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玄武门之造反还剩七天 » 第16章 布局

第16章 布局

    萧至忠已经从父亲那里知道相王想要对付姚、冉二人立刻出班回答,“启禀陛下,御史台此次乃是与卫尉一同办差,可能人员互不了解以至于掣肘国事,御史台至今没有收到公文回禀!”

    逢场作戏那就要演全套,萧至忠也是经历宦海深知这个道理并没有立刻将临淄王李隆基的弹劾奏章呈上。

    “派遣的是哪些人,怎么这么久都没有回奏?”李显也是满头雾水,就算扶风乃至岐州官府上下全都烂透了也不至于十天了还没有回文禀告。

    “御史台乃是由周中丞选派了侍御史冉祖雍、监察御史姚绍之前往岐州监察地方。”萧至忠按照君臣礼仪一板一眼地回答,仿佛只是一次正常的公事外派一样。

    “卫尉此次乃是派临淄王卫尉少卿李隆基随同参办扶风一案。”检校兵部尚书判卫尉卿崔贞慎立刻出班补充,“陛下,临淄王聪颖果敢,冉姚两位御史同样是名声显赫之辈,如若扶风没有情蔽何至于至今没有公文回禀,十内之内不见公文回禀可见其中情蔽不小!”

    作为魏元忠的故旧门生,崔贞慎一直都认为魏元忠卸任兵部尚书之后就会轮到自己,可惜天意弄人宗楚客走了韦皇后的路子使得皇帝任命他为兵部尚书。

    为了树立权威宗楚客上台后百般刁难崔贞慎这位积年的兵部侍郎,还好有魏元忠相助给了他一个检校兵部尚书判卫尉卿的差事。也是造化弄人,宗楚客跳的太欢一头撞上了太子坠马之事被罢官夺爵,眼下正是竞争兵部尚书的大好时机。

    反正魏元忠没有表态,那就一切顺着皇帝的心意来。

    “扶风府兵因军械之事几乎酿成兵变可知关中已然民力枯竭,还请陛下以百姓为重,暂时休兵止戈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图再战!”

    “请陛下以民生为重!”崔湜眼睛冒火一般瞪着崔贞慎,但还是跟着一群文武官员齐声高呼复议。

    眼见着众多文武官员支持自己的意见,李显差点就顺势答应下来,但看着唐休璟那铁青的老脸他知道今天想这样蒙混过关怕是艰难,想着又恨恨地瞪了魏元忠一眼。

    昨天就是这位兼任过兵部尚书有过作战经验的宰相反对,使得朝议无法制定下来!

    毕竟是军国大事,李显再是无能也知道轻易不能马虎,吐蕃趁着之前大唐内部官员倾轧加之北边契丹反唐河北糜烂唐朝无暇西顾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安戎军。

    只要安戎军还在吐蕃手中,大唐的剑南道就始终处于吐蕃的威胁之下,夸张一点说大唐在剑南道的统治完全依靠松州都督府。

    松州乃是川西门户,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阴陲一旦松州失守成都平原则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了。

    在唐高宗大非川之败后,大唐在松州都督府设置的一些羁縻州大多被吐蕃占据,安戎军失守更是使得吐蕃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随时遣大军直驱松州城下,而由于蜀道之难唐朝却很难大规模支援松州。

    要是再加上南边的西洱河蛮,剑南道的局势确实不妙,现在机会难得李显也是很难作决策才会统一魏元忠的建议,广招朝廷熟于军事的文武官员于两仪殿内商讨。

    现在看来这也是个昏招,不仅问题没解决还引出了新问题。

    两位御史一位郡王前去调查一次未遂的民变居然十多天没有公文回禀,岐州地方都干了些什么?怎么国家在我手上就突然有点岌岌可危的意思?岐州可是在关中啊!

    “陛下军情紧急如何能够拖延?难道岐州之事一天没有消息,姚州之事我们就不管了吗?“唐休璟气势汹汹地质问令其余人等到底是不敢再出来唱反调。

    韦安石作为宰相站出来确实使得一些墙头草倒了过来,但是唐休璟也不是什么偏鄙小臣,老国公也是当过宰相的人物现在还是太子少傅,论官职还在一众宰相之上!

    杨再思不敢出头,李峤等不同军事插不上话,魏元忠又开始装傻充愣,李显想来只有自己乾钢独断才行了。

    “唐卿切勿急躁,军情如火不错但是民心似水呀,如今有些奸佞之臣贪赃枉法弄得民心不安,朕以为还是息兵止戈为好,令监察御史唐九征班师回朝!”

    “陛下!”

    “圣明无过陛下!”

    顿时间,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如同海浪一般在两仪殿内激荡,一浪高于一浪最终将前浪淹没,皇帝乾钢独断之下杨再思等帝党不会反驳,韦安石立刻口称得旨想要将这条命令固定下来。

    魏元忠和刚休完病假像没事人一样站在干岸上的宰相苏瑰打量着阶下的群臣,这时苏瑰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支持韦安石等人的官员大多是帝党与韦皇后倚重的臣子,其中除了少数人其余人等好像都姓韦。

    心中暗骂自己果真是病的不轻没事琢磨这些事干什么?冷着脸将自己的视线转向其他地方,苏瑰就看见对面班列当中的魏元忠正一种似笑非笑的神情看着自己。

    这老货想干什么?苏瑰被魏元忠看的发毛,却也心知魏元忠是支持太子的元老重臣,而韦皇后与太子的恩怨那也是满朝皆知,这老货不会是想要拉拢我辅佐太子针对韦氏吧?

    “陛下,唐御史拓地千里洗刷国耻仅是让其班师回朝,不是待遇功臣之法!”在盯得苏瑰浑身起鸡皮疙瘩之后,魏元忠施施然出班,“还请陛下加以美官厚赏功臣!”

    “这是自然,唐九征战功显著、谋略不错,加唐九征为朝散大夫,侍御史知杂事!”李显立刻补充。

    由监察御史升为侍御史,已经是难得的升迁,而且还加了朝散大夫的散官衔,可惜杀敌还是太少没能封上一个爵位。

    魏元忠闻言并没有退回班列,反而继续道:“陛下,因西洱河蛮之事群臣与宰相相争已然数个时辰,可知朝堂缺乏熟知兵事的帅臣相辅,如今已然七月一旦入秋突厥来犯朝堂必然难以为陛下解忧!”

    “不错”李显频频点头,今天的争吵让他感到很是无奈,朝堂缺乏资历大将坐镇不然自己哪里有必要如此辛苦,“魏卿有何高见?”

    “太子少傅,宋国公唐休璟军谋策划远胜于我等,臣请陛下以唐少保为兵部尚书以辅佐陛下!”

    截胡啊这是,有人居然要截掉自己的尚书宝座!

    论兵法军略满朝上下谁能腆着着脸说自己超过唐休璟?

    宋国公唐休璟此刻颇有些大将风度,喜笑不形于色只是任谁都知道这老货涨红的脸肯定不是因为害羞。

    一把年纪了还出来搅风搅雨不就是舍不得权力吗,一个荣宠的太子少傅还满足不了唐休璟的功名之心,他想要实权!

    当年武则天看到他满头白发时说:“我重用你太晚了!”其中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唐休璟也为自己感到惋惜。自己一身才情本领,年轻时想要建功立业可惜蹉跎半生直到中年才有机会一展胸中抱负。

    可惜转瞬之间韶华易逝,自己已经老迈被人讥笑不得不自请致仕,可是唐休璟不甘心呐!他还有西域没有收拾,吐蕃现在就像是一条盘缩起来的毒蛇隐藏自己的毒牙准备出其不意给大唐来上一口,后突厥猖獗还有契丹蠢蠢欲动,他还有这么多敌人要收拾怎么甘心就这么老死榻上!

    “陛下,宋国公已然耄耋之年,署理兵部怕是力有不逮也不是厚待老臣之举!”眼见着李显就要答应崔湜咬咬牙还是跳了出来,能力上比不过但是咱们胜在年轻!

    “陛下,古有廉颇黄汉升,老臣归家之后依旧是练武不辍,肉十斤酒五斗不在话下!”听到有人用年龄攻击自己,唐休璟立马跳了出来表示自己还能打,“兵部备位大司马,赞划军国大事于君前,纸上谈兵已是铸成大祸更岂容得涂脂抹粉之辈!”

    骂人不揭短,崔湜跳出来就用年龄来攻击自己,唐休璟自然不会放过他。崔湜一向以自己的仪容为傲,清俊公子本就是他的人设,不然也成不了上官婉儿的面首。唐休璟这话一出顿时就在群臣当中逗出一阵讥笑。

    崔湜听着耳畔的嘲讽声,一张俊脸是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但终究是哑口无言。

    李显平日里也常听上官婉儿夸耀崔湜,加之他之前一直是奉承自己,李显也不想让他继续尴尬下去便为他解围,“唐爱卿言重了,崔卿只是心忧唐卿的身体!”

    “不过唐卿确实业已老迈,兵部庶务繁杂以卿为尚书确实不是待遇功臣之道!”

    “陛下,为国效忠臣何谈老迈!”唐休璟急得恨不能上前将崔湜打一顿,就是这涂脂抹粉的玩意害的自己错失良机!

    “陛下唐少保拳拳爱国之心日月可鉴,其远见卓识也是有目共睹若以年迈弃之不用确实可惜。”魏元忠再一次站出来为唐休璟求情。

    “臣请陛下任命太子少傅、宋国公唐休璟知中书门下枢机事、平章军国事辅佐陛下参赞国家军国大事至于兵部庶务则交由另外臣子处理便是了!”

    年龄大精力不够那就不要管部门里的闲杂琐事,经验丰富那就帮着皇帝处理军国重事就好了!

    “臣等附议!”其余几位宰相也知道这是处理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在场的众人都不如唐休璟在军事方面有能力,大唐边境上眼见着就要起战火,还是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算了

    何必要针对唐休璟呢?老唐虽然是年纪大了些,自己等人年纪可也不小了!

    韦安石他们一致同意魏元忠的意见李显也就不加反对,但很快他就又有了一个新问题,“太子少保、宋国公唐休璟判兵部尚书、知中书门下枢机、平章军国事那又该安排哪位爱卿来处理兵部庶务?”

    现在朝上有两位待选人员,崔湜是兵部侍郎,崔贞慎是检校兵部尚书兼卫尉卿,该选谁呢?

    苏瑰想都没想立刻出班表态,“现如今军国重事由唐少傅处理,所选处理庶务者当选资历较深经验丰富之人,这样才能确保唐少傅不被兵部庶务烦忧!”

    崔湜为首的韦后一党一上来就用年龄进行攻击的手段让苏瑰感到不安,他出于本能地想要压一压崔湜这位“年轻俊彦”的气焰。

    “臣推举崔贞慎为兵部尚书!”“臣也一样!”

    呼啦啦地跑出一堆文武官员附和苏瑰,这些人之前还因为突厥与吐蕃争的热火朝天,现在却出奇的一致。

    这些人外貌各有差异,有的面目凶狠有的却面目和善,品级各有高低衣紫借绯各有千秋,但是他们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已头发花白!

    小子你今天敢用年纪大攻击唐休璟,明天是不是就要赶老夫下台?还想当兵部尚书,做梦去吧!

    崔湜看着这些人才知道刚才自己急功近利大意之下说错了话,神龙政变之后朝堂之上本就多是老臣,那几位宰相最年轻的也六十多了,自己用年龄太大攻击唐休璟其实是犯了众怒了。

    要是今天他在朝堂的话传到外面,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以年龄问题弹劾这些霸占位置恋栈不去的老东西。

    出于杀鸡儆猴的目的,崔湜知道这些人绝不会再让他获得升迁的机会,不贬斥都是给上官婉儿面子了,自己上升的的仕途断了!

    问题解决了,李显打着哈欠回到后宫进行补眠,他本就不是一个勤政的人,这些天大事小情地轮番上阵已经让他感到厌倦,自己是否应该让太子参政为自己减轻点负担?

    算了,还是等相王他们磨一磨太子的性子再说!想起太子这些天表现出的反常强硬与桀骜,李显还是摇了摇头苦笑着将这个荒唐的念头甩出脑海,要真让这不孝子参政估计自己第一个会被气死。

    萧至忠没有继续去听李峤写得那卖弄文采的诏令,跟着魏元忠离开两仪殿,直至即将步入中书省萧至忠终于忍不住开口询问:“魏相公今日为何这般草草收场?”

    昨夜虽然有鸿翎信使搅扰长安,萧至忠不觉得魏元忠会因此没有收到相王的信件。

    “有唐少保参知枢机,崔兵部署理庶务国家边事有张总管监理,国家自此太平矣,萧中丞何来此问?”魏元忠顾左右而言他,凭他的身份地位还轮不到萧至忠前来质问。

    “昨日家父写信与我说是年近六旬还是一介参军,希望魏相公提携家父能到东宫谋得一官半职也好荣归乡里。”萧至忠也知道魏元忠这是顾虑自己的身份,所性将话挑明,自家也要投效太子。

    “哈哈,萧中丞可是拜错庙门了,令尊要入东宫为何找上老夫?”

    “相公如今贵为太子少保,想要谋求东宫官当然要凭相公抬举!”萧至忠一幅理所应当的样子,“毕竟陛下有旨群臣无诏不得干谒东宫!”

    皇帝将太子困在东宫也不是李显故意为之,武则天当初就是这样对付李显的,现在这条规矩就成为故事惯例了!

    “是啊,群臣无诏不得干谒太子!”说着魏元忠一挥衣袖冷着脸迈步进入中书省,现在太子还是没有获得参政之权,还有的要斗!

    萧至忠也是人精,立刻就明白魏元忠的意思,太子如今还是无法干预朝政就永远无法培植自己的势力,魏元忠这是想借着贪腐案掀起大风波帮助太子亲政!

    门下省,正在交接政务的韦安石叔侄也正在商谈魏元忠此次的手段,“老前辈还是手段高明,顷刻之间就将兵部大权收归太子门下!”

    魏元忠这一手玩得确实漂亮,原本宰臣之中就数他在军事上最有经验,昨天就凭他一人就可以压着宰执重臣强行通过对吐蕃或是突厥的军议,他偏偏要李显招揽群臣入殿议事想来就是为了借机拉拢唐休璟。

    唐休璟本就是功名之人,只要能帮他获得名位他自然不会拒绝,加之他本就是太子少傅已经和太子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现在不过是捆绑的更密切一些。

    “巨源还是不要这般刻薄的好!”一旁的韦嗣立知道韦巨源这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魏元忠看着声势浩大但只要皇帝一天不允许太子参与朝政,这些措施不过都是无根花木罢了,看着热闹实则时日无多!

    “魏元忠也是卸任在即不得已罢了”韦安石听出了韦巨源对魏元忠的心怀芥蒂,安慰道:“他已老迈也即将担任太子少保一应朝政只有参赞之权,现如今只不过是勉强维护太子声威而已!巨源、嗣立你们二人也将赴任东宫师保,一定要看住了魏元忠不要让他兴风作浪。”

    “魏元忠已经七十二岁了,只要撑到他年老致仕太子在朝堂就会失去最大的援奥,崔贞慎独木难支就凭一些小臣还没资格干预国家储位更替!”

    “我等明白!”韦巨源等立刻严肃应答。

    “千万注意,魏元忠卸去中枢职务就在这几日,他要是想拨弄朝局也就是这一两天之内,你们这两天也注意刑部与吏部的差遣,我总觉得他要是想搅动朝局也只有从这些地方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