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有无数异世界 » 第二十六章 文书简历

第二十六章 文书简历

    翌日。

    凌晨三点。

    天色还黑沉沉的时候,梁齐就起早来到了山庄控制室。

    因为再有三个小时,科举就要开始。

    并且再有七个小时,到上午十点的时候,孙师傅也要去往原始世界。

    但在这几天里。

    梁齐为了不想来回跑,就给孙师傅创建了一个‘传送门’。

    这是系统的小功能,大致是‘信仰自己的人,可以在自己的允许下,穿越自己专门为他们设定的世界通道’。

    于是在这几天里。

    自己虽然不在。

    但孙师傅每天就像是上下班一样。

    他上午起床的时候,随便吃点东西,就打卡似的去往原始世界,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等下午快四点的时候,天气转凉。

    他就和罗他们打一声招呼,下班回到山庄内,开始整理一下今天的成果,数据,以及将来的建筑预测。

    等确保没有任何问题。

    他会一边泡澡,一边看电影,开始享受接下来悠闲的下班时光。

    这样每天只需要工作五个小时,没有任何加班。

    孙师傅已经不知不觉爱上了这样的生活,更喜欢建造一座座雄伟建筑。

    而现在的时间,三点。

    他正在梦乡。

    但在控制室内。

    梁齐正望着整箱整箱的文书,这都是前来参加考试的才子们生平档案。

    包括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梁齐没事的时候,就会翻找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人才。

    现在离科举还有一段时间。

    梁齐就随意拿起一封打开观看。

    上面写着,

    ‘姚抚陆。

    七岁,进入私塾,百日熟读启蒙文书。

    十九岁,参加乡试,位列十五。

    二十岁,参加会试,落榜。

    二十三岁,经杜昂城,易县县令刘荣谦举荐,前来帝都,考天宫学府。

    经国子监审改,分考场五排六十一号。’

    梁齐望下右下角,是刘县令的红泥章印,以及国子监里的一位考官签名笔迹。

    这都是国子监检查过,再给考生们分好考场,最后给自己送来真本。

    他们都是留着手写复印本。

    梁齐扫了这文书几眼,又在箱子里挑选了一本,接着看,

    ‘开良畴。

    十二岁,上私塾。

    十八岁,正逢边关战事,前去参军。

    二十二岁,战事落,回乡,捡起学问。

    二十四岁,参加乡试,名列第七。

    二十五岁,会试,名列第五。

    同年殿试,落榜。

    三十岁,任逢县县令。

    三十二,自荐,前来帝都,考天宫学府。

    考场分七十二排、九号。’

    “自荐……”梁齐把这一本放下,又想了想,用水笔在这本上的打了一个小勾。

    因为看他的简历,文武双全,是个可造的人才。

    到时候让考官们批改试卷的时候留意一下,能过就过。

    而大风世界批改试卷的时候,是不用遮挡封盖考生的姓名。

    但这样也没有任何人敢徇私舞弊。

    只因当时考过的人,还有一次复试考核,是由‘大理寺’与礼部的人亲自接管。

    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

    到时,作弊的人要是没有真才实学,复试考的一塌糊涂,那么批改这位考生考卷的考官,也会受到牵连。

    大风国的律法很严,也是用这种方法揪出了不少徇私作弊的考官。

    可自己现在打对勾,让某些人过,倒不是作弊。

    这叫筛选人才,意义与初衷不一样,相信大理寺会理解仙人。

    梁齐思索着,接着往后看,又让山庄投影,把里面的文书扫描,制作成一幅幅投影。

    手掌隔空一划,一幅幅文书扫过,看的更快了。

    并且其中也不乏一些单看简历,就觉得很厉害的天才。

    其中就有一位名为唐泳思的考生。

    梁齐扫过百张文书投影,这时见到他,就把画面定格,望去,看到简历为,

    ‘唐泳思。

    五岁,习武、读书。

    十二岁,曾独自一人用弓箭猎杀一只猛虎。

    十五岁,帝都中秋会,夺得魁首。

    十六岁,江河畔比武,第一。

    十八岁,乡试,三科三甲,名列第一,解元。

    十九岁,前来参加帝都科举,考天宫学府……’

    “两个一起考……”梁齐扫了几眼,本想给他打个对勾,但想想以这人的文武才华,应该能过。

    要是不能过,再说。

    反正大理寺与礼部和国子监等人,都是在山庄四层批卷的,这都好说。

    接着往下看,扫过一个个简历。

    只是梁齐看了将近两千人的文书投影过后,却发现没一个人比这位唐泳思出彩。

    直到翻到第八千多页。

    梁齐才再次定格,把目光望向这位名为‘宋泯’的考生简历上。

    ‘宋泯。

    因其父为任县文官,使宋泯自三岁起开始随父做学问。

    六岁,不管多复杂的账面一目了然,皆能瞬息算出结果。

    十二岁,任县内私塾先生。

    十四岁,感数学之道不止于此,特辞去先生之职,闭门自研学数之法。

    三年未果,又在家自研学问。

    十九岁,经任县县令举荐,前来帝都,考天宫学府……’

    “心算……”梁齐看到文书中‘瞬息算出结果’几字,一下子就注意这个宋泯了。

    这不就是现实中常说的数学小天才?

    尤其看简历,他还喜欢研究,并且还觉得古代的数学还能进步。

    要是等他研究出来,或许就是乘除,方程式,几何等等。

    是个人才,研究数学的人才。

    梁齐想了想,就冲他有‘想学、研究’的劲,给他一次特批的机会。

    手掌滑动,山庄系统扫描箱子内的文书,把宋泯的简介取了出来。

    梁齐接过,在文书下面标记一句,

    ‘宋泯,特邀。来天宫学府进修,不需参加科举’

    写完。

    梁齐把他的文书与之前打钩的那本,一同放在了地面上。

    “沙沙”地面凹陷下去。

    同时在一楼。

    数百笔直站着的将士,当见到墙顶地面凹陷,两本文书从中出现,飘荡在半空中定格。

    最近的一位将士出列,行礼,恭敬接过,才向着山庄外快步走去。

    “驾!”

    山庄外传来马蹄声,不多时消失。

    一楼内大厅内又是寂静一片,剩下的将士站的笔直,目视前方。

    而随着时间过去。

    太阳升起,天色渐渐明亮。

    在帝都西南方的方向,有一座小镇,或者形容为‘考镇’考场更为恰当。

    因为这里没有田野,没有宽阔的街道,只有横竖各二百个小房子,共计四万个考房,二百个入口。

    届时,等天亮的时候,会有四万名考生分别进场,千名考官巡逻。

    这就是大风国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

    名列前三百名的脱颖而出者,才能参加最后同年的殿试。

    但这次是天宫学府与科举并考。

    各地的才子、秀才,甚至于已经为官的往届大才,都来参加。

    四万间考房,已经不足以一场考完。

    经圣上与丞相大学士等人商议,又经过仙人允许。

    考试分为五天,五批,共计二十一万考生。

    而此刻,天色刚亮的时候。

    喧哗的声音在荒郊野外的平原上传来。

    如今距离考场两里外的位置,都已经被各类小贩所占据,他们卖着一些早餐、米汤、包子。

    附近都是早早来到的学子,他们排队买着。

    也有的才子饿着肚子,嗅着香味,忍着馋欲望向手中书籍,临时抱佛脚。

    还有的大商们不愿放过这次机会,临时搭建一个店铺,卖起了名贵的文房四宝,以及一些名人的字画。

    可是大部分商人没摆多久,就被巡逻的将士给赶走了。

    尤其为了确保考场内的考生们不受影响,商贩们的小吃摊,也不能靠近考镇两里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