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风长存 » 第四十三章:洛阳暗流

第四十三章:洛阳暗流

    重骑兵过后,刘宏也亲自和刘陔一起前往玄甲军的驻地。

    而刘陔也为刘宏介绍了颜良和庞德二人。

    二人也对刘宏行礼。

    刘宏看着二人,点了点头。

    “真壮士也”

    之后,刘宏也对二人分别封为讨冦中郎将和荡寇中郎将。

    二人大喜,立刻拜谢陛下。

    阅兵结束后,颜良庞德二人便带兵回大营了,而刘宏也和刘陔交代几句后,便回宫了。

    但虽然阅兵结束,因阅兵而起的风波确一点也没有停止。

    就在阅兵完了的当天晚上,洛阳大将军府。

    何进黑着脸坐在上首位置,而袁绍,陈琳,许攸等大将军府属官,确坐在下手。

    虽然除袁绍外,众人都未到过阅兵现场,但是阅兵所带来的震撼众人也已听说。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日见玄甲军军容,连陛下也说这是天下一等一的雄军神军也,有如此对手,真让人寝食难安啊,更何况今天早朝,陛下合三郡封其为燕王,还授予冀青幽三州军政大权,遇事还不用上奏,可便宜行事,就相当于将三州之地都送给了他啊,加上本来冀州诸郡国,还有青州刺史和郡国太守都在他手里,幽州刺史刘虞也是大汉宗室,如此三州非我等所有也”

    何进叹口气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不一会袁绍便站了起来。

    “大将军务虑,那刘陔虽被立为燕王,但是想要彻底掌控冀幽两州还需要时间,我等可以利用冀州刺史王芬的关系进行阻挠,而且他能安排人,我等也可以,现在并州刺史丁原和凉州安西将军董卓都在示好我们,我们不如加封他们,丁原可以加个安北将军,董卓可以加个凉州刺史,反正现在凉州刺史宋枭已经罢官,便安排董卓为凉州刺史,另外子远立刻赶去冀州,和王芬把那件事情做成,那样主动权还是在我们手里,更何况燕王所依仗的还仅仅只是玄甲军一支兵马,虽然冀幽青三州郡兵在他的手里,但是也不是铁板一块,比如冀州,我们完全可以安插一些自己的内应进去,此事就由子远亲自去办,另外便是他可以训练一支玄甲军,我等也可以,我们也有马中三宝,只需要打造重甲,打造长枪,如此我等也可以训练一支铁甲骑兵,他不是有六千铁骑吗,我们就来上万铁骑,如此便可和他势均力敌也”

    袁绍说完,便对何进拱手拜道,露出了得意的面容。

    而如果刘陔在此,听到这些后便会大笑三声,无知啊。

    “妙啊,太妙拉,本初之谋甚妙啊,好,就这么办,子远,冀州之事便拜托你拉”

    “请大将军放心,攸一定不辱使命”

    许攸对何进一拜道。

    “至于丁原,董卓二人便交给本初拉,一定要笼络好二人为我们所用”

    “诺,属下明白”

    之后何进与众人又商量一会后,便让众人退下了。

    ……

    ……

    ……

    而此时皇宫之中。

    “陛下若是觉得臣妾不好,请陛下废了臣妾,打入冷宫,臣妾绝无怨言”

    何皇后哭诉道。

    “你这是何话,若是我不喜你,又如何立你为后,立你兄长为大将军”

    刘宏安慰道。

    “那为何陛下要提拔那刘陔,那刘陔有何好,看他今天耀武扬威的样子,把臣妾都吓傻了”

    何皇后继续哭道。

    “我皇弟立了功勋自当封赏,如果不赏,不就寒了将士之心了吗”

    “哼,只怕寒了我与兄长之心吧,我兄妹二人自从跟了陛下,一向忠心不二,而且只要陛下所托之事,哪一样没有办好,还有我弟越骑校尉何苗也是矜矜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哪样不比那刘陔好”

    “好了,只要朕在位一天,你便是皇后,何进就是大将军,再说朕也打算最近提拔你弟何苗为河南尹,如此地位谁能比也”

    刘宏说完,便抱起何氏,往里屋走去。

    ……

    ……

    ……

    同一时间,洛阳杨府。

    现在的杨彪也算是春风得意,刚刚升任卫尉的他也是非常开心,更何况今天西苑阅兵,他也第一次见到刘陔手下的玄甲军,真天下雄兵也。

    有此雄兵,必能护佑我大汉江山。

    而此时一位十岁少年走了进来。

    “这么晚了父亲为何不睡”

    少年开口问道。

    “为父心中欢喜,自是睡不着,修儿还是快些睡吧”

    这位少年便是杨彪之子,杨修也。

    “父亲为何欢喜,是因为新任燕王,还是因燕王手下的玄甲军”

    对于今日之事,杨修还是有所耳闻的。

    “都有吧,之前为父还一直担心陛下之后,何氏外戚会如前事一样乱政,而今有王上强军在此,想那何进也该收敛一下”

    杨彪继续说道。

    “父亲此言差已,那何进屠户出身,若非贿赂宦官,又何来大将军之位,何况他靠贿赂宦官而上位,确亲近士族,与那司隶校尉袁本初走的很近,和一些党人也过从甚密,比非好事也”

    杨修分析道。

    而杨彪也一脸惊讶的看着杨修。

    “这些你是听谁说的”

    “京中流言又何须听说”

    杨修得意的说着。

    而杨彪看了看杨修,点了点头。

    “我儿有见识也,那依我儿之见,应当如何”

    杨彪反问道。

    “禀父亲,那袁家绝非良善,而那燕王也绝非善茬,而且我听说那袁家到处打听棉花杜仲树的种植方法,这两样我们就有,而我母亲就是出自袁家,所以他们也找过我母亲,如果父亲真心想帮燕王,那么就一定不能让袁家得到此二法,否则王上财路断绝,虽非致命,但也足够让王上惊惧也,而且听说今天王上亮相了一支重骑兵,我想那袁家一定会效仿,若如此最多三年,袁家便会训练出一支重骑兵,所以父亲应该告诉王上,千万要当心啊”

    杨修说完,对杨彪拜了拜。

    杨彪已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虽然这些他之前已经想到,但是从自己十岁孩童口中说出,确实震惊不已。

    “我儿不凡啊”

    杨彪大喜,对杨修点了点头,便带杨修下去休息去了。

    ……

    ……

    ……

    至于其他大臣,公卿,诸侯等,见今日早朝刘陔被封为燕王,下午又见阅兵,也是喜忧参半。

    一些诸侯王也亲自到河间王府,拜会祝贺刘陔,但是公卿因为避嫌,一个未来。

    正当刘陔准备休息时,确被告知,中大夫何顒与议郎傅燮拜访。

    刘陔听说后,立刻出迎。

    对于傅燮,刘陔是认识的,去年平定黄巾,傅燮便在皇甫嵩军中效力,任护军司马一职,皇甫嵩率军与黄巾军在兖州东郡仓亭交战,大破黄巾军,斩首七千余级。而傅燮所部生擒黄巾军渠帅张伯、梁仲宁二人,立得头功,也是今年被调入朝中任议郎一职。

    而更让刘陔佩服的是,今年韩遂、边章领导的凉州叛乱军越发壮大,司徒崔烈在朝廷会议上提出放弃凉州的建议,汉灵帝刘宏则诏令百官在朝会上讨论。傅燮站出来,厉声说道:“将司徒斩首,天下才会安定”,尚书朗杨赞则出来启奏,弹劾傅燮“在朝廷之上侮辱大臣”。刘宏则问傅燮,傅燮解释说“当年匈奴单于冒顿忤逆吕太后,上将军樊哙夸口说‘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如此忠君爱国,季布仍然说樊哙可斩。凉州为天下要冲,国家藩卫,高祖与郦商平定陇右地区,世宗武帝开拓凉州,设立四郡,当时人都认为这样好比斩断匈奴人的右臂。如今凉州治理混乱,出现叛逆,天下为此骚动,陛下为此寝食难安。崔烈以宰臣地位,不能为国分忧,却要割弃一方万里疆土,我对此感到不解。若让异族得到凉州,则会发动更强大的攻势,这是最大的恶果!如果崔烈不知道这道理,那就是愚昧,如果他明知而为,那么他就是对陛下不忠”,而刘宏也认同了傅燮的见解,并没有放弃凉州。

    而当刘陔得知这一消息后也立刻想到历史上傅燮也是如此,便非常佩服,想想后世唐宋的故事,唐时凉州被吐蕃占领于是便有了吐蕃东进一举攻克长安之事,而宋代西夏崛起凉州,于是陇右关中的八百里秦川也成为了边疆,屡受西夏之苦,由此可见凉州的重要性。

    可叹这一点汉末时的傅燮便看到了,而那些个后人居然屡屡无视,可叹啊。

    而这一世刘陔早已发誓此事绝不能再发生,不仅不能发生,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也必须成为我大汉故土。

    至于如何实现,其实很简单,只要解决高原反应和粮食,一切都会非常容易。

    高原反应只需要让人慢慢的去适应就可以了,至于粮食,青稞麦啊。

    “二位先生深夜到访,陔有失远迎,望起赎罪”

    刘陔对二人一大拜。

    “王上客气了,我二人也是有事才会到访,打扰王上休息,也是我等之罪也”

    二人立刻扶起刘陔,并一大拜。

    之后刘陔便带二人进府。

    三人坐定后,何顒便率先开口。

    “自襄国一别,王上也一路辛苦,后我等也听说王上大胜,也为王上高兴啊”

    “伯求先生不可如此,都是为国效力,又如何能谈辛苦”

    刘陔说完,便看向了傅燮。

    “自东郡一别,南容先生一向可好”

    “谢王上惦记,在下一切都好,王上为我大汉不辞辛劳,实乃我辈楷模也”

    傅燮说完对刘陔一大拜。

    “南容先生不必如此,我对南容先生之才也是极为钦佩,早欲结交,只是苦于无时也,今能见先生,听先生之见解,也是陔之幸也”

    “王上客气了,今日我二人前来,也是为了王上而来”

    傅燮拱手一拜,说着。

    “不瞒王上,这次王上建立大功,陛下特旨王上进京,一为久未见王上,心中想念,二为想见识一下王上之强军,这三就是希望王上能扶保幼子继位大统也”

    何顒说完,停顿了一下。

    “陛下现有二子,一为皇后何氏所生长子辩也,然其从小长于道士家中,故秉性习气未得陛下所喜也,而次子协虽只四岁,然从小受太后悉心教导,加上自身聪慧,也是甚得陛下所喜,所以陛下才有废长立幼之意,此事人尽皆知,然长子辩后乃何氏外戚,位高权重,非常人可比,故陛下才屡屡加封王上,今日早朝还不惜说出,共保汉室的话,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信号了,故我二人前来,特来问王上之意,王上意欲何为也”

    何顒说完也不在言语,而傅燮也抬头看着刘陔。

    刘陔看了看二人,也开始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