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醉剑客 » 第三章 初入江湖

第三章 初入江湖

    他知道,他再也不能在这座小镇上继续待下去了。

    因为他知道,一本“武功秘籍”在江湖上的吸引力是足以令人疯狂的,即使这是一本在他看来不存在的秘籍。

    雨终于下完了,小镇外,青山脚下的黛秀河已经水满船高了。云破日现,光风霁月,山色也被清洗了一遍,河边山上的竹子也越发的青翠了。

    河旁,杜清如在他居住的山间竹屋中打包好了行李。然后,下山走向了河边的一个小竹院。

    这间屋子里住着的那对祖孙,他们以捕鱼和摆渡为生。他慢慢地敲了敲竹门,发出嗒嗒的声音。

    那老爷爷出来了,见是杜清如,便笑道:“小如,今天去哪了啊?”

    杜清如也笑着回答:“爷爷,今天我去镇上喝酒了,那酒可真香,你瞧,我还给你带了一壶回来。”说着把酒壶递了过去。

    爷爷向来也喜欢喝酒,只是不容易喝到,而杜清如每次去镇上总会给他带点好酒。

    “快进来,快进来,还站在那干嘛呀?”爷爷连忙说道。

    杜清如一愣,摇着头走了进去。看着这个干净整洁的院子,想起自己七年来在这里的经历,心中很是不舍。

    “爷爷,我要走了。”

    爷爷被惊到了,问道:“怎么忽然这么说啊?”

    杜清如道:“爷爷,我本来也想在这一直陪着你和阿秀,但是我遇到了麻烦,在这继续待下去只怕会连累你和秀秀。”

    爷爷点了点头,说道:“我早知道,你本不是平凡之人。这些年多亏了你对我们祖孙的照顾?”

    秀秀此刻正好去山上采雨后的地衣了。

    杜清如叹了口气,道:“爷爷,谢谢你们这些年来的陪伴。”

    爷爷站在门口,望着杜清如逐渐远去的背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两行泪水。

    陶月镇位于闽州与粤州交界之处,此地群山环绕,与外地难通音信,处于朝廷管辖空白区域。而居民自给自足,生活也并未受外面太大影响。

    杜清如此时已经沿着闽粤交界之线走出很远,快到赣州了。这一路上方才发现,如今比起七年前来更加不如。

    七年前他尚年幼,于许多事情不了解。如今经过一番打听,大致明白了。

    七年前席卷各地的那场饥荒,引发了百姓对原本腐败的朝廷的不满,各地小规模起义不断。而北方狼族早就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逢此良机,立刻大举进攻边境。当朝只顾镇压农民起义,不肯派兵增援北方前线,因此不断打败仗,最后与狼族签订和约,割地赔款,年年纳贡。自此之后,南朝百姓生活是一天不如一天。

    如今,一路走来,街上讨饭之人处处都是。

    而相应地,官兵数量增多,军营哨站十里一处,以维持城市治安。

    他现在在洪都一酒楼上,点了一壶酒,一盘花生米,坐在靠窗位置。

    一劲装汉子喝了一大碗酒后说:“最近有一件事在江湖上闹得沸沸扬扬,黄河边上的天河帮、百仙岛可谓是势大人多了,帮派中高手如云,称霸黄河两岸多年,可是最近几天,门中高手却接连身死,据说黄河帮副帮主飞龙、百仙岛副岛主逍遥仙也被人杀死了。这件事不知道到底是谁干的,真他娘的厉害。”

    坐在他对面那人接着说:“你们神枪会地处江南,消息不灵通那是自然的,我们神龙帮经营着长江,消息四通八达。昨天就听一北方来的商人说,这是太原府那边的叛军派人杀的。”

    那劲装汉子问道:“那就奇怪了,一支叛军怎么会如此厉害?”

    对面那人是个白面书生,此时继续回答:“我也是这么想的,可那商人说那叛军里面武艺高强之人着实不少,连北边的狼崽子都被杀得片甲不留,何况是长江派系的那些鼠辈。”

    那劲装汉字叹道:“啧啧啧。厉害厉害。”

    隔壁一桌一老者这时搭话了,说:“黄河派系是吃了不少亏,可是咱们长江联盟这次也栽了个小跟头哪。”

    那劲装汉子又喝了一碗酒,骂道:“草,是哪个王八蛋,敢惹到我们头上?”

    那老者说:“前些天,不知是谁传出的消息,说闽西边界有个闭塞的小镇,有个少年每天早晚都会在那群山之中独自练武,这少年无门无派,不知是从哪里得到了这功法秘笈,但是自个瞎练倒把自己练坏了。这消息在咱们这片区域有不少人都相信了,竟然争相前去找那少年麻烦。我们一个堂主也去了,但哪知昨日那堂主却是带着严重内伤回来的,哎,据门中长老所说,伤他的那少年武功不弱,至少也是二流境界。妈的,敢情那消息竟然是真的,要早知道咱也去了。”

    杜清如就在一旁静静听着,终于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来找自己了。原来毕竟是自己经验不足,最近这段时间早上练轻功的时候跑得太远了,终于被一些人给发现了。

    他本想抓住一个人拷问,但想又没有太大必要,也就不贸然行动了。

    于是,他扫视一圈酒楼,并没有那日去找自己麻烦的人,因为当日他虽然没有杀人,却是让每个人都受了不轻的内伤,一个不好甚至得武功全失。

    他往脸上抹了点脏东西,此时也搭话道:“刚才这位老丈人说得不错,这一次我们梅花庄也是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派人去找那个少年麻烦,本来我们在塞北扎根,和中原少有来往,但这一次不知怎么的,庄主还是要我们去看一下,于是我们的赵长老带着我们几个弟子去了。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已经身受重伤了。”

    “想不到小兄弟竟然是梅花庄的人,佩服佩服,真是年少有为啊。”那老者言语之间甚是尊敬。

    杜清如想不到这梅花庄这么厉害,当下也就继续冒起了梅花庄的弟子说:“是啊,要不是我要在此处看着大伙的行李,恐怕也是难逃重伤的下场。”

    那白面书生此时笑道:“小兄弟若是不嫌弃,可以去敝帮盘桓几日,小兄弟门内长老若是想来也极其欢迎,敝帮藏有治伤灵药,说不得可以帮到贵门长老呢。”

    杜清如说:“长老服用了本门灵药后已经好转,目前不方便四处走动,我嘛一个小弟子自然是无拘无束了。对了,听说咱们这边的掌门人都去了临安那边,那是去做什么了?”杜清如在道上曾听说过这件事情,心中好奇,便借机问了出来。

    那白面书生此时道:“这等事情咱们哪敢过问,不过听说是天下酒楼楼主宴请咱们,那吃得比大内御食还好,哈哈。”

    那汉子此时插话道:“素来听说那楼主武功出神入化,他的天下酒楼更是连朝廷都给面子,做生意能做到这等地步,把咱们武林人士的威风都分走不少,真是令人羡慕。咱们神枪会的一字枪王不就在那吗?”

    杜清如本来想给他们胡诌一番,想不到这天下酒楼如此厉害。当下脑子转了几下,心中已有计较。

    他也不跟这些人继续啰嗦了,客套了几句,便下楼去了。

    他私下一打听,得知天下酒楼总部在临安,心想既然这些人的首脑也去临安了,自己不妨也去暗地里查探一下。

    从洪都去往不远,杜清如便在当地找了一个去临安的商队,稍微展示了一些功夫,便成功地成了商队保镖。

    临走前他还特地去当地衙门取了些银子。

    商队老板是做酒楼生意的,从各地收集上好的土鸡、土鸭以及各类野味,专门运往临安的天下酒楼。这也是杜清如找上这家商队的原因。

    这支商队的老板平时走南闯北,见识极广,经常在队伍里和其他人吹牛。他说:“哼哼你们别看我只是一个四处跑腿的,但是这江南十几州,但凡有点见识的,都不敢惹我。”

    有人就奉承:“那是那是,您老是上等人,靠着您这棵大树,弟兄们也能吃香的喝辣的了。”

    杜清如暗暗生气,心想你们倒是过得挺滋润的。不过虽然这样想,他也没有想出手教训一下这帮人的意思。

    路上曾遇见一波流民,在自己所在的乡实在过不下去了,集体往临安方向逃难。这商队老板路上遇见了,怕他们来讨饭吃,连忙叫护卫把他们赶得远远的。

    杜清如也拿着一根鞭子,作势往难民身上抽去。人群拥挤,一遇到护卫便四散逃逸,其中一孱弱的妇人抱着手里婴儿,不慎摔倒了,而旁边人群丝毫不顾及仍旧往前跑,那妇人连忙扑到孩子身上挡住人群,但已经有不知道多少双脚从她身上踩过了,下面孩子也痛得直哇哇大叫。

    而护卫们鞭子只有抽得更狠。

    杜清如听见这哀嚎声,见此情形,心中终有所不忍,连忙往那妇人身旁一站,拿起鞭子胡乱抽打周边难民。那些难民见他凶恶地举着鞭子,心中皆是恐慌无比,连忙散开。

    那妇人得此间隙,连忙爬起来抱起孩子,同样恐慌地瞅了杜清如一眼,便啜泣着抱着孩子跑了。

    杜清如远远望去,那孩子头上依稀可见到血迹,那妇人的背也弯了下去了。

    经过这一插曲,商队老板怕路上被其他流民耽误,连忙催促队伍加快速度赶路。

    杜清如曾注意到一个车夫表情不忍,路上故意粗着嗓子对着他问:“草,你说现在刁民怎么这么多。”

    那车夫叹道:“官府征粮太多,农民都吃不饱肚子,手里的钱又都不值钱了,为了活命,家产都贱卖了,什么都不剩了,除了流亡,还能怎么样呢?咱们也不过有了分好差事,不然也就是和他们一样的了。”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沓钞票,自嘲着说:“看看,就是这所谓宝钞,几年前还挺值钱,现在只能用来擦屁股了。”

    杜清如大感意外,自己在山区隐居这些年,世道竟然发生了如此多变化。

    不过他也不担心,自己武功不弱,无论怎样,什么时候缺钱了直接去有钱人家取银子就是。想到这不禁仍有些自得。

    整个商队都是用马驴代步,不过三日,便到了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