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玄武门之造反还剩七天 » 第11章 斗法

第11章 斗法

    魏元忠等人相互传阅着马文良带来的奏疏,武三思时不时抬头打量着阴沉着脸的李显夫妇,心中笑意几乎快要溢出来了。

    先撩者贱,任谁都知道太子在耍小脾气,皇帝居然还要再去刺激太子,这回好了吧,被人家一个大耳光甩了回来,看你们这会怎么办!

    武三思现在是事不关己,反正自己已经接下了前往嵩山征辟武攸绪的任务,长安发生的事都与他无关了!

    杨再思、李峤两人急得是满头大汗,皇帝这态度明显是很不满,太子也是心有怨言,那当中谁最难受?当然就是宰相了!

    宰相者燮理阴阳,现在天家父子失和正需要宰相出面说和,饶是杨再思脸皮再厚也不敢推卸责任到皇帝教育有问题。他委屈求全阿谀奉承皇帝为的就是高官厚禄,哪肯冒废相的风险贸然掺合。

    李峤也是有苦难言,他一介文士写写文章还行,治国理政本就错漏百出,这要是再表现不好被御史弹劾,估计也是要灰溜溜地滚回家去。

    他辛辛苦苦卖官鬻爵收买人心为的就是拜相封王,为了皇帝和太子之间的意气之争而毁掉前程谁敢干,尤其这个皇帝还是李显。

    看过平贞慎代笔书写的奏疏,诸多宰相却都出奇地一言不发!

    魏元忠不说话,这很正常,韦皇后就不曾指望他能反对太子。但是韦氏三位宰相也是沉默不言却让韦皇后有些恼火,你们到底是哪一边的?

    同族而已,血缘毕竟淡薄,还是自家兄弟可靠!韦皇后打定主意,此事之后一定要将自己的堂从兄弟拉入朝堂帮助自己。

    “诸卿为何一言不发!”李显是真的生气了,太子现在也太嚣张了!

    难道坠马之后真的会性情大变?看来废太子会大逆不道也不全是太宗举止失措,往常太子哪敢这般言语对他!

    什么叫作“小子年幼无知,束发以来唯知忠孝!今天显异象百姓罹难,诸君不思救助抚恤反因上意而踟躇误国”,有这样指着鼻子骂皇帝的!

    上天都降下灾祸警告你了,还不修德行!

    这是平贞慎上疏时夹带的私货,不赶紧救灾还和小孩子打嘴仗,你这皇帝当的也太失败了!

    李崇军借鉴某些明星发言稿精神编造的大唐般道歉信一出,平贞慎激动地老泪纵横,这才是明君呐!

    我李崇军很抱歉在长安水灾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因个人私事占据并浪费公共资源,现在大家应该是以抢险救灾为第一要务,而不是将精力放在我个人无足轻重的私生活上,使得贤明能干的魏相公、两位韦相公无法为大家服务。

    对此我深表歉意并进行诚挚道歉!当然李崇军也没有忘记精髓洗白自己。

    对于这样一件事,我年纪还小不懂事,但皇帝这么大的人有自主行为能力还不懂事非要浪费公共资源,不是我能管的请大家不要怪我!

    李崇军这番话表明了要和李显斗到底。

    你不修德行惹来天灾人祸,还恬不知耻地用我的个人教育问题来转移话题,并且浪费人力物力最后还把锅扣在我身上简直是厚颜无耻。

    魏元忠无奈只好出班回答皇帝这语气不善的询问,韦安石等人的沉默已经使李显脸色越来越难看,再沉默下去说不得李显头脑发昏会做出些冲动那个之举。

    “启禀陛下,太子心忧长安灾民,足见太子心性纯善乃是国家之福!而口出偏激之语必定是事出有因!”魏元忠尽力为太子与皇帝之间缓和关系。

    “心性纯善?哼,我看是嚣张跋扈!”

    李显还没说话,韦皇后倒是有些不耐烦地插嘴,“身为人子却怨怼父亲,我看太子是早有怨望借机发挥而已!”

    “身为妻子却不敬丈夫,皇后又是为何!”

    韦安石抢在魏元忠发火之前立刻上前质问,韦皇后是真的恃宠而骄了,魏元忠连武则天的面子都敢驳斥更何况你!

    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是真当这三朝老臣是吃素的?

    韦皇后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韦安石驳斥,惊诧之下更是愤怒!

    “韦相公不得无礼!”李显开始维护起韦皇后,他也不明白韦安石在发什么疯!

    “马文良骄奴欺主,臣请陛下将之下贬斥严加惩处!”这时候韦巨源走了出来不与李显在韦皇后身上牵扯。

    马文良将前因后果讲清楚之后,众人其实就知道事情出在李显的圣旨上,或者说是出在那本《孝经》上。

    章怀太子李贤当年怎么被废的?不就是猜忌武后要废黜自己的太子之位,打算先下手为强吗。

    一个送《孝子传》,一个送《孝经》是想证明自己确实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吗?

    肯定是别有用心之人在其中挑拨离间,至于这个人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看在皇帝的份上不想招惹你,但你也不要太过分!

    “此事与马内侍何干!”韦皇后仗着有皇帝的宠爱越发肆无忌惮,变得变本加厉。

    “则天皇后赠章怀太子《孝子传》,章怀太子谋逆,如今有人包藏祸心送太子《孝经》,却不知今日大殿之内何人要效仿则天皇后!”

    语出惊人的是韦家的另一位宰相韦嗣立,他是万万没想到韦皇后政治敏感性这么差,以韦家如今的局面也不知未来如何。

    其余宰相却像是早知如此一般沉默不言,这话只有韦家人说才合适,也只有韦家人会说!

    不要仗着皇帝就这想在大唐为所欲为!

    高宗和则天皇后敢于视宰相为无物,那是有前提的,长孙无忌没有搬到吴王恪之前,高宗可一直都是长孙相公的好外甥。

    你想肆意屠杀李家人也得看看人家有没有后台!长安城可是有一位贤王!

    真要是把某些沉默寡言的人逼急了,人家配合着某位贤王,再立一位太上皇很困难吗?大唐可是开国就有太上皇!

    大明宫当年可是专门为太上皇而建的。

    而且三年前某位太子可是在宰相的帮助下逼迫皇帝退位才得以登基。

    七位宰相近乎逼宫的沉默,让一向精神大条的李显也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气氛,韦皇后见李显不再支持自己终究还是选择了沉默。

    “马文良骄横不法,编管琼州,遇赦不赦!”李显看着普通跪倒在地的老宦官还是选择了弃卒保车。

    “太子少年心性,语出不逊更加说明太子属官无劝谏之能,更需良臣辅佐。”见皇帝配合,韦安石立刻上前安抚起皇帝的情绪,“臣请陛下今早安排三师教导太子!”

    “臣等附议!”呼啦啦地七位宰此刻像是串通好了一样一起请求皇帝揭过此事,不然在场有一个算一个日后都逃不过清算,而且是来自太子与皇帝的双重清算。

    “哼,可以,梁王尽快去将安平王征辟入京,等安平王到了就让太子拜师!”

    “陛下圣明!”这就对了嘛,你要是实在看三儿子不顺眼,等四儿子长大你再作妖也不迟。

    宰相无非是向御座叩首参拜,只要能当宰相他们才不会在乎谁坐在上面。

    皇帝却不行,还是忍忍吧,不然太子有恃无恐吃亏得还是皇帝。

    “不过,太子心忧百姓朕甚是欣慰。”李显在宰相称贺声中再次开口,“那就让太子全权负责此次救灾事宜好了,太子如此纯孝必不会让朕失望!”

    皇帝就是皇帝,你想让他忍气吞声那是不可能的!

    李家净出犟种,这父子两人终究还是开始相互斗法了。

    _________________

    “臣拜别太子殿下!”已经被通知贬官的平贞慎收拾好东西正在和李崇军拜别。

    皇帝下旨,太子左庶子姚珽出为岐州刺史,太子右庶子平贞慎出为华州刺史,右庶子张暐贬为铜鞮令,一众东宫属官几乎全部都被更换远窜边远州县。

    就连御医李神庆也被牵连,被任命为华州司户参军去救治灾民。

    皇帝对李崇军的报复来的气势汹汹,眼看着太子就要孤家寡人独自安抚灾民,平贞慎想要在临行前再次劝诫一番。

    “殿下,英质聪慧,机敏过人,臣还望殿下能够秉持圣人教会戒骄戒躁行中庸之道。”

    “多谢夫子教诲,是我牵连了夫子。”李崇军拉着平贞慎的手,心中满是愧疚,老头都六十多了还要被安排去赈灾,怕不是要累死在任上。

    “华州水患,流民遍地正是需要夫子这般刚正君子匡助,还望夫子以黎民为重好自保养身体,如此才能救护更多百姓!”

    李崇军想也能想到此次平贞慎到达华州后的遭遇,一次突发水灾何至于弄得流民在道,必然是有人相互勾结欺压百姓,毕竟天灾之时从来都是土地兼并的大好时机。

    以平贞慎的为人作派少不得要和华州上下斗上一番,少不得要被那些积年胥吏用熬油之法针对,李崇军想劝一劝这个老头千万要太过执拗,只有保护有用之身才能更好地保护百姓。

    “殿下教诲,小臣省得,此次还有一件事乃是受人之托”平贞慎从袖口之中抽出一份书信递给李崇军,“姚刺史自觉无言面对殿下,请托我将此信转交殿下以作谢罪!”

    今天承恩殿中姚珽到底是不如平贞慎刚与直面马文良,甚至是替李崇军写那些大逆不道之言,东宫属官之中就数他的待遇最好也是因此。

    “还请夫子转告姚先生,让不必挂怀于心,我理解他的难处!”姚珽不比平贞慎,他家算是名门,一大家子还要活命,这也没什么好指摘的。

    送走了平贞慎,李崇军派人喊来了接替高延福的新任典内杨思勖,“杨典内,告知通事舍人孤王要前往中书门下议事,让其通知宫城!”

    高大的杨思勖俯首沉声回答道:“无诏太子不得出东宫!”

    “皇帝口谕,太子负责救护长安水灾之中受灾百姓,即是赈灾孤王当然要去中书门下找宰相商议!”李崇军回答的同样掷地有声。

    想斗法,咱们就试试,看看谁输谁赢!

    -----------

    今日的灞桥边到处都是送别友人的队伍,以至于稍矮一些的柳枝都被采折一空。

    “叔敖何必今日便要出城?”一身官袍的郑愔在一堆便服出游之人之中有些格外显眼,“今日时间已晚便是启程也不得在荒野之上度过,不如改日再走也好让愚兄为弟践行!”

    宗楚客此时全然没了两仪殿中的神气,一身灰袍但身形较胖的他不像是的士人倒像个破产的行商,“多谢文靖兄好意,此番小弟是获罪出京,那还好意思多在长安久留!”

    “叔敖何必丧气,今日你虽被贬出京但却也是令皇后青眼,有皇后相助弟何愁不能一展抱负?”

    “如今朝中情形已定,韦氏一如当年的武氏一般,只不过现如今韦后尚有顾虑,一旦时机成熟韦后必然需要豪杰帮其扫荡武氏,到时候便是叔敖出头之日!”

    郑愔不停地开解此时有些心灰意冷的宗楚客,作为一名投机客他明白只要李显不改变对韦皇后的宠幸,那么韦皇后迟早就是一位新的则天皇后,此时不烧烧冷灶日后如何勾连呐。

    “文靖兄所言之事小弟心中有数,如果不是见韦后势大我等又何必弃了武氏转投韦氏!”大家都是同道中人宗楚客也不掩饰,“韦氏日盛,挡在他们前面的不过是李家宗亲与武氏而已。”

    “其中武氏依然衰微,如果武三思闭门自守或许还能安享富贵,但是诸武恋栈权位这就挡了韦氏的路!不除掉武氏诸王哪来的韦氏诸王?武家落寞已成定局,但是如今陛下对太子的态度才是小弟惊疑所在!”

    “一旦太子登基,我等便要步桓彦范等人后尘,我又如何能不心有戚戚呢!”宗楚客一番情真意切好像是真在对郑愔坦推心置腹。

    只不过郑愔又是何人,当年帮助武三思一手覆灭了神龙五王,他如何不知道宗楚客此时的用心?不就是想说动他去对付太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