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科技与狠活被朱元璋曝光了 » 一百三十八章 这个建议,保熟!

一百三十八章 这个建议,保熟!

    这对于朝廷而言,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如果和州城,连钱都不要,那朝廷就更喜欢了。

    师爷说的这个办法,很妙。

    很好!

    但是何深过不了心底那一关。

    让他当汉奸,这万万不行。

    放倭寇进来,那得死多少人?

    死的可都是百姓啊!

    他眼神看向师爷时,也有些不善。

    这家伙,绝对是当汉奸的料。

    “这件事情莫要再提了,放倭寇进来,那是千古罪人,你我背不起!”何深摇了摇头。

    这建议,太不成熟了。

    比他都不成熟。

    师爷见状,又说道:“属下还有一个比较成熟可靠的剑意,大人要不要..........”

    “有多熟?”

    “保熟!”

    师爷笑道:“不妨倭寇进山东,咱们还可以把倭寇放进高丽啊!”

    他这个建议,相当成熟。

    此刻的高丽,还不是藩国。

    可已经开始依靠大明了。

    海上的防务,都是大明在做。

    如果收买了那些人,放倭寇进入高丽。

    引起朝廷的注意。

    滨海一地,距离高丽最近。

    后世也是在此地,跟倭寇打了一场耻辱性的海战。

    “这事儿.........能成吗?”

    何深这一次犹豫了。

    高丽又不是自己人。

    一个墙头草罢了。

    师爷这边保证道:“上次朝廷来运送军粮,就有一批人是往海上运的,属下给他弄了一笔银子,他从海上也给属下搞了一些稀罕货,一来二去,就熟了.........”

    “这也保熟?”

    何深沉思片刻后,接着说道:“要多少银子!”

    聊到最后,还是要花钱。

    不花钱,怎么请人办事。

    “这个数!”师爷深处一根手指!

    何深皱眉道:“一百万?”

    “不用这么多!”师爷摇头道。

    “该不会就要十万两银子吧!”

    就这点钱,就把高丽给卖了,多少有些不地道。

    结果师爷又摇头道:“一万两银子就行!”

    “一万两银子?”何深诧异道:“人靠谱吗?”

    就要一万两银子,一万两够干嘛...........

    可转念一想,一万两银子,在和州城算是高产,可在其余地方上,一万两银子,就是一笔巨款。

    足以买上千亩良田,当个富家翁了。

    “我给他三万两银子,动静搞大一点,事成之后,和州城还空着一个副处的位置,我可以给他留着!”

    他能看出,这人跟师爷关系肯定不一般。

    多给一些好处,让师爷从中再捞一点。

    不能亏待了弟兄们。

    “今天何大人可是给了属下一个惊喜,这件事情我马上就去办!”

    师爷刚刚起身,何深一直等的朱标就到了。

    “师爷也在啊!”朱标澹笑一声,快步走来,道:“今天来了两趟,倒是有些叨扰何大人处理公务了!”

    “分内的事情罢了,朱大人太客气!”何深连忙起身拱手。

    师爷识趣道:“那卑职就不打扰两位大人谈事了!”

    说完,起身离开。

    等师爷走后,朱标才缓缓开口。

    他来也很简单。

    一是帮老爹说出掌控军工厂的意思,二就是为自己了。

    这第一点,何深已经同意过了。

    所以想也没想直接答应了下来,还特地说让朱元章来监管此事,让朝廷放心。

    朱标见他如此通情达理。

    不免为自己老爹感到惭愧。

    随即便转过话题,说起了打仗的事情。

    “何大人,依你之见,这打仗还能越打越富?”

    “自洪武元年开始,励精图治数十年,如今大明刚刚恢复了一些生息,若是不断扩张军备,连年打仗,百姓怎能吃得消啊!”

    他还是担心明生问题。

    何深自然也知道,这可是一位未能上位的仁君。

    他澹笑一声,取出军工复合体的蓝图,铺开之后,开始一一解答。

    “殿下,您上眼!”

    民生!

    何为民生,就是民要生存下去。

    这是第一条。

    生存下去,就要有粮食。

    可地都被那些地主给占了。

    何深没有斗地主的胆子,他只能另辟蹊径。

    那就是由农转工!

    生存之后就是生活。

    什么是生活?

    朝九晚五,五险一金?

    这只是其一!

    最重要的是:

    家家有房不漏雨,家家米缸不见底。

    家家有妻有儿女,家家有烟有锅气。

    “好工整!”朱标惊讶道:“没成想何大人还有如此文采!”

    何深心底暗道:“那当然了!”

    他其实也可以抄一些诗词,只是没必要。

    那些诗词跟老百姓没多大关系,都是封建时代上流人物的雅兴罢了。

    不如来点实际的。

    “朱大人,老百姓种地,一年落进嘴里的没有几口肉,可要是进厂上班,多的不敢说,一天两荤一素我敢保证!”

    “当前咱们和州城的工业岗位,不超过六万人,这背后是六万口家!”

    “一旦军工厂建立起来,我有信心,一年之内,为大明提供不下三十万就业岗位,这可就是三十万户,数百万人!”

    何深开始画大饼。

    但也都是大实话。

    打螺丝,比种地强多了。

    就当下年代,是这样的。

    朱标也被这个宏大的愿景,给震撼到了。

    随即问了另一个问题。

    “何县,在下还有一点不明,就是这儿经济!”

    “朝廷没那么多钱付给我们,咱们哪儿来的钱给工人发工资,发福利呢?”

    听到这话,何深又笑了。

    他挑了一些明面上的好处说了出来。

    钱没有,地总有吧!

    山东六府。

    要地无数。

    把这些抵押给何州城就好了。

    然后是煤矿、铁矿、铜矿!

    稀有矿产,这个何深自己就能开发了。

    不需要伸手给朝廷要。

    还有就是税收,对和州城直接免税。

    何深就敢免费给朝廷送军械。

    免费送!

    不要一毛钱!

    “可这样一来,岂不是更缺钱了?”朱标惊讶道。

    在他看来,一两银子就是一两银子,没法变成十两银子。

    何深不厌其烦的解释道:“殿下不能这样想,只要百姓手里有钱,咱们和州城就不会缺钱,老百姓的钱,都存在商行,咱们等于用他们的钱,给他们发工资,回过头,他们还得谢咱们!”

    家家户户的米缸,要花钱。

    家家户户的房子,要贷款。

    家家户户的娘子,要新衣。

    家家户户吃火锅,得玩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