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中原二十年 » 第四章 你要娘子不要

第四章 你要娘子不要

    “让我看看!”

    老伯说话虽横,但面上并没有严厉的神色。

    孟榆林几步过来,作了晚辈礼,见他上下打量着自己,好像很是满意。

    心中一凛,难道是个老不正经?

    老伯看了半天,抚着长须,连连点头:“不错!不错!”

    孟榆林眨眨眼:“老杖国,小子还年轻,这东西以后还得用呢,可不能给你泡酒。”

    另外几个老伯闻言皆笑,有人道:“姚老头,你这厮嘎不到鹿的,还要去嘎人的吗?”

    “你这何老头尽冤枉好人,谁说我要拿他泡酒了!”

    姚老头不羞也不恼,也是哈哈大笑,复而招招手:“来来来,小子,我有话与你讲。”

    孟榆林凑耳去听,却听他道:“小子,你要娘子不要?”

    “哈哈,还有这等好事?”

    姚老头郑重点头,复而娓娓道来:“说起这娘子,那可真不简单!”

    “搭眼一看,她有沉鱼落雁之容,有闭月羞花之貌,细细一看,千娇百媚,国色天香,既端庄又风情万种,既苗条又丰腴柔嫩,真是多一分则嫌肥,少一分则嫌瘦。”

    “她一笑,笑得如牡丹盛开,她一哭,哭得似海棠带雨,若是到了夜晚,香盆沐浴,扶上牙床,但见玉体绵软,金莲并举......咳咳!嗯,大致如此。”

    天花乱坠,这姚老头的口才倒是不错,也不知道年轻时候是干什么的。

    这会拍了拍孟榆林的肩膀,他又连连眨眼:“小子,你开个口,老夫马上给你说来。”

    “哈哈,好个美娇娘,只可惜啊,我不要。”

    姚老头眉毛一抬:“你这臭小子,白给的娘子怎么不要?”

    后面何老伯提醒道:“姚老头,你干说没用,那天带来纳个采才是真的。”

    又有一人道:“不错、不错,先见个面,明年再说迎亲的事。”

    “孩子就先生四五个吧,到时老夫来教他们念书。”

    几个老伯头头是道,商议之间,把孟五陵大孙的婚事都安排好了。

    孟榆林听得无奈,正想着怎么告退,却见一个年轻人从养济院里出来。

    面上一喜,忙挥手招呼:“文杰!”

    年轻人一顿,看见门口的孟榆林,也是大喜:“孟小爷来了!”

    程文杰,二十年岁,本来是顺天京师人氏,在京师的养济院中当差。

    当时孟榆林的爷爷尚在人世,程文杰受任慰问老人,曾多次到孟府拜访,两人之间也因此有了一些交际。

    后来孟榆林回到家乡,才发现程文杰也被调职到了应天,倒是颇为有缘。

    只是自己一直在名捕里忙碌,两个人相见甚少,方才站在门口,也是想着能不能碰上一面。

    而他乡异地得见故人,程文杰很是欣喜,几步下了阶梯,来到近前。

    “几个月未见,孟小爷别来无恙哉!”

    孟榆林笑道:“文杰,你在这里还好吧,每个月能拿多少俸禄了?”

    “还好、还好,这里面都是老前辈,说话也好听,现在政策好了,俸禄提高了,换下来能有一二两银子。”

    “那就好、那就好。”

    “孟小爷现在能拿多少了?”

    “差不多吧,差不多。”

    “舞阳和小春怎么样了?”

    “他俩都挺好,舞阳正在准备秋试。”

    “孟小爷娶亲了吗?”

    “文杰不要再说了......”

    旁边,姚老头伙同另几个老伯,掰着手指,大谈着什么“生五个女儿”。

    几个老头连连比划,孟榆林感觉自己的脑袋也正在变大。

    程文杰笑了笑,心中理解:“孟小爷,我听说名捕这两天就要挂匾了。”

    孟榆林点点头:“就是今天,我现在正要去受任。”

    程文杰喜色道:“这般好了,都说名捕要执法中原,孟小爷功夫不凡,正是施展拳脚的好机会!”

    “不错,这次代天行事,誓要还圣上一个朗朗大明!”

    一年之前,天启皇帝颁布圣谕,调任郭大友为总指挥使,从三法司中抽调人手,于应天府成立中原名捕。

    从此以后,由中原名捕执掌武林司法,平江湖之乱,定百姓民心。

    交谈一阵,望望天色,是时候离开了。

    孟榆林拱拱手:“文杰,我先走了,改天找你喝酒。”

    “孟小爷慢走,有时间再来。”

    越过程文杰,又向几个老伯行了礼:“老杖国们,小子去前边有事,先行告退了。”

    “好、好,你先去吧,你娘子的事就交给我们。”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孟榆林拔脚往前。

    晚春初夏,几场细雨淅沥之后,应天城里少了些杨柳絮,但也逐渐温热了起来。

    在应天的小路上走一走,六朝古都的气韵让人心醉。

    成祖年间,永乐帝重修大运河,改北平府为顺天府,以燕京作为“行在”,以应天作为“留都”。

    此后仁宗继位,本欲复都应天,但奈何享国日短,未满一年即驾崩而去,后明英宗继位,便正式确定顺天为大明京师,不再称“行在”。

    虽然从京师变成了留都,但借得大运河之利,应天一带反而愈加隆盛。

    沿着大街行了一段,再转几个弯,便看到了应天的衙门。

    衙门前直立两抱圆柱,写着“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两句,乃往年于少保之诗。

    诗句之上,设着一面黑色牌匾,上书“应天府署”四个大字,方方正正,颇为威严。

    其后便是六扇朱红大门,两侧紧闭,当中敞开,几个衙役正在门前把守,看见孟榆林经过,纷纷拱手打招呼。

    “孟小爷,我家大人正要去祝贺嘞!”

    点头笑笑,孟榆林再往前去,便到了中原名捕的总部。

    名捕的总部就毗邻着应天衙门,大体来看,规模和装饰都比较相似,只是门上还没挂匾,少了些府衙气息。

    几架板车靠在正门的旁边,上面盖着红布,想来是灯笼盆栽类的装饰。

    正要进门,街上来了一个年轻男子,这人生着一张瓜子小脸,小小的鼻子,小小的嘴巴,远远的一看,倒像个女扮男装的假小子。

    看见孟榆林,他几步赶将了过来,一笑间,两只眼睛晶晶闪光,好像秋夜里的一轮新月。

    “孟大哥来的好早啊!”

    孟榆林笑道:“我道是哪家的小娘子,原来是栩哥儿来了!”

    庄栩,比孟榆林稍小一岁,顺天京师人氏,两人曾一起在大理寺中任职。

    只因他长得太靓丽,眉宇之间颇具少女风情,得了一个“小娘子”的外号。

    孟榆林几人“娘子”、“娘子”喊了半年,见庄栩苦不堪言,便又改成了“栩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