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时初 » 第八章 有件大事要办

第八章 有件大事要办

    “阿嚏!”

    宋玉半躺在院内的摇椅上,惬意地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暖阳。

    初来长安,他觉得自己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比如见一见妹妹唐怜,见一见曾经在关外的那群朋友,找一找那夜后厨偷煮面的‘小禅’姑娘。

    他不是个急性子的人,总觉得事情得一件一件解决,或许是前世操刀了很多手术的原因,条理性对他而言很重要。

    宋玉觉得当下既然答应替沈三儿去打那场官司,这件事便排在日程表的第一位。

    当然,这件事也急不得,得先得到府衙受理官司的文昭。一旦文昭发下来,才是官司真正的开始。

    于此同时,长安府衙后院,一位穿着锦衣,年约五旬的老者同样半躺在摇椅上,惬意地享受着难得的暖阳。

    他叫廖芳贵,乃长安府尹,年仅五旬的他坐到了很多人这辈子都坐不到的位置。

    廖芳贵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好官,与其他官员相比,他的能力一般,抱负一般,若说他与其他官员唯一不同的便是他够圆滑,懂得什么人不能得罪,什么事不能去碰。

    长安城中官阶比他高的一抓一大把,皇亲国戚,侯爵一等公,朝中一品,二品大员,这些都不能得罪。

    但身为府尹的廖芳贵难免会遇到些自己不想碰的事,这种事遇多了,他学会了一个方法,把这些个自个不想碰的案子交到下头县衙去办,让该背锅的与不该背锅的去背锅。

    久而久之,长安城的大小讼状大部分被下头县衙分走了,廖芳贵到了落得清闲。

    清闲有好有坏,好处是可以像现在一样冬日晴天时躺着晒太阳,夏日炎热时躺着纳凉。坏处是清闲久了,油水便少了。

    廖芳贵已经半年没办过什么大案子,他总觉得自己这个长安府尹似乎太过清闲了。

    “老爷,老爷。”

    院外一穿着富贵,年纪与廖芳贵相近,就这一撮山羊胡的师爷快步走了进来。

    “师爷何事如此惊慌啊?”

    廖芳贵连头都不曾抬,依旧躺在摇椅上感受阳光的灼烧感。

    “老爷你看我这表情像是惊慌吗?我这是高兴。”师爷举着手里的状纸,笑得两双眼睛眯成一条缝。

    廖芳贵从摇椅上坐起,微微蹙眉,“师爷,有喜?”

    “是老爷有喜。”师爷笑眯眯道。

    廖芳贵不解,“喜从何来。”

    师爷将手中状纸递上前去,故作神秘地站在廖芳贵身旁一言不发。

    接过状纸,廖芳贵快速扫了一遍,似乎并未看出喜从何来,这纸状纸与平日里收到的那些状纸似乎并未有区别,若要细究,唯一的不同便是,这状纸上的字,着实好看。

    “师爷啊,你寻我开心呢。”

    “下官哪敢啊。”师爷指着状纸解释道:“老爷,下官接到状纸后,去调查了番状纸被告的背景,这沈祥福可是个大户啊。”

    “大户?”廖芳贵眼中漏出一道精光,“有多大?”

    “良田千顷,宅院数十座,光是长安城内商铺就达到六间,还不算其它产业。”

    “这么大?”

    廖芳贵瞬间来了精神,接过状纸又看了一番,询问道:“告他的这个沈三儿是什么人?”

    “沈祥福的侄儿,下官让人查过,这场讼状无非就是场争夺遗产的官司,最主要的是这场官司背后,绝无大人物参与。”师爷将官司分析了一遍。

    “你的意思是这是场民间纠纷的案子?”廖芳贵眯眼想了想问。

    “纯民间纠纷。”师爷点头道:“不过这场官司半年前在城西县衙已经判过,这次是沈三儿不服判罚上述来了。”

    “半年前判过?”廖芳贵蹙眉叹息道:“看来这到嘴的肉又要溜走了。过了追述期,这案子算是结了。”

    师爷连忙摇头道:“老爷,这案子没结,虽说案子已经过了追述期。可老爷你忘了,每年年关,我们府衙都要去翻阅旧案,发现有可疑的旧案,可疑发放重审。对外我们可以称这场官司重审,是因为府衙我们翻阅旧案时发现纰漏,为防止冤情发生,府衙决定重审。”

    “哈哈,师爷高明啊。”廖芳贵喜上眉梢,将讼状递给师爷道:“那这案子就按照老规矩,后天重新开审,你现在就通知下去。”

    “老爷,我这就去办。您就等着明日沈家送钱来吧。”

    廖芳贵白了他一眼,“咳咳,师爷啊,老爷我可是两袖清风的清官,这话别如此张扬。”

    “知道知道。”老爷嘴上虽这般答着,心里却鄙视得紧,暗忖:“就你还好官,前些年在寮城当府衙,就差没揭百姓的瓦,这些年升到长安,哪年不收几百两银子过冬。还清官,我呸。”

    ……

    ……

    苏府!

    “姑爷,姑爷。”

    小禅大叫着从院外冲了进来,手里举着那张沈三儿刚送来的公文,激动不已。

    喊了几句见宋玉依旧躺在椅子上,小禅微微嘟嘴不悦,“姑爷,我叫你呢。”

    “我听到了。”宋玉瞥了她一眼,“你是想说方才沈三儿来过,带来了府衙重审案子的文昭对吗?”

    小禅错愕当场,“姑爷你怎么知道的?”

    宋玉指着小禅手中的文昭,解释道:“像这种用黄布颁发的文昭,除了官府,还能有谁?”

    小禅好奇问道:“姑爷,府衙决定重审案子,难道你就一点不兴奋,半分紧张都没有?”

    “我该兴奋与紧张吗?”宋玉反问。

    “这可是您来长安城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小姐说过,在办一件大事前,肯定会紧张与兴奋的。”

    “呵呵。”

    宋玉从摇椅上站了起来,款步走到小禅身边,二人相视而立,产生了传说中的最萌身高差。

    “说起来,你姑爷我上午差点就办成了进长安后的第一件大事,却被你搅和了。”

    “什……什么事?”小禅面对宋玉突如其来的凝视脸色红了一片,紧张到结巴起来。

    “逛红楼啊。”

    “呸呸呸,那事哪能登大雅之堂。”小禅连啐了好几口。

    宋玉觉得无趣,转身就要往院外走,小禅急忙冲上前去挡在他身前,怯生生问道:“姑爷这是要去哪?”

    “办大事去啊。”

    “还去啊。”小禅急忙制止道:“姑爷,天色已晚,到晚膳时间了。”

    “出去吃。”

    “去哪吃?”

    “府衙。”

    府衙自然没有饭吃,府衙后方的地牢里却有,而且还都是美食,这些食物都是小禅带进来的。

    小禅看着宋玉跟牢房内的捕快吃饭的样子,心中有说不出的感觉。

    是喜欢……呸呸呸,姑爷是小姐的,怎么可以喜欢。

    是崇拜,对对对,就是崇拜,姑爷喝酒的样子帅呆了。

    酒桌上另一人却长相粗犷,面露凶相,大口吃酒,大口吃肉的样子,让小禅不自觉地想起了小姐口中的山匪。

    “宋玉,真没想到关外一别五年,你我兄弟还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