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天正绣衣院 » 42 猜灯谜(1)

42 猜灯谜(1)

    晨光熹微,赵衡和汪捕头返回县衙,刚刚查封了酿香居收获颇丰,镇妖司将猫妖带回看押审问,赵衡换过衣服坐在县衙门前的石蹲上,等汪捕头给朱县令汇报情况后出来。

    汪捕头交完差事,一身的轻松,虽然一宿未眠却依旧神采飞扬。

    汪捕头走出县衙,拍了拍赵衡的肩膀,说道:“赵兄,你可立了大功一件,县太爷很是高兴,准了我一天的假,饿了没,走我们先去吃早饭,然后一起去西街瓦舍逛逛,去喝茶听书去。”

    赵衡见有机会蹭饭站起身,二话不说和汪捕头肩并肩沿着大街朝西街瓦舍而去。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照在身上既不热也不冷,格外的舒服。大街上人也越来越多,小商小贩早已占据有利的位置,在街边摆好了摊位。

    阵阵香气从摊位上飘来,赵衡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

    “汪兄,你看那边的油条炸得金灿灿的,一定很好吃哦。”赵衡对汪捕头说道。

    汪捕头,看了一眼说道:“一看那就是地沟油炸出来的,你看那个油黑黢黢的,不晓得反复利用了多少次。”

    赵衡朝街边望去,果见盆子里的油是黑澄澄的能见度极低,便打消了念头,俩人继续往前走,赵衡又看到路边停着一辆小推车,车后面一个小贩正在摆放折叠小方桌。

    小推车里装得是各种瓶瓶罐罐,走近了赵衡才看清原来是在卖豆腐脑。赵衡拉着汪捕头走到摊子前,俩人一人要了一碗豆腐脑,坐在小方桌前吃了起来。

    “味道真不错”,赵衡尝了一口,豆腐软嫩入口即化,杂夹着榨菜的脆爽,两者相辅相成口感极好。汪捕头点了点头,连舀了两勺塞进嘴里。

    俩人吃得正欢,卖豆腐脑的小贩却惊慌失措,不顾二人还在吃饭,推着自己的车子飞快地离开。赵衡正在纳闷,只见远处传来嘈杂的呵斥声,看到一队穿着制服的公人,从西向东走来,挨着把街道两边的小贩摊贩的车子桌子掀翻。

    汪捕头望了望远方,说道:“是街道司的人,这帮狗日的,又在干丧尽天良的事情。”

    汪捕头继续说道:“小田城要举办中秋诗会,上面要求把这些违规占道的小贩们统统撵走,说他们摆摊太影响街容街貌。”

    “哎,这是不是搞得太左了,人家摆个摊,混口饭吃,碍着谁了。”赵衡顺口说道。

    “唉,现在就这样,你说这些街道司的人吧,正式的就一两个人,其他都是临时工,也是混口饭吃,他们不把这些小商小贩撵走,迟早这些人要到街道中心摆摊。不管不行,管多了也不行。”

    “但是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赵衡说道:“这样做不是典型的加深群众矛盾,制造不稳定因素么?”

    “啥,啥啥群众,矛盾。”汪捕头一脸懵逼的看着赵衡,傻傻地问道:“你在说啥,我怎么听不懂。”

    赵衡本想解释,可是考虑到汪捕头认知有些放弃了这个念头:“我是说朝廷里这些当官的这样做就不怕老百姓在背后骂,戳他们的脊梁骨。”

    汪捕头哈哈笑起来:“骂了又怎样,一个平头老百姓还能怎样,抓起来就完了,能翻起多大的浪?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家里人着想吧。”

    “怎样,他们就不怕老百姓活不下去起来造反,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畏小民从来不可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汪捕头的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脸上的肌肉开始抽搐,表情变得严肃,一把抓住赵衡的手说道:“赵兄,你这些话是从哪里听来的。”

    “从人民。”

    “人民?人民是谁啊?”

    这些话说出去可是有造反的嫌疑啊。”

    赵衡不再说话,两个人吃完饭,老板早已不知所踪,便默默离开。

    一路上,赵衡看到街道两边多了很多衣衫褴褛的难民,正沿街乞讨,被街道司的公人殴打驱逐,号哭声不绝于耳。

    赵衡有些不明白怎么城里会多了那么多携儿带女的难民,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这么多难民。”

    “你还不知道吧,前些日子,河西镇暴雨连连,发了大水,河岸决堤死了不少人,这些都是逃难到武德镇的灾民。现在为了办中秋诗会这些被撵得鸡飞狗跳。”

    赵衡看着街边衣不蔽体的幼童坐在地上号哭不已,心中一酸。天正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可偏偏一条大河贯穿十数省,时常泛滥。朝廷为了治河,又按照人头加税。对那些连田阡陌的地主豪绅们来说他们有的是钱,而对广大的农民来说却是沉重的负担。而这些收上来用于修河的税钱拨下来又被地方官员层层剥皮,到最后真正用于修河的钱少之又少。大兴皇帝为了治河只得加大拨款,国库里的钱一大半都用在治河这个无底洞上。

    按人头收税,农民人数众多,可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地能挣几个钱。要刮银子得从富商大贾下手,想要国库充盈必须改变人头收税的方式。可是改革谈何容易,首先就要得罪这些富商大贾,达官显贵们。赵衡心里暗自念叨,妙才将来你当大官了,可一定要改革弊政。想到妙才将来主持改革的模样,赵衡点了点头,

    汪捕头看赵衡一个人在那里傻傻地点头,以为他中了邪,一巴掌拍在他头上。赵衡一个激灵:“你打我干什么?”

    “我看你一个劲傻傻地在那里点头,还以为你中邪了。”

    “中什么邪,我在思考问题。”

    “你在想什么?”

    “都被你一巴掌打忘了。”

    “哦。”

    “走走走,不说了。”

    赵衡,正要走,突然脚下给什么硬东西摁了一下脚,扯着腿上的抓伤,疼的龇牙咧嘴。正要发火,低头看脚下,脚底下竟然踩着一个蓝色的锦囊。

    赵衡弯下腰捡起锦囊,拉松封口用的细绳,从里面到处一把碎银子,用手掂了掂足足有三四钱重。

    真是想要瞌睡就给我送来枕头,知道我缺钱就让我出门踩到钱,要是天天这样,那就好了,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汪捕头看了赵衡手上的碎银,说道:“你运气可真好,看这锦囊如此精致,一定是哪个富家的公子小姐不小心丢的,想必这点银子对他们也算不上什么他们也不会要了,不如咱们拿去。”

    赵衡把碎银子装进锦囊里,说道:“拿去干什么?三钱银子能够干什么的,还不够在长乐坊点一炮的,拿去也没什么意思,走看前面还有没有掉银子的,凑够了一两我带你去见小怜姑娘。”

    “一两就能见小怜姑娘,你在说梦话吧,你。听说小怜姑娘身价又涨了,见一次都要三百两白银,那些公子王孙为了见她听她弹首曲子不惜花重金都还不定能见到,即使花钱还不一定见。”

    “花钱都不见,为啥。”赵衡突然对这个小怜姑娘有了些兴趣。

    “因为小怜姑娘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要见他还得通过他的考试。只有答对的才能见到。”

    “哦!”赵衡看了眼汪捕头道:“汪兄,你今天想不想见小怜姑娘。”

    “想。”

    “好,那好那我保证今天你就能见到。”

    “你有法?你哪里弄三百两”汪捕头怀疑的眼神看着他。

    “你放心,其他别管。我说到做到。”

    赵衡把锦囊系在腰间,继续往前走。前面的街道变得开阔,商铺也越来越多。赵衡远远看到前面的一家商铺门口聚了很多人。

    “哪里在干什么?”

    汪捕头说道:“前面是明睐居,中秋节快到了,那里在搞猜灯谜三十年酬宾活动,猜对了有奖品拿,吸引了不少少男少男参加。”

    赵衡听说有奖品,顿时来了劲,以前在学校,学校搞游园活动,自己可是猜谜高手。

    “有意思,走走,去瞧瞧。”

    俩人走进明睐居,如同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明睐居里挂满了各种扇子,有竹子做的,有纸质的还有用帛做成的扇子。扇子有大有小,上面画着精致的图画,有侍女,有花草,还有文人墨客的题诗词。

    赵衡对这些并不感兴趣,因为这些扇子都价值不菲,反正自己是买不起的,不过明睐居里面的少男少女们也多是来凑热闹猜灯谜的,所以明睐居的伙计们对只看不买的人并没有鄙夷的眼神,反倒是很热情。

    赵衡抬头,见明来居的楼顶并不高,楼顶下挂着一个个灯笼,这些灯笼呈八角形,八个面上各有几句话。少男少女们围着灯笼议论纷纷。

    一个留着长胡须,戴着墨镜的老者拄着拐杖走了出来坐在一把太师椅上,他头上戴着一顶方形的峨冠,穿着一件褐色禅衣,一副读书人的打扮。身后站着几个年轻的小厮。

    一个伙计对店里的少男少女说道:“请大家安静一下,我们掌柜的有话跟大家说。”

    老人双手拄着拐杖,看着台下众人,说道:“欢迎各位光临明睐居,今天是明睐居开张三十周年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我明睐居特意在此举办中秋猜灯谜比赛。”

    老人示意旁边的小厮们,一群小厮端着盒子走了进来。揭开盖子,众人伸长脖子朝里看去。

    不由得惊叹声迭起。

    “哟,是金簪子啊,还有银镯子诶。”

    小厮把盒子盖上。老人说道:“这次猜灯谜给大家准备了丰厚的奖品。谁要是连续能把一个灯笼上所有谜面也就是八道灯谜都猜出来,就能领一个奖品,奖品有书籍,木梳、挂坠还有乐芳斋的糕点等,但是要是打错一道就自动淘汰出局。当然如果谁打错了,下面的人可以举手抢答,答对了可以领取明睐居的半价优惠券。”

    “这金簪子、银镯都是货真价实的,是我明睐居特意准备,是为了感谢小田城父老乡亲们多年的支持,他将作为最后终极PK赛环节冠亚军的奖品。下面哪些人想参加,请举手报上名来。”

    台下的少男少女听完个个跃跃欲试,下面炸开了锅。

    赵衡同样被盒子里的奖品所吸引,举起手大声说道:“我要报名,我要报名。”

    汪捕头忙按住他的手,小声说道:“人家可都是一群读书人在那里,你跑去瞎凑啥热闹,看看就行了,别丢人现眼。”

    赵衡不解释。的确能来明睐居的人都是家境较为殷实的中产阶层的公子小姐,这些人爱风雅,不过很多都是半吊子水平。

    赵衡本以为自己会先来,没想到台上的老人却指着台下一个年轻男子说道:“好,第一个就这位公子吧,请问公子贵姓。”

    赵衡朝那人看去,那人穿着一件浅色的长袍,头戴一顶学士冠,手里拿着一把折扇,手指上还套了个玉扳指,细皮嫩肉,白得简直不像男人,一看便是不事生产的地主家的儿子。

    “在下慕容宝。”男子朝周围人拱了拱手。

    “好,慕容公子,请选灯笼吧。”

    “”第一排最左边的那个灯笼。”

    “好。”老掌柜命令小厮去摘下那个灯笼。

    小厮取下灯笼,看了看谜面,对众人说道:“慕容公子,请听题,第一道灯谜的谜面是这样的:千只脚,万只脚,站不住,靠墙站,打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