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历代皇帝教崇祯治国 » 第20章 京营改革

第20章 京营改革

    如今陛下欲通过改革大力引进西学,这让他燃起了一丝希望。

    半响后,徐光启开口道:“陛下知遇之恩,老臣涕零无比。

    火器和教育二事,老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崇祯看了看孙承宗,后者起身拱手道:“陛下锐意进取,老臣虽年事已高。

    亦甘愿追随陛下左右,为大明流尽最后一滴血。”

    两位老先生的话令崇祯感动不已,特别是孙承宗。

    在后世,后金来侵,孙承宗亲率军民守城。

    城破被擒后,不愿苟活,自缢而死。

    其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皆战死,孙家可谓满门忠烈。

    崇祯紧紧地握住两位老先生的手,动情地说:“朕有两位老先生相助,犹如猛虎添翼,大事可成,朕放心多了。”

    孙、徐二人看着激动的崇祯,不由得点头微笑。

    孙承宗的手向下压了压,“陛下,如果要改革京营,是否要跟英国公商量一下。”

    英国公张维贤是勋贵的领军人物,京营的控制权力都掌握在英国公府手中。

    再说,当时天启帝病重时,张维贤奉皇后旨意进宫接受天启帝遗诏,拥立崇祯继位。

    如想改革,根本绕不开他。

    崇祯愣住了,手一拍额头。

    “是朕疏忽了,京营要想改革,无英国公支持则事难成。

    王大伴,宣英国公进宫,朕有要事相商。”

    在等待英国公到来时,三人闲谈起来。

    崇祯听说徐光启此次返京还带来了自己新编著的《农政全书》,大为感叹。

    “如今各地两年干旱,粮食歉收,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

    如果《农政全书》刊行天下,教导百姓如何合理化耕作,则我朝粮食危机可大大缓解。

    徐老,如今两京已发行大明皇家时报,朕欲将《农政全书》刊登于时报上。不知徐老是否愿意。”

    徐光启听到崇祯想将自己的著作刊登时报,广告天下,心情激荡。

    “老臣愿意。老臣著书多年,如今幸得得陛下赏识,老臣死而无憾。”

    英国公张维贤进宫见到徐光启和孙承宗两人时,愣了一下。

    陛下此前起复二人,没想到二人此刻这么快就坐在奉天殿中。

    三位老臣客气一番后,便由孙承宗向张维贤讲解京营的改革。

    张维贤一边听,一边思考,最后慎重地说:“陛下,裁减人员倒好说。

    只是成立商帮,让退役军士自己承接工程业务,此事恐怕多阻挠。

    万一,勋贵和百官在背后收拢军士,自行成立商帮。

    这样一来就更能名正言顺地压榨军士了,陛下的一片苦心就白白浪费了。”

    听到英国只是担忧退役军士的后路,而不是自己的权力被分散,崇祯松了一口气。

    “英国公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果真如英国公所说,那军士始终逃不了成为免费劳力的命运。

    要不这样,朕下旨,凡是由退役军士组成的商帮,规定每位军士每月的薪水不可低于多少钱。”

    后世每个城市都会制定当地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以防被资本过度压榨,崇祯打算把这一条拿到明朝试行。

    “既然陛下考虑周到,老臣就没什么可担忧了。老臣愿附于骥尾,为大明效绵薄之力。”

    得到英国公的肯定,崇祯知道此次京营改革必定成功。

    当日,崇祯在乾清宫设宴招待三位老臣。

    席间,周皇后带着田、袁两位出来敬酒。

    皇家的敬重,让三位老臣感动不已。

    直到天黑,崇祯才让锦衣卫护送三位老大人回府。

    当张维贤正用热毛巾洗过脸后,就听到老仆说长子张子极在门外求见。

    “父亲,听说陛下今日召你入宫是为了商量改革京营,此事当真?”

    张维贤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

    “此事已确定了,说说你的看法。”

    长子虽然智力平庸,但胜在不声色犬马,比起其他勋贵子弟要好得多。

    “父亲,改革哪是这么容易的事。”

    京营早已是勋贵的自留地,大家的利益交织一起。

    如果陛下执意要改革,岂不是动了全体勋贵的利益?”

    张维贤听后,露出了一丝笑容。

    “陛下昏庸吗?”

    张之极听到父亲要自己评价今上,愣了一下。

    随后又低头想了一下,最后摇了摇头。

    “父亲,陛下不是昏庸之君。

    相反乃是我大明期盼已久的中兴之主。”

    听到长子对今上有如此高的评价,张维贤坐直了身体。

    “说来听听。”

    “父亲,今上登基时,阉党权倾朝野。

    东林党多少人惨遭其毒手,死的死,残的残。

    然,今上登基三月后,魏忠贤被赶到凤阳看守皇陵,其爪牙纷纷下台。

    如今,东林党独大,眼看众正盈朝,陛下又搞出了皇家时报。

    儿子虽然现在看不清陛下的布局,但儿子觉得皇家时报最后必是陛下砍向东林党的刀。”

    张维贤摸了摸儿子的头,笑着说:“我儿虽不是才智惊艳之辈,但胜在谨慎,行一步思三步。

    张家交给你,为父放心多了。”

    张维贤回到书桌前,看着张之极认真道:“当今陛下有太祖之志,成祖之向。

    我英国公一脉自然以陛下马首是瞻。

    大明兴,则英国公兴;大明亡,则英国公亡。切记切记。”

    太祖时期,诸如位极人臣的胡惟庸,一旦违背太祖意志,身首异处,满门抄斩。

    成祖年间,方孝孺拒绝成祖的好意,十族皆被诛灭。

    看着父亲慎重的脸色,张之极点了头。

    “父亲放心,儿永记心中。”

    “此外,你通知英国公一脉,明日朝会务必支持陛下改革京营。

    家中子弟,这段时间须多多约束,不许他们与其他勋贵走动。”

    翌日,大朝会开始前,崇祯让人把几份纸张派发给内阁各位成员。

    百官都伸长了脖子,个个想知道那纸张上是何内容。

    凤宪官用力往地上甩一鞭子,百官肃静,只听御座上的皇帝开口道。

    “当初,祖宗设立京营,是为了拱卫京师。如今,京营早已衰落不已。

    王公大臣个个都视京营军士为自家奴仆,用之则来,呼之则去。

    大明绝世无双的猛士在诸位眼中就是如此下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