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玄武门之造反还剩七天 » 第14章 规划

第14章 规划

    看着已经完全黑下来的天空,李崇军起身活动手脚随即下令点灯,躲在帷幕之间的宫人这才将承恩殿中灯火点亮。

    李崇军不得不感叹人堕落的速度之快,早先他还不是很适应身边这些宫人的服侍,还闹过不少笑话。现在就算是宫人帮他宽衣解带他也能够安之若素了。

    阻止宫人想要帮自己将亵裤脱下的行为,李崇军满脸羞涩地走进浴桶进行药浴。在别人目光灼灼下进行洗浴,饶是李崇军经过北方大澡堂的洗礼还是有些放不开。

    被十几个宫女眼冒绿光地盯着看,向来也不是什么值得艳羡的事。李崇军还是为自家的脸皮薄感到羞耻。

    这就感觉尴尬了可不行,身为太子和皇帝享受的待遇可是相差无几的,到时候他找妃嫔敦伦行周公大礼之时旁边可是还要安排人围观登记的。

    至于叱退这些人,李崇军想了想觉得还是算了,磕头虫没什么好看的。人家也是职责所在,何必为难这些人呢!

    再者说也不能小瞧了这些人的能耐,明朝不就有一位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可不要过于苛责弄出个唐朝的壬寅宫变。据说唐朝后宫太监和宫女好像还有一个卑贱者联盟,好像武皇可以上位就与他们有关,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或许这些人也可以利用一下,李崇军泡在桶中开始发散着思维。话说要是自家将什么鲜花浴呀鼓吹个美容养颜的功效不知道韦皇后会不会让宫女每天早上采花去?

    李神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得到了孙思邈的真传,调配出的汤剂确实有用,泡在其中李崇军只觉得浑身舒畅,后背上的淤青也没有那么疼痛,反而有些昏昏欲睡起来。

    可惜韦后与李显不修仙,嘉靖皇帝把宫女逼反那是还要宫女每天收集露水服用仙丹,这两位好像更加崇信佛教,笃信道教的好像是自家那位便宜叔叔李旦。

    想到李旦,李崇军的记忆中就又浮现出那张时常带着温和笑意的圆脸,这是原主记忆中少数感到快乐的时刻,可怜的孩子也只有一个叔叔心疼他。

    在李崇军的记忆当中好像还是李旦厚葬了原主,之后还修了节愍太子庙祭祀原主并将武三思父子劈棺鞭尸为原主报仇,甚至对原主的妻儿待遇不错。

    “啧,难怪有些亏心,也不知道这次拉李旦下水是好是坏?”李崇军嘟囔着顺势躺入浴桶之中,颇有种鸵鸟将头埋入沙子中装傻充愣的意思。

    自身难保之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兴庆坊,相王府邸之内,一身便装的李旦在几个儿子与幕僚的陪伴下望着月色也是不停地叹息。

    神龙政变之后自己已经杜门不出,没成想这朝廷之中的风雨还是朝着自己倾泻而来。

    “阿爷何不推辞陛下的任命?”坐在下首的李成器很是疑惑,自家父亲一向是能不惹事就不惹事躲在相王府中关起门来过日子,最近不仅上书皇帝为太子打抱不平,甚至皇帝任命他为太子太傅李旦都没有像往常一样推辞。

    李旦其他几个尚在长安的儿子也是很不理解自己父亲,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现在韦氏与武氏针对太子图谋储君之位,自己父亲为什么要去蹚这淌浑水。

    李旦也不隐瞒,“为父也是骑虎难下!皇后专横,如果继位的是温王,恐怕你我父子连安享富贵都是奢侈!”

    勾结武氏谋害太子,李旦在韦氏的身上看到了一股不下于自己母亲的狠辣。要是皇帝大行之后,又是温王继位,以韦皇后如今的骄纵难免不会生出武则天之心,那到时候自己等人就是大难临头了。

    武则天手上到底沾了多少李家人的血?这就是一笔糊涂账,高宗皇帝几个儿子到如今还活着几个?皇帝今年才为自己几个庶出的兄弟平反,前车之鉴呐!

    众人都想到了今年正旦之时李显下令平反与追封的名单,那么多的李氏宗亲都是因为谋反或自杀或被杀连妻子儿女都难得幸免,想到这李成器等面面相觑之下不免兔死狐悲。

    当真有么多人是谋反吗?他们不由地想起当初被祖母幽禁在掖庭宫的岁月,朝不保夕、命悬一线这是他们切实的体会。

    “太子宽厚,阿爷本就与他亲近,就算阿爷这次推掉了太傅之位那些幸进小人也不会放过父亲的。”气喘吁吁地李隆基接过话头斩钉截铁地回答,“之前我就说过如今朝局上有大变动,阿爷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三郎怎么这般急切!可是刚从城外回来?”李旦也不恼怒李隆基毫无仪态地闯进来,只是奇怪到底是怎么了才会让这个一向守礼的孩子急成了这样。

    “三郎过于言之凿凿了!”李隆基这般言词自然是引起其他人的不解,之前并没有听说过有谁针对相王,李隆基哪来的把握与自信?

    面对众人的质疑,李隆基也不以为意猛地喘息几下调整气息解释道:“小弟喜好结交好友,之前和姑姑家的二郎陪姑父耍马球时碰到一马术精湛的骑士本想结交,交谈之后才知道那人出身太子翊卫,本是个队正因骑术精湛、马术好被姑父抬举到千骑,是来谢恩的!期间还听到一些武家仆役大放厥词,说是要重定乾坤!”

    “然后孩儿就听闻太子坠马了!”

    听到这一秘闻,李旦脸色登时变化,厉声问道:“此事还有谁知道?”

    “除了孩儿应该便只有姑姑府中之人还知晓此事了。”

    “三郎如此大事怎的现在才说?”不同于其他还是一头雾水的兄弟,李成器很快就明白了过来,“姑姑可知此事?”

    如果太平公主也与武家勾连起来针对太子,那此时李旦接任太子太傅只怕是凶多吉少。

    内外勾结只是为了对付一个居储位不满一年的太子?他配吗?怕不是有心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扶风因征调府兵出了乱子,中书门下下了堂札小弟和几名御史一直都在处理府兵之事,哪得空闲向阿爷通报这些事?”李隆基也叫起了撞天屈,他兼了个卫尉少卿的职衔又是宗室,配合御史处理京畿附近的民变乃是顺理成章的事。

    “至于姑姑是否知晓,在我看来已经不重要了!”李隆基解释完之后立刻补充,“孩儿今日在回城之际碰到了一些上京轮番的府兵,听里面的校尉交谈说什么正是我等国之干城建功立业之际!阿爷怕是有人意图不轨!”

    先是谋害太子坠马,然后引出相王,最后逼迫太子铤而走险起兵造反,连带着相王都可以合理合法地一锅端掉,好毒的连环计!

    也不知道是哪个歹毒之人想出的计谋,这是要将大唐宗室一网打尽的架势!

    听到说有人要意图不轨,众人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太子。

    上京轮番的只有十六卫率,其中天子十率,东宫六率。七月轮番的只有左右率和太子六率了,还要建功立业除了太子还能是谁?

    “只要太子起兵,那些奸佞必然会攀咬阿爷,谋逆之罪就足以让皇帝处理我等了!”李成器有些心灰意冷地瘫坐在席上,其余人等也是一言不发。

    有人已经设好了局,一张大网已经张开,身陷罗网再挣扎又有何用?李隆基紧赶慢赶地从扶风回到长安就是为了提醒自家父亲小心。

    可惜刚到咸阳渡过渭水他就听到了皇帝任命李旦为太子太傅的旨意。

    “王爷,我等可要……”作为相王的心腹,兵曹参军萧安节立刻就要进言却被李旦阻止,“我知道先生的意思,但还不到如此地步!”

    李旦知道萧安节无非是打算将计就计,太子在朝野没有声望军中没有故旧起兵是必死无疑之事,但如果有相王的支持就不一样了。

    李旦久居中枢,武则天称帝时他就是皇嗣,高宗时对他也是宠爱有加,门生故吏现如今在朝堂不要太多!当初神龙政变就是李旦出面弹压下了南衙禁军的异动,不然武则天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认输。

    现如今要解开这一杀招只有靠蛮力破局了!李旦为什么不同意?这是在场众人心中的疑惑,但看着李旦正不断盘桓思索众人也不敢催促。

    毕竟这么多年那么多明枪暗箭,李旦都安然无恙地度过了,众人都没去催促李旦而是静静等待他做出决策。

    “三郎”李旦沉吟一阵之后开口,语气却有些凛然,“孩儿在!”李隆基恭谨待命。

    “我且问你,与你同行巡视扶风的御史是何人?可曾回京?”

    “监察御史姚绍之与侍御史冉祖雍,这两人还未返京!”李隆基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李旦会关心两个御史,还是一五一十的回答。

    “不成想是五狗中的两个!”李成器一拳砸在席上狠狠道,武三思权倾朝野之时御史中丞周利用、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这五个人阿谀奉承武三思不说,更是贪赃枉法搜刮百姓无恶不作,被世人讥讽为五狗。

    武三思的两个党羽一旦听闻有人谋逆,而且很可能是太子谋逆,他们绝对不会放过这么一个绝佳的机会。攀咬牵连,必然会兴起大狱以为自己图谋晋升之阶。

    “哈哈,天意兴唐!”萧安节却是放声大笑出来,“殿下,姚绍之贪财,冉祖雍更是色中饿鬼,想来他们此次扶风之行手脚必然不慎干净!”

    “确实如此,姚御史所带的箱笼已经将车辐压坏了三次!不然早已回京!”

    李旦知道萧安节这个老部下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不藏着掖着吩咐道:“陛下有旨意令武三思前往嵩山征辟武攸绪,他离京也就是明天事!三郎你立马写一封弹劾姚绍之、冉祖雍贪赃枉法盘剥地方的奏疏递到中书门下!”

    御史出京受到弹劾一般只会转交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去处理,这也是为了防范有人打击报复出巡的御史,但现在的御史大夫名叫萧至忠。

    而这位御史大夫的父亲名唤萧安节乃是相王府兵曹参军!

    “阿爷,如此怕还是很难消弭此次灾祸!”眼见着其余兄弟已经喜笑颜开,李成器还是感觉到了不安,只要这二人得知太子要谋反,区区贪赃枉法盘剥地方之罪很难让两人闭嘴,而且这也改变不了有人蓄意谋反的事实!

    万一真是太子想要谋反,一旦起兵相王府都已经被牵连其中了!想要保全相王府,现在就两条路可走。要么相王推辞太子太傅的职位但这已经不可能了,要么相王帮助太子造反成功!

    但是神龙五王的结局放在那里,谁又敢相信当今太子登基之后不会是第二个刻薄寡恩的李显呢?

    李旦知道李成器的担忧,闻言开怀大笑,“我儿聪慧!不过为父要做的事不仅如此!”

    “萧参军立刻修书一封将此间之事转告魏相公!”李旦转身向一旁的萧安节吩咐,同时转向一直侍立于一旁的另一位谋士朗声吩咐道:“此事还需要善思先生相助!”

    “殿下有言但凭吩咐就是何须如此!”严善思一身道袍打扮,舒缓行礼,如果不是颌下那仿佛被狗啃过的胡须破坏了形象,任谁看都要赞一句神仙中人。

    “先生一向厌恶使用那些装神弄鬼的巫道手段,此次却还需要假借先生之手大肆宣扬小王有天子之象!”李旦准备学习武三思的故技准备将水搅乱。

    “阿爷何必如此自污!”李成器、李隆基齐齐出言反对,这要是操作不当就是将把柄送到敌人手里了。

    “两位殿下不用担心,殿下这是投石问路之举!”萧安节在一旁解释,“如果陛下因流言而加罪殿下,说明陛下忧虑殿下已久,我等只能全力匡扶太子以作最后一搏!”

    投石问路也好,打草惊蛇也好,李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李显的态度试探出来。

    如果皇帝已经对自己起了戒心,那么无论自己怎么做都难逃一死不如放手一搏。如果皇帝并不是幕后主使那就将水搅混,有了相王为天子的流言之后又出现太子准备谋反的说法,那么就可以将众人引导认为这是有人要陷害太子与相王!

    最关键的是李旦也可以趁机推辞太子太傅的职位,之前不好拒绝是怕舆论与皇帝怪罪,现如今推辞连理由都是现成的避嫌吗,而且舆论也会站到李旦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