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寒江笛声梅映雪 » 江头潮已平(1)

江头潮已平(1)

    安筱蕤有好一阵子不太愿意和温若瑜说话。

    那桩突如其来的赐婚,让她心中始终闷闷地梗着,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是觉得不舒服。似乎温若瑜那一天这样突兀地与梁帝达成那一桩交易,完全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这比拦着她去把事情追根究底查清楚还要令人心寒。

    只是在心底还残留着一丝期盼,温若瑜或许会向她解释些什么。

    然而,被赐婚的这两人,尚未来得及把这些郁结都解开,便不得不去应对两件大事——四境布防图的项目,已然悄悄地启动了。而督办这件事的人,从梁帝变成了萧宗明。

    他们都不知道,梁帝的身子其实很早之前就不太好了,硬撑着甚至要亲自把四境布防图集这件事启动起来,不过是为了留给萧宗明,更确切地说是留给萧氏子孙一个更稳固的江山。安筱蕤和温若瑜,确实是萧宗明和吴凌云极好的帮手。

    温若瑜在这个项目里,需要做的事情没有安筱蕤那么繁多,他腾出一些时间来,将之前心里一直没有想通的一件事复又梳理了一番。从梁帝那时的表情来看,他和自己怀疑的人应该是一致的,那便是先皇后。因为御医在怀赤将军夫人一事上,不知做了些什么,总之是不能为人所知的,故而被贬黜以后,先皇后还是不放心,派人去放火烧了游大人的宅子。不曾想这一幕竟又被安宏图和安王氏无意间撞见,她不愿再多杀人,便用计让安宏图身败名裂,他们一家说的话再没有人愿意相信。

    似乎是个挺顺畅的推断,可温若瑜仍觉得其中有个最关键的问题说不通。大梁素来是后宫不得干政,前朝慎德年间,皇后荀氏与内阁首府荀白水过从甚密,掀起过不小的风波,后世皇帝特别小心。既然如此,纵然贵为皇后,终究不过是个后宫妇人,却是如何能安排出几乎天衣无缝的局,让一个堂堂六品买办含冤难雪?

    但是这些担心他还不愿意就和安筱蕤分享。查到现在这个地步,已是如此艰难,若先皇后更有和朝中官员牵连之嫌,安儿所要的真相,还能水落石出吗?如果暂时无望,何苦说出来让她失望呢。

    然而他与萧宗明和吴凌云达成了一个交易。

    金陵是武靖和慎德年间的帝都,也是江亭军驻守的东境要塞,连着润江和琼海,总督这几州的官员都是三品以上,若他的猜想无误,卷进这桩阴谋之中的,竟有东境七州的官员,朝廷对此居然一无所知,此事该有多可怕!可以为保有权势和地位,安排一场毫无人性的陷害,虽说只是一名区区六品买办,可人心的欲壑哪里有穷尽,谁又知道以后这东境会不会发生难以想象的浩劫。毕竟前朝也不是没有前车之鉴,在有些人眼里,什么家国天下,百姓万民,只要挡住他们谋取私利,都是障碍,都要清除!于是他以编写出最详尽的东境布防各条小路为承诺,换萧宗明和吴凌云默许他去查得更深,更透,只不过究竟牵涉到哪一级的官员,都要告知一声,由萧宗明最后定夺如何处置。

    到了真相大白的时刻,再去告诉安筱蕤,才是真正实现了对她的承诺吧。

    揣着这些心思,温若瑜竟半点也没发觉安筱蕤生气了,还以为这些日子的疏远,不过因为她太忙了而已。

    梁帝的状况已然到了快要撑不下去的地步,萧宗明也已成了新君的不二人选,吴凌云在军中的威望和萧宗明此时在朝堂中给人刮目相看的表现,使得这个过渡比想象中要容易得多。可能就是因为放了心,所以一口气松了下来,情况急剧恶化,到了最后几天,已是不能说话,只能以点头、摇头和发出简单的几个音节。

    吴凌云对萧宗明说了一句锐利得扎入心底的话:“殿下,是时候在陛下还能履行陛下尊严的时候,把正事交代给天下人了。”言下之意,传位之事,已在眼前。

    终于,在一个钦天鉴算过的黄道吉日,高望代梁帝宣旨,传位二皇子萧宗明,大赦天下。

    这个似乎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却还是有几个人不太高兴,最明显拉着张脸的,便是长乐王府的两位。然而,他们并没有同是天下沦落人的惺惺相惜,反倒互相埋怨起来。

    “母妃,你为何不多生几个孩子,或是让父王多娶几房侧妃呢?”萧宇昶不明白,为何那些人如今看他的眼神,就像是他已经捡了一个稳稳当当的帝位了,甚至有几个毫不掩饰就开始巴结。父王,哦,很快就是皇上,他还这么年轻,回头纳了些妃子再有新的皇子,怎么就一定要他来做太子,随后是新的皇上呢?好容易因为皇祖父的应允,他能逃出这座宫城去玩,难道以后竟要被困一辈子了吗?

    “昶儿,你若是早些出生,现在已是十六岁该多好,这样便直接亲政,你的父王就不必再纳什么妃子。”开什么玩笑,做皇帝可和做王爷不同,萧宗明当他那个长乐王爷的时候,虽说也有不少迂腐老头劝说要至少再纳两房侧妃,他俩都可以置之不理啊。但是皇帝后宫独宠一人,妃嫔都没有,那真的说不过去,首先当皇后的就要承担相当的骂名了。

    愁人!真的是好烦恼!

    萧宗明自然也有自己的烦恼。温若瑜查到的消息,让他对东境的状况并不敢太过乐观。江亭军驻守东境,和南境与北境不同,这也是大梁最为富庶的几个州府,与邻国的贸易往来,除了常见的那些货品,最受欢迎的,还有一些轻易不太售往国外,却相当受欢迎的茶叶、瓷器与织品。这些商品,有的是大梁国内名家所制,一旦流于市场,不免有些人仿制以后以高价售出谋利,甚或是走私到邻国。随后,又换取一些神秘的致幻上瘾的药材来,偷偷贩卖给那些达官贵人,好让他们享受着奢靡堕落的生活。

    问题是,若在江亭军治下,走私竟能如此猖狂,那东境的安防,真敢说固若金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