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时初 » 第十一章 舆论战

第十一章 舆论战

    第十一章

    证据不利,比钱又比不过,而且留给宋玉翻案的时间只剩一天。

    宋玉觉得头疼欲裂。

    兴许是喝了酒的原因,一回到苏府,他倒头就睡着了。

    小禅端着洗脚水进入房间,发现宋玉已经睡了,她微微蹙眉,站在床头望着宋玉发呆。

    她跟着宋玉一整天,却始终琢磨不透他的为人。说他是个闲散之人吧,他又愿意去帮沈秦氏去打那场官司。说他善良,他有时表现得又有点歹毒。

    “也不知这样的姑爷,小姐到底喜不喜欢。”

    小禅心里嘀咕着,在床头站了一会后,起身离开了房间,径直朝着苏紫苑的庭院走去。

    夜色下的苏府灯火通明,苏紫苑端坐闺房内,细算着药铺的账本,她不是个喜欢算账的女子,从奶奶跟父亲决定让她接管药铺生意那刻,她便努力让自己喜欢上算账。

    苏家药铺身为唐国三大药铺之一,不仅要面对其余两家药铺的竞争,还得时刻提防着东院苏岩松父子三人背地里的小把戏。

    内忧外患下,苏紫苑也曾想过放弃苏府药铺管事的身份。她与其他女子一样,喜欢静坐窗前刺绣,喜欢端着下巴读书,喜欢吃各色各样的美食,喜欢风度翩翩白衣少年……

    可为了药铺她不得不放弃了这些喜欢,整日游走于市井之中抛头露面。

    “小姐,还没睡呀。”

    小禅轻推房门,探着脑袋朝里看了一眼,见苏紫苑端坐在窗前依旧忙着算账,小禅急忙从一旁取下披风盖在苏紫苑身上。

    “小蝶呢,那丫头怎么没陪着小姐。”

    “我让她去睡了。”苏紫苑放下账本,朝小禅问道:“姑爷睡了?”

    “睡了。今日姑爷喝了些酒。”

    “晚上你们去喝酒了?”苏紫苑微微蹙眉。

    小禅见状急忙解释道:“没有,姑爷带我去探监了。在那遇到个故友,姑爷与那人就喝了几杯。”

    “哦!”苏紫苑哦了一声。

    “对了小姐,我在地牢里还遇到了表少爷。”

    苏紫苑好奇道:“表哥?他去那干嘛?”

    小禅扁嘴道:“还能干嘛,他就是沈祥福聘请的讼师,跑去跟姑爷作对去了。”

    “哦!”苏紫苑又哦了一声。

    小禅也不懂苏紫苑这声哦代表着什么。

    “小姐,这次姑爷跟表少爷打官司,你更看好谁?”

    面对小禅突如其来的问题,苏紫苑微微愣住。

    若论感情,苏紫苑与表哥柳文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而与宋玉虽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甚至连面都没见过,更别谈什么感情。

    可若以情理而论,苏紫苑喜欢宋玉能赢,或者说是希望沈秦氏能赢。

    希望终归是希望,官司靠的是证据,眼下所有有利证据都倒向沈祥福那边,苏紫苑想这场官司的翻案概率几乎为零。

    “怕是这场官司表哥能赢。”苏紫苑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小禅有些气馁。

    “因为沈祥福有钱,而知府廖芳贵贪财。”

    小禅又问:“那小姐希望谁赢?”

    苏紫苑想了想,“我希望宋玉能赢。”

    “太好了,我就知道小姐定然会站在姑爷这边,毕竟是夫妻嘛!俗话说夫唱妇随……”

    “小禅,你话可真多。”

    “好吧,那小姐后天去看升堂吗?”

    “不去。”

    “为何呀。”

    “忙。”

    ……

    ……

    又是艳阳高照的一天。

    距离官司开堂只剩一天,时间紧迫,宋玉一大早便让小禅将沈三儿与朱思思请了过来。

    沈三儿倒还好,急匆匆地赶来。朱思思却是百般不情愿地被请了过来。

    “宋玉,你该不会真以为自己能赢这场官司吧。”朱思思对打赢这场官司毫无信心。

    “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

    “恩公,我能帮什么忙吗?只要能救娘亲出来,三儿什么都愿意做。”沈三儿似乎坚信宋玉能赢这场官司。

    宋玉笑了笑,按照之前设想好的计划,从屋内取来一张纸条递给沈三儿,“三儿你识字吗?”

    “识字,娘亲教过我。”

    “那好,你拿着这张纸条去找那些个跟你年纪一般大小的孩童,将纸条上的内容在府衙门前念出来。记住,要不经意间念出来,务必要让知府听到。”

    “三儿知道了。”

    一旁朱思思觉得好奇,夺过沈三儿手中的纸条看了眼,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去。

    “宋玉,你太不要脸了吧。就廖芳贵这种敛财的昏官,你也好意思让孩子们叫他廖青天?”

    宋玉无奈道:“这不是没办法吗,眼下若靠证据想翻案无异于痴人说梦,只能剑走偏锋。”

    朱思思还是不解,“你认为光靠这几句夸赞之词,就能让廖芳贵变成清官?”

    “或许呢。”宋玉从袖口又取出一篇文章递给朱思思,问道:“记得这篇‘雅俗论’吗?”

    朱思思点头,“当然记得,当时在关外学堂,夫子跟我们讲过这篇‘雅俗论’,当初我们几人还暗自发誓长大定要成为‘雅俗论’中的清官,清如水,明如镜。”

    宋玉问:“那你可知道这篇激情慷慨的雅俗论是谁写的。”

    朱思思摇头。

    “知府廖芳贵。”宋玉神色眸亮接着道:“我记得第一次见苏老太太时。她说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在经历世俗的洗礼后,无论是性格还是本性都会发生些许改变。可我始终无法相信,像廖芳贵这般能写出‘雅俗论’的人,会在短短几十年变成个昏庸无道的父母官。”

    朱思思依旧摇头,“或许你太高看廖芳贵的人格了。”

    “或许吧。”

    宋玉让沈三儿制造舆论,希望能让知府有所醒悟,就算不能将廖芳贵拉回到曾经那个意气风发,激情昂扬,以清雅为尊,视贪腐为寇,写下‘雅俗论’的热血青年,至少也要让他在公堂之上没那么明目张胆地向着沈祥福

    沈三儿乞讨半年之久,认识不少同龄小乞丐,在沈三儿的指挥下,这群乞丐将宋玉写的词,编成了顺口的童谣,不间断地在府衙门前吟唱。

    “长安有个廖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这是第一波舆论。

    第二波舆论是针对柳文杰的。

    宋玉让官司还没开打,柳文杰便处于舆论下风。

    炒舆论这方面朱思思是强项。

    而且他很会编故事,故事里沈祥福成了杀弟夺家产的恶徒,而柳文杰便成了助纣为虐的长安第一讼师。

    朱思思将故事分成五段,买了几十位说书人,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在茶楼,酒馆,街巷流传,很快便激起了引得无数人关注。

    官司还没开始,柳文杰便被定义成恶徒帮凶,其心气必然受挫。

    宋玉觉得这些还不足以击垮柳文杰,还得添把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