绣虽然能力不错,但是确不怎么适应高原气候,所以都不太适合。

    马腾是现成人选,但是如此直接委以重任,刘陔又不太放心。

    而荀攸审配二人所推荐的人,大多都是中原人,所以都被刘陔否决。

    就在刘陔快要绝望的时候,刘陔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天水姜伯约。

    就是后来蜀汉大将军。

    虽然这个时候姜维还未出生。

    但是他的父亲在啊,他的爷爷还在啊,按史来说,他的爷爷和父亲那都是良将啊。

    历史上姜维爷爷叫什么已经不可考,但是确留下了为县尉,抵御羌乱保卫县里的记载。

    而姜维的父亲叫姜冏,字仲奕,为天水郡功曹,在平定羌乱时阵亡。

    想好后,刘陔立刻带领审配荀攸二人直接往天水冀县而去。

    天水姜家据说是姜子牙的后人,当年武帝迁关东豪强大户于茂陵安置时,迁入天水居住,所以在天水也算是大族,不过因人口不丰,所以两汉也没出什么名人名士。

    不过因为天水位于凉州,所以自东汉后经常羌乱,故姜家几代人都有从军的经历。

    来到冀县后,刘陔打听到姜家位于冀县城东,于是立刻带领众人前去拜访。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刘陔会突然想起拜访一个天水的小世家,甚至可能连世家都算不上。

    但是荀攸和审配还是跟来了。

    和一般大院不同的是,姜家因为有从军的历史,所以其院落完全按照乌堡的形式修建的,乌堡院墙上可以布置兵马,用于守备。

    这也和凉州多羌乱有关。

    毕竟凉州羌乱,生灵涂炭,所以众多大族都修建乌堡以自守。

    大院之中出去本族人外,还有一些佃户住于其中。

    等羌兵来后,便就地组织佃户上墙自守。

    到达姜家大院后,刘陔便递上了名帖后,便在外等候。

    很快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便出门迎接。

    “草民姜勋拜见燕王,不知燕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望起赎罪”

    姜勋见到刘陔后,立刻跪下拜道。

    刘陔大量着这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虽然是文士打扮,但一看就彪悍,魁梧不已,肯定是练过的。

    “先生快起”

    刘陔立刻上前扶起姜勋。

    “孤冒昧前来,未曾事先通报,又如何能怪罪先生”

    “王上客气了,请”

    虽然不知道刘陔为何突然来访,但是毕竟身份有别,所以姜勋也不敢怠慢,立刻将刘陔迎进了大院。

    刘陔进到大院后,便被姜勋直接带到正堂。

    此时姜家族人皆在正堂外等候。

    见刘陔来后,为首一位年长老人也带领众人跪下。

    “草民姜绾率全族老小拜见燕王”

    姜绾说完立刻拜道。

    刘陔马上上前扶起姜绾。

    “老伯不必无礼,孤唐突而来,叨扰了”

    刘陔说完,便和姜绾一起进到正堂。

    进入正堂后,刘陔于上首坐下,姜绾也带领族人分坐两边。

    “王上来访,老朽家中蓬荜生辉,只是不知王上来访所谓何事”

    姜绾坐下后,便开口问道。

    “不瞒老伯,孤于西海之滨建立了西海,河源两郡,现暂缺一司马,统御两郡兵马,而孤听说姜家在凉州出将才,故孤此次前来希望征辟一人为为河湟司马,统御两郡五千兵马,不知老伯家中谁为贤也”

    刘陔说完,便看向了姜绾。

    姜绾听后,长舒一口气。

    一开始听说燕王来访,让姜绾也大吃一惊。

    燕王大名他们肯定听过,原本以为燕王前来,恐非好事。

    但是没想到燕王居然亲自征辟姜家贤才,这对于姜家来说是大好事啊。

    而且还是司马一职,掌五千兵卒,控两郡治安城防,这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啊。

    “得王上抬爱,草民倍感荣光啊,只是这天水凉州一地,比我等优秀之家多如牛毛,王上又如何选上我们姜家”

    “老伯不必客气,孤之用人往往只看实力,不看名气,有名无实者大有人在,而姜家上下在凉州之名我也多有听说,凉州羌乱频发,各地皆受其害,而你们姜家几代皆供职郡县之中,保境安民,抵御羌敌,可谓大才也,故孤特意前来,希望从姜家各人才中找寻一位能力出众之人,还望老伯不必推辞”

    “王上抬爱,草民受宠若惊啊,那不知王上有何要求,草民也好安排”

    姜绾说完,一脸开心,这或许是我姜家大兴之时也。

    刘陔看了看姜家众人,思考一下后,便开口问道。

    “你们之中可有人供职县尉,在县中效力”

    刘陔说完,姜绾便开口答道。

    “不瞒王上,草民之孙,就是刚才前去迎接王上的姜勋于光和元年开始供职县里,至光和四年因功拜为县尉,后于中平二年回到家中”

    姜绾说完,便让姜勋也站起来。

    刘陔看了看姜勋,甚为满意。

    “既如此,孤便拜你为河湟司马,带兵五千负责河源,西海两郡治安防务”

    “谢王上抬爱,末将必不负王上所托”

    姜勋拱手一拜道。

    “恩,明日你便随我前去金城,等拜会刺史阎公后,你便走马上任吧”

    “诺”

    姜勋听后,一脸激动。

    能得燕王赏识,自己未来平步青云也。

    刘陔看了看姜勋,满意的点了点头。

    之后刘陔便在姜家住下,准备明日回金城。

    而在这之中刘陔也见到了两位自己非常想见的人。

    一位是年仅七岁的姜叙,另一位便是姜勋之子已经十三岁的姜冏。

    刘陔看着两位少年,大喜。

    这两人一位是抵御马超的能人,一位便是姜维姜伯约的父亲。

    这么看来姜勋便是姜维的爷爷了。

    历史果不欺人也。

    之后刘陔提出将姜冏和姜叙送去乐成的陆军军官学院学习。

    姜绾自然非常高兴,立刻同意。

    自此三国晚期的六大名将,姜维,陆抗,杜预,羊祜,邓艾,钟会六人,除去邓艾外,全部被刘陔招募到手。

    虽然这些人现在还没有出生,但是他们的父辈,爷爷辈都已经在自己手下效力,如此至少保证百年的时间自己不会缺顶级将领。

    安排好姜家后,刘陔便于第二日回到了金城。

    因为临近年关,所以刘陔也安心在凉州住下,并视察凉州各地。

    凉州其实可以分为三块,一为是陇右,一为西凉,也被称为河西,还有一块便是河湟。

    但是后来河湟被羌人控制,所以到汉末,河湟之地只剩金城郡和武都郡。

    而陇右有陇右,天水,安定,南安,汉阳五郡。

    而河西则为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

    而现在,刘陔建立西海,河源两郡,这两郡也算是河湟之地。

    所以河湟也变成四郡之地。

    虽然郡县增多,但是实际人口并没有增多,反而因为羌乱而减少。

    更何况武都一代还有氐人叛乱没有平定。

    所以刘陔也并不轻松。

    即便如此,刘陔也开始组织人,新修道路,新建城邑,因为现在已经到达冬季,所以暂时没有修水泥路,但明年开春,凉州也将全面铺开水泥路。

    另外凉州刺史阎忠也向三辅,云州等地发出檄文,请凉州避乱的百姓回凉州安置。

    所以估计明年化冻后,便会有百姓陆续返乡。

    而且刘陔也传令驻扎在安定的太史慈部前来金城与自己汇合。

    并就地升两个骑兵师为独立骑兵第二军。

    常驻凉州。

    至于独立骑兵第一军,刘陔正式给了玄甲军。

    至于韩当所部新四军,则定名为独立骑兵第三军。

    而骑兵第三军也是三个军中唯一一个有三个骑兵师的骑兵部队。

    而第一军和第三军,除了增加了一个骑兵师外,并没有在如其他军为两个骑兵师。

    这也是刘陔专门要求的。

    随着刘陔未来的发展,骑兵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

    所以未来刘陔打算突出骑兵的重要性。

    所以现在五个步兵军,未来都会标配一个骑兵师,其他骑兵就会组成专门的骑兵队伍,已做为未来向大漠深处进发的尖兵。

    虽然刘陔有了神机军,但是要想彻底征服大漠,一支强悍的骑兵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刘陔将战略重心放在了北线幽州至凉州一条线上。

    ……

    ……

    ……

    很快,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刘陔也在凉州过了一个新年。

    时间也进入中平五年,公元188年。

    一月刘陔传令玄甲军和骑二军南下武都,对氐人开展了最后的打击。

    刘陔打算彻底解决氐人后,便集合骑一骑二军西进西域,完成这次远征。

    但就在一个月后,当两个骑兵军解决氐人叛乱,安定武都,准备班师时。

    刘陔在金城接到了两个消息,让刘陔决定暂不西进,而是回师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