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昊天庭 » 第五十七章 唐国使者(二)

第五十七章 唐国使者(二)

    见唐国使者还想说什么,帝昊忙岔开话题问道:“特使前来昊国所为何事?”

    曹庆生并没有回答帝昊的问题,反而问道:“我唐国使者死在江海城,不知昊王同昊国诸臣可知晓?”

    听到曹庆生一副问罪的口气,帝昊面色不愉,并不答话,冷冷的看着他。

    廷尉府冯严冷声道:“使者何意?一副问罪语气,莫非怀疑是我昊国所为不成?”

    曹庆生见状也不惧怕,底气十足,笑道:“本使并无此意,只是我唐国使者无缘无故死在昊国,昊国难道不应该给我唐国一个交代?”

    “交代?什么交代?你唐国使者死在昊国就需要我昊国交代,那吴卫两国攻打我昊国,怎么不见你唐国出兵相助?”宗正帝睿极为气愤的说道:“我昊国两月前就已向唐国求助,可消息传来,唐皇竟都不曾接见我昊国使者。这难道就是你宗主国的做派?”

    程文也是不愤道:“你唐国竟都不将我昊国放在眼里,又凭什么要我昊国给你们交代。”

    曹庆生辩解道:“本使出国时,皇上便身体不适,可能是身体原因,这才没能接见昊国使者。”

    “呵呵”一位大臣冷笑道:“看来贵国的太子身体不好,丞相身体也不好。”

    说完后,起身向帝昊弯腰礼道:“禀王上,老臣也身体不适,请王上准老臣告退。”

    帝昊一直在主位看着,见御史中丞起身请辞,温和道:“既然卿家身体不适,那就早些回去休息,孤等下让太医过去为卿家看看。”

    “谢王上。”御史中丞回头看了一眼曹庆生,冷哼一声,大步离去。

    曹庆生面色不变,反而拱手道:“中丞大夫慢走,本使有空便前去府邸看望。”

    “答非所问,非君子所为也。”帝昊看着曹庆生淡笑道。

    曹庆生也是笑道:“敢做不敢当,亦非君子也。”

    帝昊微笑道:“肆意妄言,何患无辞。”

    “使者若是无事,孤可就要送客了,我昊天城外正被敌人猛攻,可没时间和使者在这闲聊。”帝昊的话语有些冷一道。

    曹庆生闻言,又从怀中拿出一份羊皮卷,李忠下来接过恭敬的送到帝昊面前,帝昊看了一眼曹庆生,这才接过看了起来,越看脸色越阴沉。

    “砰”,再也看不下去,将羊皮卷拍在案几上,猛的站起神来,满眼杀机的看着曹庆生,“绝…无…可…能。”一个字个一字从嘴里蹦出来,说完挥袖而去。

    殿中群臣不明所以,他们还是第二次见帝昊如此大的怒火,第一次是忠义侯谋反,这次又是为了什么,群臣们在心中猜测起来。

    唐国使者依旧面带笑意,丝毫不觉得自己被扫了面子,反而将目光望向了迎他进殿后就一直闭着眼睛的李国忠。

    李国忠睁开眼睛,朝王位上看了一眼,神色自然,转身对曹庆生拱手道:“王上年幼,孩童性子,让使者见笑了。”

    曹庆生笑道:“人之常情罢了,本使又岂会和一孩童计较,此事还是需要相国做主。”

    没有帝昊的许可,在这朝堂之上李国忠也不好去看羊皮卷上写了什么,眯着眼睛问道:“不知是何事需要老夫做主?”

    曹庆生微微一笑,道:“也不是甚大事,我皇听闻昊国无忧公主绝色天香,秀外慧中,冰雪聪明,我皇欲纳之为妃,特派本使前来昊国迎接回唐国。”

    曹庆生的语气平淡,然字里行间里透露出来的是命令和不容反驳的态度。

    李国忠同诸位大臣听得眉头紧蹙,脸色微变,一股怒气不禁从心中升起。

    “我唐国虽距昊国万万里,然,本国使者不明不白死在昊国,我皇是必须要一个交代的。”曹庆生慢悠悠的来了这么一句。

    从本还怒发冲冠的大臣们头上浇了盆凉水,让他们不得不将曹庆生的威胁放在心里。

    唐国距离昊国遥远,发兵是不现实的,可是许诺一些好处,让吴卫鲁晋四国灭了昊国,那太简单不过。

    更别说如今吴卫两国正在攻打昊天城,若这唐国使者回去,解决了两国的边患问题,那昊国是真的要亡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不语起来,李国忠脸色不变,拱手道:“现如今敌军攻城,使者在昊天城内必然也没睡好,老夫已经让人在驿站为使者准备好饭食,住房。还请使者先休息几日,再谈此事。”

    曹庆生起身致谢,李国忠安排太庙令陪同,两人离殿后,殿中一时间嘈杂议论起来,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今日来的都是些没有重要职务的文官大臣,武将和昊天令,国尉府等上卿都没有来。

    也有人询问李国忠的意见,李国忠没有表达什么态度,只是以昊天城危急为由让众人下去各司其职。

    众人离去后。

    李国忠坐了一会,也艰难起身,杵着拐杖走出大殿,落日的余晖照在其苍老的脸上,让他感觉有些刺眼,看了眼夕阳,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杵着拐杖,又缓慢的走向帝昊的书房。

    月上柳梢头,李国忠才满脸疲惫的走出书房,又是抬头看了一眼月亮,满脸愁容的朝宫外行去。

    回到相国府邸,便又是相国府大小吏员们前来咨询李国忠一些国事该如何处理,更多的是城防物资的储备情况,当他将这些事情处理完时,天已经大亮。

    最后一位吏员看了看憔悴的李国忠,双眼有些通红,劝道:“相国,您已经半个月没合眼了,学生恳求您晚上休息一下,公务早晨再处理也不迟。”

    李国忠疲惫的宽慰道:“你也知道,昊国灭国之危近在眼前,王上年幼,老夫身为丞相,唯有老夫才能替王上上城墙鼓舞士气,慰问士卒。”

    “老夫感觉身体没问题,等一下睡两个时辰也就无事了,你快下去处理政事吧,切莫耽搁了。”

    吏员见李国忠如此坚持,他也无奈,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劝诫李国忠了,可都没有作用。

    吏员又再次劝诫李国忠几句,这才转身离开。

    见吏员离开后,李国忠的精气神顿时消去,呈现出了一位老人应有的苍老神态。

    他身后的家老连忙上前扶住李国忠,将他扶到榻上,问道:“老爷,您要不要喝点粥?”

    李国忠摇了摇头,刚想躺下,便听到外面下人禀报道:“老爷,小姐来了。”

    李国忠闻言,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吩咐道:“快让她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