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风长存 » 第六十二章:洛阳新年

第六十二章:洛阳新年

    将船只设计交给了李玉,小胖墩又命人给甄荣,糜喂,陆康三人传信,让他们来一趟洛阳。

    之后等了十来天,到十二月十三号,三人来到洛阳。

    “马匹?”

    “船工?”

    三人也是一脸疑惑看着小胖墩。

    “是的,我有几位友人明年会举茂才为县令,到时候他们会来找你们,我只是希望你们尽量满足,马匹所需要钱财由我出,有多少我要多少,至于船工,我打算在黄县沿海劈地造船,所以自然多多益善,当然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世子我们但是不在乎钱财,只是不知道世子这马匹需要多少”

    “我又六县,分别是平原县,高苑县,寿光县,于陵县,昌国县和卢乡县,每县我打算训练骑兵两千人,所以每县我希望能有马匹四千匹左右吧,至于马匹价格你们怎么定都行,当然也别太贵,还是多优惠点,毕竟以后我们要长期合作嘛,至于船工,我知道江东的造船业非常发达,所以我想要熟练船工最少五百名,加上学徒工最少两千名,其他人手,我会自行招募,你们看如何”

    甄荣,糜喂,陆康相互看了一眼。

    “世子放心,马匹就交给我等,以后我们会将马匹送到以上六县”

    甄荣和糜喂对小胖墩拱手说道。

    “世子放心,船工就交给我,而且这木料我也可以想办法给世子多备点”

    “如此,多谢了”

    小胖墩也是起身对三人一拜道。

    “世子不必如此,世子于我等又何必见外呢”

    之后小胖墩又交代几句后,便送三人下去休息了,不久后三人便各自离开,去准备了。

    “有了马匹和船工,看来可以准备下一步计划了”

    小胖墩自己嘀咕着。

    “来人,去吧李公子叫来”

    不一会,李玉来到了小胖墩的书房。

    “马匹我已经让甄家和糜家弄了,而船工也交给了陆家,等明年我去庐江后,再去弄点船工一并送去卢乡,到时候这船厂就交给你了,还有这仓山,我打算除了开矿以外,在弄一个农场乌堡,把我们乐成的制铁炼钢和兵器制造弄过来,乐成只需要维持一个小规模的就行了,仓山乌堡就弄大一点,另外这圆月弯刀和马中三宝也可以弄了,此事就全权交给你了,以后你就长留青州,负责此事”

    “好,没问题,一会我就派人去传信让郭伯准备设备和人手,等过完年后便运过去”

    “恩,以后我们兵器生产就全部放在仓山乌堡,如此也可以就近补给,对了还有盔甲你打算如何”

    “盔甲我打算弄三种,一种是后世唐代的明光铠,给校官和将官使用,一种是冷炼甲给士官和尉官使用,最后就是绵甲给士兵使用,如何”

    “可以,那就交给你了,你可以在青州自行招募人手,越多越好”

    “OK”

    于是二人再合计一下后,李玉便回房休息了。

    ……

    ……

    ……

    又过了几日,终于来到了年关了,对于新的一年,小胖墩也是踌躇满志。

    在夏朝的时候所制定的夏历中,一年是以正月为开始的。但商朝就改了,改成以十二月为一年之初,到周朝又往前推进了一个月,变成十一起为一年之始。汉初沿用秦制,秦朝认为自己是水德,把每年的开始定在十月。一直到武帝时,着手“改正朔易服色”,将一岁之首改回到元月。

    当时没有春节这个称呼。春节这个名称是民国之后的事情。在汉朝时,正月初一这个日子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等。而过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全家一起祭拜祖先了。但现代春节的很多习俗,在当时已经开始出现了。

    首先是祭灶神,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每年到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会供上糖瓜,寓意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说不出坏话。灶王爷和糖瓜都是后来的产物,但祭灶神则在先秦就已经开始了。

    灶神负责创造食物,在古代可是一位重要的神灵。先秦时在每年的十二月末就有“腊祭”,除了祭祀祖先之外,还包括了五祀:灶神、门神、行神、户神和土神(中雷)。

    之后便是大扫除了,这是旧时习俗,每年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而根据《吕氏春秋》,这个习俗在尧舜时代就已经有了。尧舜过于遥远,但至少说明先秦就已经有了年前大扫除的习俗。

    在年前把这件事作为一个重要仪式举行,是寄托了我们希望在新一年中“除旧布新”的美好愿望。扫出去的不只是尘土,还有旧一年中所有不好的和不顺利的。时至如今,进入现代社会,虽然腊月二十四很多时候不放假,但大多数家庭还要找时间进行彻底的扫除,也是希望来年能够更好。

    还有年夜饭,这来源于古代祭祀。年末年初之时,全家一起祭拜祖先是汉代过年的必选项。古代都是大家族,真正团圆在一起并不容易,而这时则是为数不多最有可能齐全的时刻。

    祭祀完毕,除了供品之外,全家团聚吃的一餐饭也是一年中最丰富的一餐。只不过吃的东西和现代的不同。现在过年必备的饺子,要到东汉末年才由医圣张仲景发明。而馄饨这个名字是到唐朝才有的。很多地方过年吃年糕,这是起于宋盛于明的食品。

    而关于压岁钱的最早记载就是出现在汉朝。当时不叫压岁钱,叫厌胜钱或压胜钱。只是这种钱不是真正的货币,类似于一种纪念币或游戏币。它的正面通常是一些吉祥话,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等,背面则一般是吉祥图案,如龙凤、龟蛇、星辰等。它不能作为真正的钱币,只是作为一种“吉祥辟邪”的饰品佩戴在身上

    之后就是拜年了。

    东汉的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就记载:正旦那天祭祀完,子妇曾孙都各自用椒酒和柏酒向家长敬酒。大家举杯祝寿,一片欢乐。

    事实上在汉代,拜年分三种。首先是向逝去的祖先拜年,其次是向一家之长拜年。第三种是同辈亲朋相互问候,不知是不是庆祝对方没有被年兽吃掉?如果是官员,新年的朝贺更是头等大事,即便不去见皇帝,新年伊始向自己的长官到贺也是必要的。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过年都是头等大事,更何况这是小胖墩第一次在洛阳过年,也是感慨万千,感触颇多啊,再加上一众好友过完年后也会离开,之后也不知多久才能见上一面。

    想到这里,小胖墩也不自觉的簌簌泪下。

    “世子,不,主公,放心不管在哪里,云长一定视主公马首是瞻”

    “我等一定视主公马首是瞻”

    众人也是一起表忠。

    “你们,诶,我也只是一时伤感尔,你等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

    ……

    ……

    先与父王母妃拜年,还要进宫与董太后和刘宏朝贺,还要去拜师府上拜贺,之后也是约了钟繇,荀攸,荀彧三人一起聚会。

    好不辛苦。

    不过小胖墩也是乐此不疲,毕竟能够真切感受到汉代的过年习俗,也是一种别样的感受。

    而且进宫朝贺的时候,刘宏也是专门勉励了一下。

    “明年开始你就十三岁了,过完年你就要去庐江了,到时候一切就得靠你自己了,不过你放心,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来找朕,朕会帮你”

    “谢皇兄关怀,臣弟感激不尽,请皇兄放心,臣弟一定竭尽所能,建功立业,不负皇兄所托”

    “嗯,行,皇兄等你的好消息”

    之后小胖墩告辞刘宏后,又去永乐宫拜见了太后,便离开了。

    第二日,小胖墩来到了蔡师家拜年。

    “弟子特来祝恩师正旦之喜”

    “嘿嘿,你有心了,不必多礼,快快坐下”

    拜师也是非常开心,这段时间,小胖墩也是基本天天都来拜师府上,一为学习,二嘛自然是送点心给蔡琰喽,每次都弄得蔡琰开心不已。

    “过完年你便要去庐江了吧”

    “正是,我已经禀明了陛下,过完上元佳节就去了”

    “恩,到那里要多多传信回来,有何不懂的要不忘与你卢师请教”

    蔡邕也是知道小胖墩师从卢植的。

    “谨遵师命”

    “师兄,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这段时日阮瑀也和小胖墩成了好友,大家都是同龄人,同样好学,也同样才华横溢。

    “师弟放心,师兄一定不负所望”

    之后小胖墩又留蔡府说了几句,蔡邕也是留小胖墩吃了一顿后,便离开了。

    俗话说新年新气象,不过也不是事事顺利,就比如近几月来和小胖墩已经成为莫逆之交的钟繇来说就是。

    因为他已经辞去尚书郎的官职,小胖墩在听说之后先是一惊,之后又想起历史上钟繇好像也是辞过尚书郎的官位,所以也就释怀了。

    “不知元常兄今后有何打算”

    “现朝中阉患为祸,非我所喜,故打算回到家中,安心读书,以待时变”

    “在下将去庐江,等年后不如一起上路如何,我也好送送元常兄,下次见面也不知几时”

    小胖墩有些不舍。

    “哈哈,好啊,而且刘兄放心,以后定会有再见之期”

    钟繇也是拉着小胖墩的手,开怀大笑着说。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那不知公达兄与荀兄又有何打算”

    荀彧荀攸相互对视了一眼,笑了笑,没说太多话,也只是缓缓的说。

    “等过完年,我们就随元常兄一起回颍川家中”

    “那行,到时候我们结伴而行如何”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

    ……

    ……

    冬去春来,一年开始。

    转眼便到了熹平五年一月,对于小胖墩来说这是一个一切开始的一年。

    而此时,在洛阳东郭一处客栈中,有两位男子正在细细的讨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