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盘点:开局十大名相 » 第十八章 一鸣动九霄

第十八章 一鸣动九霄

    身为第六名的房玄龄的画面播放完毕,紧接着就是第五名的盘点。

    音乐、画面渐渐出现。

    可是这一次的音乐却不如以前那样一出来就慷慨激昂,反而是悠扬之中带着一丝悲壮的感觉。

    一座古老的城墙外面,古道荒芜。

    而在城墙之上,澟风呼啸,旌旗在无声飘扬。

    鲜血布满了整个大地,用满目疮痍来形容却是再合适不过。

    这种乱世之中的沧桑,就这样直接凸显在众人的眼前。

    画面一转,一副军中景象。

    在军队的中央,站着一位中年男子。

    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仿佛若神仙一般。

    他手执羽扇,静伫远眺,目光仿佛已尽穿越时空,迷失在无穷的历史之中。

    脸上对于乱世的不忍也让人无法忘却。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十大名相第五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随着旁白声的出现,一首千古名诗被缓缓读出。

    画面也随着诗词不断变化。

    从一座茅草屋,到大军之中,再到朝堂之中,最后停留在一座平原之上。

    而其中的人,也从青年慢慢的成长为中年,最后已是略显老态。

    “光和四年,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世代望族,在琅琊之地威势不小。”

    “他三岁丧母,八岁丧父,自小就随叔父辗转各地,最终定居荆州,隐于隆中。”

    “当时正处于乱世之中,各地割据,豪杰四起。”

    “诸葛亮二十岁时,刘备被曹操所败,投奔荆州刘表,屯兵于新野。”

    “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凤雏二人,其中卧龙指的便是诸葛亮。”

    “刘备手下谋士徐庶被迫入曹营,临走之前,便向刘备大力推荐了他的好朋友诸葛亮。”

    “此时正值诸葛亮二十七岁,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讨论天下之事。”

    “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

    “这场问答流传后世,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之为【隆中对】。”

    “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诸葛亮提出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这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

    “刘备得孔明,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

    “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时局危在旦夕。”

    “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也为刘备取得了立足之地。”

    “之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在蜀中建立汉国,至此称帝。”

    “而诸葛亮,就成为了蜀汉的丞相。”

    “不久,刘备病逝白帝城,托孤与诸葛亮。”

    “在病榻之上,刘备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并让后主刘禅【事之如父】”

    “自此之后,整个蜀汉诸葛亮可谓是大权在握,无人可挡。”

    “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政治上,他推行廉政、制定律法。”

    “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

    “通过他的努力,廉政成为整个蜀汉的标志。”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

    “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

    “刘备在成都称帝。而益州旧为刘璋所统治,所以法令废弛,地方派系坐大自强。”

    “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认为这不是苛法峻刑所留下的民怨,而蜀汉是建立在律令长期废弛,导致官民混乱君臣无道,紊乱了【纲纪】。”

    “诸葛亮认为【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

    “只有任法才能改变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

    “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因此,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

    “诸葛亮在军事上也是大有作为。”

    “诸葛亮善于治军。”

    “在治军方面诸葛亮提出治军以明、以信为本。”

    “他用明确的道德要求和严格的法律规定让军队形成了稳定的战斗力。”

    “在治理军队时,诸葛亮认为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

    “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

    “因为诸葛亮的言出必行,蜀汉军队的战斗意志坚不可摧。”

    “此外,诸葛亮在经济、发明、绘画、书法、音乐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可谓是一个全才般的人物。”

    “诸葛亮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催人奋进的一生。”

    “他始终代表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代表着蜀国的光荣与梦想。”

    “对他来说,皇位唾手可得,但他选择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生长在世家望族,又少年得志,对于劳动人民谈不上多少感情,但他爱民如子,安抚百姓。”

    “对待李严这样的政敌,他坚持走司法程序,仅仅把他免官为民,并且继续任用李严的儿子。”

    “对待外敌,诸葛亮领兵从不烧杀掳掠,只消灭敌方军队,与百姓秋毫无犯。”

    “在国力、兵力、运输能力都远远不及魏国的情况下,在粮草难以为继的困境中,却能与【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的司马懿、曹真、张郃等当世之名将在相斗之中屡占上风。”

    “不仅如此,诸葛亮【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却能够在敌国境内,来去自如、想攻就攻、想退就退。”

    “以蜀军徒步之士卒让曹魏飞驰之铁骑闻风丧胆!”

    “面对历史车轮的无情碾压,诸葛亮凭借超卓的个人能力将蜀汉国祚延长了四十年,并且经济上富强、军事上主动、外交上平等。”

    “最终天不假年,没能逆转乾坤。”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在文学之上,诸葛亮更是留下了【出师表】、【诫子书】这样的千古名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后人赞之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一代名相,五次北伐之际病逝五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军士和百姓都异常悲痛,纷纷在路边祭奠他。”

    “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但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

    “后主刘禅最后更是为诸葛亮开先例,单独立庙。”

    “蜀汉灭亡之后,蜀中百姓便在成都为诸葛亮修建了多座武侯祠,香火千年不绝。”

    旁白声到此突然停止,背景音乐也是戛然而止,视频中却是传出另一首歌。

    有缘有情有义,肝胆相照。

    是非忠奸善恶,分道扬镳。

    江山美人,竞待折腰。

    文韬武略,卧龙凤雏,那堪寂寥。

    结伴结盟结交,难结同好。

    借风借火借箭,羽扇轻摇。

    荣辱兴亡,皆一肩挑。

    深谋远虑,都为今朝。

    梦在燃烧!!!

    问鼎三足怎落脚,隆中对分晓。

    只盼来日登蜀道,再续出师表。

    不鸣则已,一鸣动九霄。

    不出则以,一出比天高。

    随着歌声的结束,旁白声再次出现。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十大名相第五位。”

    “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