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古文沉思录 » 第三十三章求钱自赎

第三十三章求钱自赎

    母亲年少之时,日子依然窘迫,食粗粮咽咸菜,夏有榆花馅包子,槐花馅饺子,冬天以白菜,红萝卜为食渡冬。

    家庭窘迫维持艰难,而且子妹众多,对本不富裕之家庭,更显捉襟见肘,日子渐沉重,步步为艰,在饱与饿之间徘徊。

    父亲参军四载,退伍后,经媒婆介绍,与同村母亲结婚。

    婚宿还算良缘,相比之下,对众多光棍汉而言,以属于良好姻缘。

    为何光棍汉众多?

    当时,科技不达,农业落后,农民除务农种田之外无其他职业,仅此务农劳作,以积累工分,换取粮票。

    子女众多而争衣食所以短缺不继,岁大者为长兄辍学劳作,岁小者争得机会以进校求学,无空闲,无钱粮置办婚房,以致于女方一脸嫌弃。

    无钱无房,谁愿意露宿街头?

    后来,一时浪潮来袭,兴起媒婆保媒外省媳妇,愿意出钱者,可以优先选择,有人专攻此业为红婆,牵线搭桥,千元可买取一位老婆。

    当时背地里暗向操作,有人愿出大价钱,当然,就有人愿意嫁,双方两全其美。

    女孩美若桃花,楚楚动人,玲珑小巧,芳龄18岁左右,尽出自四川边缘山区。

    对于,光棍汉来说,真可谓是喜从天降,长辈们为了传宗接代,留下香火,如今终于迎来了期盼和曙光。

    原来光棍汉可以自我救赎,求钱解难,哪怕挨家挨户去借钱,东拼西凑,也要娶到外地媳妇。

    不久,村里来了一批四川小媳妇,都特别愿意嫁到此地,起初呢?勤劳持家,相夫教子,安心务农。

    听母亲说起,四川姑娘为何投奔至此?下嫁丑汉,下嫁老汉,实乃生命垂危,生活所迫,主要是家庭子妹众多,家乡田地闹饥荒,食无米之炊,田地贫瘠而不收,饿死人无数。

    男丁被迫乞讨他乡,女为能苟活于世,寻找嫁男良机以图衣食。

    上千元钱彩礼钱可缓解补救娘家,可作回报父母养育恩德。

    后来,四川同乡小媳妇们渐渐形成一群,每谈起家乡,互相依傍,涕泣涟涟,李晓燕抱住几名老乡,哭诉道:

    “咱们同是可怜人,自小从未离家,而且娘家如此遥远,我老公拒绝出资买票,惧怕我一去不归,再次成光棍汉,独养一双儿女,呜呜……。”

    众人闻言无奈?姐妹们又呜呜哭泣,李方华拉住老乡们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道:

    “我也非常想念爹娘,不知道我的彩礼钱送回去没有,家里无钱无药,若突发急病,或者饿死他乡,该怎么办?呜呜。”

    由于家信全无,阴阳难断,所以生死不知?

    李晓燕,趁老公熟睡,偷偷穿衣,带些少许干粮,星夜兼程逃离此地,因交通不便,无机车来往,只能以跑步当车。

    老公晨起不见家妻,迅疾套上马车,一路追赶,鞭子使劲抽打牲口,怒吼:

    “驾,驾……”

    一下奔至三十里之外,抓回来后一顿拳脚相加,关屋禁闭,以思悔过矣!

    留下李晓燕,苦苦哀求:

    “老公,就让我回家看看吧,求你啦!……呜呜。”

    久家未归,常梦见家人相继离世,哭醒或被吓醒,思母成疾,甚是凄惨!

    李晓燕,多次求救老公:“咱们一起相伴,先乘汽车,再坐火车。

    就回娘家探一次亲好吗?求你啦!”

    依旧无果?老公一家软硬不吃,甜言蜜语不成?

    老公父母任为恐是诈婚被骗,躲进山沟隐藏不出。

    一次逃不成,二次三次,每被抓回,捆绑至大队部,用绳吊起半空,鞭子抽打于身,衣服沾染血迹,滴滴如下雨以致晕死过去。

    老公再用凉水泼醒,直至求饶道:

    “我再也不跑啦,跟你好好过日子,再相信我一次。”

    后来一名长辈作保,连连劝解,并严加看护,才算停手。

    原来那位长辈是惧怕晓燕命丧于此,所以甘愿求情并做担保人。

    一个月后,李晓燕心情平复,暗自思虑,小声嘟嘟道:

    “我能嫁到此家,保证衣食不缺,但与家人有千里之隔,饱受思乡苦楚。

    可是闲暇之余,仍可见同乡女伴,以诉孤苦忆亲之情。”

    她思来想去,想明白一件事:

    “原来老公是我的恩人,对我有救命之情,虽然常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鞭打辱志,可是命是老公所救,若无老公,可能早已饿死他乡,成为孤魂野鬼。

    是我先背地私逃,原来是不知足导致,现在已扎根在此留后有儿女,当然,已经熟络此地风俗人情。

    当下不许探亲,也在情理之中。

    便作罢,不想啦,我要好好报答老公一家人,踏踏实实过日子。”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读友家人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