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历代皇帝教崇祯治国 » 第53章 商人大会

第53章 商人大会

    崇祯把密奏拍在王承恩手里,轻笑道。

    “看来都学精了,懂得报纸的力量了。”

    王承恩望着还能笑出声的崇祯,担忧地道。

    “陛下,要是真让他们把两位公公的事迹刊登在报上,恐怕有损陛下的声望啊!”

    崇祯不以为意地道。

    “魏忠贤、卢九德二人清理冤狱没错,假如他们真敢断章取义,恶意抹黑。

    到时,朕下令查封,慢慢收拾他们。”

    王承恩低头呢喃着,难道陛下又有后手?

    “王承恩,你通知大明时报的主编,把魏、卢二人在江南的事迹刊登在报纸上。

    同时有关开征商税的文章也刊登几篇上去。”

    “以回京汇报的名义,把卢九德召回京城,魏忠贤召回中都。

    通知都察院,责令其尽快复核江南案卷,处置相关人员。”

    王承恩的心惊跳了一下,小声劝谏道。

    “陛下,人员全部处置,会不会打击面广大啊。

    奴婢恐怕会引起当地震荡啊。

    如果人员人数骤减,来年田赋恐怕难以收取啊。”

    “哼,大伴多虑了!

    大明的人员犹如韭菜,罢了一批,又会新长一批。

    把这些蛀虫全赶走了更好,后面大把读书人排着队等着上。

    为朝廷收取田赋,这倒不假。

    把税收的压力全推给农户,自己却拼死逃税。

    既然他们一心一意为商贾撑腰,朕又何必在乎他们。”

    见到崇祯发怒了,王承恩顿时不敢再为江南的官绅们求情。

    魏忠贤和卢九德在江南大展拳脚,震慑当地的百官和商贾,令崇祯更有底气提议开征商税。

    第二日的大朝会,崇祯再次提出征商税。

    站在百官前方的黄立极顿时大乱。

    如果陛下一纸诏书,把征商税一事强横地推行。

    底下的官吏,肯定会借此名头,大肆勒索大明的中小商家。

    而那些富可敌国的商贾,他们动也不敢动。

    届时,非但国库收入不增加,反而扰乱了各地商市。

    而自己则成了风箱中的老鼠,进退两难。

    黄立极只得站了出来,询问道。

    “陛下打算如何开征商税,向何种行业征税,税额为多少呢?”

    要摊牌了,崇祯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道。

    “如何开征商税,向何种行业征税,税额为多少。

    无论朕提出何种数额,商人都会打心底抗拒。

    既然如此,朕打算让他们自己来决定。

    何种行业要缴税,税额多少,全由他们自己来商议。”

    此言一出,底下的百官开始交头接耳了。

    “由商人自己来决定,他们的愿望就是不想缴税。”

    “万一税额过低,收上的税还抵不了人工,那怎么办。”

    “国家大事让商贾来决定,岂不是儿戏吗?”

    凤宪官用力往地上甩一鞭子,百官肃静。

    坐在御座上的崇祯,俯视着下方的文武百官,再次开口道。

    “而是由纳税的商人来决定。”

    底下的百官有些懵了,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我朝的商人大概有两种,一种就是纯商贾,走南闯北贩卖货物,他们是纳税的主力。

    另一种就是士族为维持家族开销,而参与商业活动,这种商人根本不纳税。”

    “朕打算召开一个大明商税讨论大会,召集各地商人进京商议税率。

    两京十三省,选举出10名商人,其余省份则选举20名。

    自己定下的规矩,自己遵守,这样够公道了吧。”

    士农工商,商,自古处于社会的底层。

    现在,陛下打算把国家税收大事全交给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来决定。

    让卑贱的商人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决策中,这让大部分文官如鲠在喉。

    身为文官第一人,黄立极看见无人敢出列,只好咬牙再次出列规劝道。

    “陛下,召开大会固然是好事。

    但是,让天然逐利的商人来决定,要不要把一部分利润让出来给国家。

    老臣觉得,此事有待商榷。”

    听了黄立极的发言,崇祯内心对他再次失望。

    朝堂中,经过京营将士和锦衣卫的清洗后,东林党和阉党都大势已去。

    魏忠贤在江南清理冤狱后,再次把东林党打残。

    如今,大明天子的风头正猛,皇权越发集中。

    然而,内阁的首辅非但跟不上天子的脚步,反而带头反对。

    看来,大明的内阁有必要重组了。

    “再者,如果商人们商议后,一致决定不纳税。

    届时,陛下可有应对之策。”

    黄立极进一步追问。

    崇祯压下胸中翻滚的气息,朗声道。

    “市井之徒尚知愿赌服输,朕虽贵为天子,也顺应公理。

    如果商人大会真的通过,大明境内商人不用纳税的决议。

    朕无怨无悔,一定接受结果。”

    黄立极暗吁一口气,有了天子当众的承诺。

    即使商人大会商议结果无论多么槽糕,陛下也无话可说。

    看着黄立极如释重负的神情,崇祯越发坚定换掉内阁首辅的想法。

    同时,也在心中冷笑道,满朝文武不会以为自己真的是年幼无知,不懂线下操作吧。

    “既然众卿无异议,那就向天下发布诏书吧。

    命尽快入京,商议商税一事。

    务必在明年开春前,达成最终决议。”

    随后的朝议中,大多是无关痛痒的小事,崇祯听了昏昏欲睡。

    第二日,大明皇家时报刊登各省选举商人入京商议商税的文章。

    百姓们将信将疑,作为士农工商鄙视链的最低端,什么时候可以有机会入京议政。

    直到内阁的诏书正式向天下发布,百姓们一片哗然,商贾们奔走相告。

    然而,帮勋贵和士族们打理生意的商人却满不在乎,有的甚至公开嘲讽道。

    “一帮泥腿子,什么时候也有资格议论国家大事。

    依我看,最后入京的还不是我们这些有背景有靠山的大商家。”

    正如这位嘲讽的人所说那样,各地的缙绅们想推选自己的亲信入京,把这次商人会议给搅黄。

    然而,诏书上的一项规定把他们的动作给拦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