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混迹在琉璃厂的日子 » 第三十二章 好事成三

第三十二章 好事成三

    其实,后世大家回望民国时期,往往只能看到那个时代美好的一面——

    文人墨客,美人才女比比皆是,那个时代的爱情既没有旧社会那般封建讲究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像现代社会结和的这般随便讲究什么有车有房有存款。

    那样的一个大时代里,群星璀璨大师辈出,留下的爱情故事或是凄美,或是感人,或是传奇,或是浪漫……

    日子像是一首诗里写的一般——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但不同于徐志摩、陆小曼、梁思成、林徽因等一干才子佳人爱的惊天动地轰轰烈烈死去活来。

    得偿所愿的黄大锤,此时此刻所感受到的幸福,却或是徐志摩之辈穷其一生也体会不到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黄大锤家里只此一人,虽说有族里长辈们帮着张罗,但毕竟上面已经没有至亲了。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吴老财家里又只那么一个闺女,两人又是同村的,吴老财说是把女儿许给的黄大锤,实际上倒算是招了大半个上门女婿!

    说实话,他本来就对黄大锤挺满意的,之所以非逼着他拿一头大黄牛做彩礼,就是为了让其知难而退,下一步好说服他给自己当个上门儿女婿。

    谁想到这么个愣头小子,不过去洛阳晃荡了一圈,回来之后居然发达了起来。

    当初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一下子成了石头村数一数二的“钻石级单身黄老三”,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晚上趁着乡亲们的起哄,吴老财就点头把闺女直接许给了黄大锤……

    农村的婚礼倒没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这并非说村里人不讲究,更多的是没那个条件讲究,何况今天只不过是个订婚宴。

    虽只是个订婚宴,但石头村上上下下都跟着热闹起来了,不为别的,就冲着黄大锤他们从临汝县扛回来的两扇子肥猪肉,几袋白面,还有那数坛好酒……

    对石头村的人而言,再也没有什么比大吃一顿更能表达内心喜悦的方式了!

    黄大锤这边拜完岳父岳母,敬过茶水,改口喊了“爹、娘”,这认亲仪式就算走完了大半。

    韩子奇收拾完毕,简单洗漱了一番,跟着保长刘程一起出来的时候,恰好也到了开饭的时间。

    此时村里众人都已知晓,黄大锤这小子几乎在一夜之间能够发达起来,全是因为眼前这两位来自北京城的小老板!

    北京城,对于一辈子临汝县都没去过几回的石头村村民而言,几乎就和另一个世界差不多。

    他们不知道北京城具体在哪里,但却清楚北京城就是皇帝老子呆的地方,从北京城里出来的,就算不是钦差大臣也得是一方大员啊,黄大锤能得这北京城小老板的济,真是祖坟上冒了青烟了!

    由不得二人推脱,一众乡亲拥着小哥俩儿便坐上了主席上面,左右陪着的则是保长刘程以及黄大锤的老岳父吴老财……

    席面就摆在村里人平日用来乘凉打屁的围场里,围场周边种满了梧桐树,平日里闲来无聊的某些石制棋盘、石锁、石凳等杂物早被清理一空,各家各户凑个凳子椅子桌子,满满当当的摆满了整个围场。

    石头村不过百十来户人家,拢共加起来有三五百人,在这个年代已经算得上是个不小的村落了。

    围场密密麻麻的摆了有十几桌,每桌凑十一二号人,大抵都是各家各户撑门面的男人,至于女主人和孩子此时并没资格上桌,只在一旁拿了海碗乘着大锅菜吃。

    大锅菜,说白了就是大乱炖,猪肉、豆腐、土豆、茄子、粉皮、白菜、辣椒……

    凡是你叫得上名号儿的,一整个儿的炖到里面,因为猪肉猪油放的多,炖的时间也长,闻起来全是一股子肉香味儿,吃起来那叫一个满嘴流油极为下饭,大半小子整上一大海碗,能一口气就下去一整屉的软绵绵的白面大馒头!

    这大乱炖在北京城有个文雅的叫法,各大饭馆称之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正席这边却有讲究,虽比不了洛阳水席整整三八二十四道菜,但也整整弄出八荤八素一十六道盘子来。

    韩子奇定眼看去,素菜是酸辣白菜、凉拌菠菜、红白萝卜丁拌黄豆、拍黄瓜、炒白菜、小葱拌豆腐、酸辣土豆丝外加他们从西关带来的拌凉皮儿。

    荤菜的花样则更多些,上的是炒猪脸儿、炒猪肝、凉拌猪耳朵、红焖鱼、卤猪肉、清炖鸡、辣炒鸡外加石头村特有的石碗炖大肉。

    菜品的种类虽少,但经过石头村主妇们的巧手一变,一下子成了让人垂涎三尺的饕餮盛宴。

    酒菜都已上齐,一众乡亲早就有些按耐不住,这等丰盛的饭菜,就连村里最富的吴老财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次。

    保长刘程站起来提了一杯,道:“今日咱们石头村算是三喜临门,这头一喜就是这黄三娃子定亲,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好!!!”一众乡亲跟着鼓掌起哄。

    “这第二喜吗,则是咱村里来了两位打北京城过来的贵客,北京城那可是天子脚下,城里的贵客能上咱们村来,那是咱石头村的造化!”

    “好!!!”一众乡亲莫名其妙的跟着鼓掌。

    “这第三喜,就是咱们石头村以后有了出路了,这事儿容我卖个关子,总之打今天起咱们石头村见天儿的就能吃上像今天这样的饭菜,喝到像今天这样的美酒!”

    话到这里,一时间原本嘈杂热闹的气氛却突然不由自主的安静了下来,一众村民甚至都忽略了眼前香喷喷的饭菜,而是满眼希冀的望着自己的保长刘程……

    “小凿儿!”村里年纪最大的一个老人颤巍巍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你说的这话可是当真?”

    “黄太爷,我刘程从没在乡亲们面前说过什么大话吧?”刘程很是自信的笑着回道。

    “这事儿在这俩年轻后生身上?”老太爷是个人精,看了一眼坐在首席的韩子奇二人。

    贵客,不管贵到何种地步,总不至于喧宾夺主被刘程派人死死给安排到主席位上去。

    要知道,在这等场面把两个年轻人安排到最重要的位置上,相当于把人架在火架子上烤,刘程这等于让韩子奇二人不做到某些事情,今后在石头村将永远下不来台!

    再想想黄大锤出了趟门儿,就一步登天,连娶媳妇的彩礼都备齐了,不难判断这其中必然与这俩年轻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老太爷,您放心,要是不能带领石头村的乡亲们发家致富,我韩子奇誓不为人!”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韩子奇不得不出头表态,虽说不能让石头村的人知道他今后具体想要做些什么,但大体计划既然保长刘小凿已经同意,那么接下来带领石头村奔小康的事情可谓手到擒来。

    毕竟,随便一块儿石像,只要能找个老外蒙出去,那所得的利润,够石头村这百十户人家受用个十几年的了。

    至此,龙门石窟佛像批发市场,已经渐渐露出一丝雏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