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玄武门之造反还剩七天 » 第8章 风波骤起

第8章 风波骤起

    太子该怎么办?

    就今天太子这态度,你下旨申斥,万一他真撂挑子不干了,谁来担这个责任!

    最关键的是,在世人心中是皇帝苛责太子在前!

    谋害太子,罪魁祸首下天牢待了几天就完好无损地出来了,罪魁他爹晒两天太阳就官复原职,太子现在闹点小脾气也太正常了!

    人心向背,再加上皇帝之前没少做荒唐事,国家还有个贤王在旁虎视眈眈!

    李显眼见众人沉默不语,也不好开口催促,韦皇后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她是真想易储,但眼下这时局令她也不敢贸然行动!

    当年就是武则天那般手段,想要废除太子,也是先逼迫李贤自乱阵脚露出破绽,无过想要废黜太子,太艰难了!

    过了好一阵之后,魏元忠才出列启奏,“启禀圣上,太子妃杨氏,明德知礼,且养育皇孙尽职尽责,可厚赐杨氏并追封郑国公杨知庆,官其子孙以示荣宠!”

    太子既然闹,皇帝你又理亏不如安抚!

    其余宰相也是纷纷赞同称是,你们父子俩个打擂台,做父亲的何必跟一介小儿计较呢!你大度一点。

    “如何嘉赏交由太常寺与礼部商议就行,就这样吗?”李显还是有些不满,太子如此不敬还要我先低头,凭什么!

    魏元忠也明白皇帝不可能不追究太子的以下犯上,即刻补充道:“太子宾客杨璬轻浮猥戏,不能辅佐规劝太子臣请罢之,太子左庶人姚珽、右庶人平贞慎、张暐身为东宫属臣却坐视太子犯下大错臣请黜之另选贤能!”

    要出气就拿下面的人,太子反正现在是不能动的。

    同时魏元忠也是在提醒皇帝,不要太过分,归根究底不还是你选的太子宾客犯下大错!

    “那好,中书门下就在朝中选拔忠贞清介之臣以为东宫属臣,让其好生规劝太子言行!”李显也是听出了魏元忠的话外之意,心情有些不爽,看见一旁的武三思心情更是不好!

    要不是你们父子荒唐,我何至于被小儿欺到头上!

    “梁王没有话说吗?”语气不善。

    武三思被李显扫了一眼后,立刻出班,“启禀陛下,魏相公处置已然妥当,然则却不是周详之举。”

    “梁王有何高见?”

    李显一下子就来了兴致,不痛不痒地欺负几个下属算什么本事。

    其余宰相也是等着武三思能想出什么周祥之策来。

    “据臣所知,太子左右庶子皆是耿介之辈,对于太子不法之事多有劝诫到头来却于事无补,依旧使得太子犯下大错,为何?皆因彼辈都是东宫属臣,君臣大义摆在那里,太子不听劝阻便是魏郑公复起也是无济于事!”

    “梁王若有高见还请名言,不要再此以废太子污毁太子名誉!”

    魏元忠第一个站出来驳斥武三思这包藏祸心之语,“废太子大逆不道,乃是魏王窥视储位在前,现如今温王年幼,太子孝悌,圣母慈爱岂可同日而语!”

    上眼药不仅你会,魏元忠在武周朝那么多人精当中摸爬滚打出来,岂会怕这些鬼蜮伎俩。

    圣母慈爱,你这老货拐着弯骂人呢!

    韦皇后脸色难看,瞪了一眼魏元忠,又瞟了一眼默不作声的韦氏宗亲,心中恼怒!

    武三思情知是收网的时候了,眼下已经将魏元忠挤兑下场,韦皇后也被撩拨的差不多,该出底牌了。

    “魏相公误会我的意思了,三思本意是指若只是君臣名分,无论何人都无法真正规劝太子!”

    说着武三思认真俯首再拜道:“臣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武三思,斗胆启奏陛下,请封安国相王为太子太保教导太子礼节,规劝太子言行!”

    东宫三师当中太保地位最为崇高与太子也最为亲密,武三思之前打算是举荐相王为太师,现在既然有太子与宗楚客在一旁铺垫,那不如就将相王抬得更高一些。

    让相王做太保?武三思是想干什么?

    一时之间众人都陷入了惊愕之中,武三思乘胜追击,“太子贵为储君,天然便有君臣大义,臣子规劝难免会有力所不逮之处。安国相王为人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有尧舜禅让之德,德行足以教导太子,加之以皇叔之尊必能钳制太子行悖逆之事!”

    叔叔教侄儿,礼法上没问题,也省的一些臣子面对太子畏首畏尾!

    “安国相王贤德闻于四海,陛下以相王为太保朝野上下当无有异议,此前尚有悖逆之臣臆测陛下心意离间天家,以相王为太保必会使人心安定!”

    武三思列举着任命相王的好处,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位被魏郑公上身了,一个奸佞之徒居然打起了为国为民的旗号!

    韦皇后盯着武三思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她不敢相信这是武三思讲出来的话,她让武三思复相可不是让他帮助李重俊稳固相位的!

    见众人还在盘算得失,武三思继续补充道:“太子已年长,应当参赞朝政以熟悉政务,可惜太子伤重未愈不便走动。魏相公年高德劭,是辅弼三朝的老臣,韦兵部三任宰臣治政非常,韦吏部元勋功臣四临相位,臣请以之为太子师保辅弼太子!”

    大唐官制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为宰相,唐太宗加参政、参知政事分宰相职权位同宰相,现如今又有同中书门下三品加衔,如今官场除了三省的长官只要有同中书门下职衔便被视为宰辅之臣。

    现在千秋殿中韦安石、杨再思是侍中,门下长官,正牌宰相;李峤、魏元忠为中书令,中书长官,也是正牌宰相;武三思、韦巨源、韦嗣立都是尚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除了告病的苏瑰,李显的八位宰辅之臣,武三思一下子要赶走三位!

    这还得了?得赶快同意!

    杨再思、李峤几乎是同时出列,“启禀圣上,臣附议!如此储位得安,天下得安!”

    韦安石本就是数朝老臣,也是四任宰相,加上二韦与他同气连枝,杨再思在门下省可是被压制得很惨。

    李峤在中书省也差不多是相同遭遇,魏元忠从高宗起便任职中枢,先后被高宗、武则天、李显重用门生故旧可以从西京长安排到东都洛阳去,而且能力出众,治政手段非凡!

    能把这些人请走,最起码中书门下商议政事时自家也能多说两句话,而不是点头附和!

    李显在思考这样做是否妥当,韦皇后却激动地几乎就要跳起来,恨不得摁着李显的脑袋让他答应!

    韦氏宗亲担任东宫师保,那太子的一言一行就尽在韦氏掌握之中,到时候要挑出太子失德之处简直是易如反掌!

    而且魏元忠这老家伙一直支持李重俊,没有他在朝堂维护,李重俊很快就会被韦党羽翼攻讦被废!

    当了太子师保便是东宫臣属,朝堂大事就轮不到他们插手,名爵虽然变高但失去了实权!

    韦巨源当即就要出列反对,做太子师保你武三思怎么不当!

    韦安石稍移步伐挡住了作为堂从侄儿的韦巨源,微微摇头,然后恭敬行礼道:“臣附议!太子年岁已长理应有资历重臣从旁辅佐!”

    魏元忠见状也知道自己是被武三思摆了一道,韦氏在朝堂上没了韦巨源、韦嗣立还有韦安石,太子没了自己在朝廷就只剩下一些小臣相助,这一局他已经输了一半!

    “臣复议!”魏元忠几经思量还是同意了武三思的建议,但很快补充到,“东宫师保向来只为加衔赏爵之用,臣等任职可要削去朝中职务?”

    “陛下所虑者无非太子骄纵无知,广设重臣也是为了教导太子,自然是要诸位专心辅导太子!”韦皇后终于按耐不住插话道。

    见魏元忠不答话还是望着李显,韦皇后不由得推搡起李显让他尽快回应。

    “卿等皆是国之重臣,朝中大事还是少不了卿等襄赞,卿等五日常朝与宰相于中书门下商议国政!”李显思考一会儿后沉吟出声。

    “这样既可以安心教导太子,也不至于使朝局动荡!”

    东宫三师本就是宰相待遇,他们要参与朝政在制度上没人能够阻止,而且三师品级往往在三省的长官之上,如果没有皇帝明旨,三师完全可以与宰相分庭抗礼甚至居于上风。

    “太子,国家储君,备位文武之道方是正理,臣等皆是文臣不便教授太子军国之计,臣请受宋国公唐休璟太子少傅,辅佐太子!”

    见李显开口,魏元忠将自己的打算全盘托出,“唐休璟国家名将,元老宿臣,有其辅弼,太子必能成就大器!”

    魏元忠的推荐,其余宰相都没有反对,毕竟明面上都是为了培养太子才将这些老臣任为东宫属官。

    现在要是反对,你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觉得自己比唐休璟强?

    “那好,就请李相公草诏,以安国相王为太子太保、宋国公唐休璟为太子少傅、齐国公魏元忠为太子少保,舒国公韦巨源为太子少师,逍遥公韦嗣立为太子少师教导太子!”

    李显口谕既下,几人只是口称领旨!

    “礼数太简诸位先生不要见怪,李相公立刻明发旨意昭告天下,然后令太常择一良日让太子拜师!”李显继续向李峤吩咐,然后走下殿陛,在众人惊愕中向着魏元忠等人前倾做拱手礼,“我家小儿拜托诸位先生了!”

    小子,你老子我给你找了几位好老师,看你还敢不敢再气我!

    魏元忠等人连忙避开,口称不敢!

    看着得意洋洋的李显,武三思突然有点心虚,不知这次会不会弄巧成拙了!

    与皇帝商议好其他事后,宰相就告辞前往官署处理政务。

    至于皇帝召见太医令丞关心太子的病情,那是皇帝的家事轮不到他们操心。

    众人离开千秋殿后,韦巨源找上了自己的堂叔,虽然不解却还是恭敬地向其问安。

    “叔父为何不阻止武三思?反而要小侄接下这个太子少傅?”

    韦安石压着步子拉开叔侄二人与其他人的距离,低声问,“巨源这点耐心都没有吗?非要在这大庭广众之地诘问我?”

    “叔父是宰相,我是太子少师,不在这大庭观众之下,难道要谋划于暗室不成?我心无曲邪,还请叔父据实相告。”

    出于对韦安石的尊重,韦巨源还在压着怒火,要是他没有个合理的解释,大不了自己辞官回乡!

    太子少师也就听起来响亮,与太子定下师生之分,日后就是帝师,但如果太子犯错倒霉的第一个就是太子老师!

    管教无方!一个不小心说不得全家都有被牵扯进去。

    “韦皇后与我等续亲,我京兆韦氏声威日盛,但是温王毕竟年少,圣上也已过了鼎盛之年,我等总要为将来打算吧!”

    韦安石实在是不愿意在这堂皇之所说这些,身为宰相却总算计自家得失!

    作为家主韦安石又不能不考虑这些,虽说韦氏树大根深不惧朝堂风雨,但是这些年倒得阀阅世家还少吗?

    “巨源不觉得我韦氏现如今已是烈火烹油之态吗?仅你我这一辈,便已是先后四入相位了!”

    “韦氏为相者已不下一手之数啊!之前还有谚语说京兆韦杜去天五尺,现如今更是京兆韦氏去天三尺!”

    走在两人身后的韦嗣立也开口相劝道,他经过韦承庆之事的牵连,做事思虑相较之前越发慎重!

    韦氏不是有四人做宰相,而是四个人都已经是第四次当宰相!

    去天三尺也不是开玩笑,韦皇后荣宠非凡,还有一位皇子,那韦氏垫垫脚不就可以够着天了吗!

    韦氏的权位有些过重了!

    不提韦氏叔侄的小声嘀咕,魏元忠也在跟武三思咬着耳朵,“梁王好谋划!”

    “不敢当魏公盛赞,一心奉上罢了,说来也是犬子无能不能规劝太子,出于弥补这次请圣上挑选贤德辅弼太子!”武三思一脸的惭愧。

    “如今韦氏宗亲担任东宫要职,武氏就没贤才可以辅弼太子吗?”

    魏元忠也不与武三思弯弯绕绕,直接表明目的。

    “少保这是何意?”

    “哼,如今贵戚当中,韦氏忠心奉上,武氏难道想要独善其身?”魏元忠的冷哼将其他几人吸引过来。

    武三思见状更是装聋作哑,“犬子才犯下滔天大祸,武氏宗亲大多良莠不齐实在是难以侍奉太子!”

    魏元忠也不遮掩自己对武家的敌意,“安平王武攸绪,贤名传遍于四海,还请梁王将之诏为太子宾客从旁辅助我等辅佐太子!”

    谁都别想置身事外,都给我跳到东宫这趟浑水里躺一躺。

    “安平王一心玄修,非是三思可以劝得动!而且清谈之学无益于国家,储君还是应该多学习治国理政之道!”

    武三思想要推辞,相王、韦氏、太子,三方搅在一块这趟浑水武家还是不插手的好。

    “梁王此言差异,陛下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为陛下家学,可惜我等资质愚钝无缘圣道,正须安平王这等隐世真人教导太子,梁王莫要推辞才是!”

    一直坠在众人身后的韦安石叔侄突然跟了上来,并接过了魏元忠的话茬。

    韦安石、魏元忠两人一唱一和将武三思逼得有些下不了台,他不由地向杨再思等人投去求助的目光。

    杨再思、李峤立刻打个哈哈推辞府衙有事马上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开玩笑,为你武三思让我们去和韦氏和魏元忠作对,我们要有这胆量还轮得到武家猖獗!

    “看来韦公也赞同某的看法?”魏元忠见韦安石带着韦巨源、韦嗣立参与进来,一张老脸那是笑开了花。

    “某与魏公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

    这事成了!

    韦安石是侍中、魏元忠是中书令,韦巨源是吏部尚书,按照制度只要魏元忠草拟、韦安石签字然后转交给韦巨源,一张三品以下官员的任命诏书就出来了!

    中书草拟、门下封驳、尚书执行,多么程序正确的一张圣旨,在这个斜封官横行的时代,这份诏书合理到令人不敢想象。

    至于武三思的意见,没人会在乎!

    毕竟,唯一可以阻止他们的只有韦后和李显,韦后会为了武三思否定韦安石?

    既然韦后搞定了,李显也就搞定了。

    现在只要韦安石点头,以四票的压倒式优势魏元忠可以直接在中书门下通过堂札让武三思去征辟武攸绪。

    人征辟不来你武三思就在嵩山多待会儿。

    韦氏势大,但你武家式微,先将你赶出长安立威!

    魏元忠将自己的想法告知韦安石,瞄了一眼前方飞速离开的两人,心中哂笑。

    武三思你能利用杨李二人,我等也可以!功名之人最好对付。

    想来杨再思、李峤、苏瑰怕是会恨不得武攸绪老死在嵩山!

    韦巨源钦佩地看了一眼魏元忠,老前辈名不虚传,手段狠辣。

    从长安到嵩山,一来一往少说要一个月。等一个月后武三思回来,中书门下的职权怕不是早就被瓜分完毕,只能做个空头宰相。

    见韦安石没有反对,二韦也是默认,魏元忠再一次笑问:“梁王意下如何?”

    看着四人和善的眼神,武三思决定还是体面地自己接受,“既然如此,三思便试上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