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徐家重生记 » 第四十六章 择主

第四十六章 择主

    “太子殿下。”宋川人闻言悠悠的叹了口气道:“您也不必忧愁,其实皇上自有他的用意,要知道,您毕竟是皇子,又是一国太子储君,其地位自是李善长所不能比拟的。”

    “是吗……”朱标的回答显然底气不足,面上还带着微微的嘲讽。

    徐君器听出了所以然,果然如他猜想一般,只是他不懂,为什么皇帝会如此信任李善长,甚至对自己宠爱的太子也否决了,这太不寻常了,可是看到宋川人的表情,徐君器突然有了些明悟。

    低头喝了口茶,徐君器淡淡的看着摇晃的茶水,仿佛他们说的一切都和自己无关一般。

    宋川人看了一眼徐君器,转而看着朱标道:“太子殿下,每一位君王都少不了有几个心腹,李善长是皇上的心腹,而太子殿下难道就没想过要培养自己的心腹吗?”

    宋川人的话声音不大,却让朱标震惊的睁大了眼睛,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徐君器扯了扯嘴角,淡淡的笑了,却依旧是喝着茶看着地面不吭声。

    “徐兄弟。”宋川人终于看向徐君器,语气略显沉重:“你徐家家族之事我并不关心,可是能救你们徐家的人,你应该比我还清楚。”

    徐君器一怔,微微转头看向宋川人,他听出了话中的深意,所谓深意,自然不止是面上的意思,徐君器有些恍惚了,毕竟宋川人在月亮村住过一段时间,如果说他丝毫无察觉也说不通,可若说有什么,他也不确定了。

    宋川人深深一笑,看着徐君器的目光带着几分戏谑。

    倒是一旁的朱标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他听得出来宋川人在为自己拉拢人才,只是这样利弊诱惑的方法他并不赞同,不能真正的收服人心又有何用!

    “看来宋大人是笃定了我徐君器无处可去了。”良久,徐君器终于收回了目光,淡淡的看着已经见底的茶杯,语气不咸不淡,似乎毫不介意宋川人的话,又似乎对什么都不放在心上。

    宋川人微微一愣,转而苦笑一声道:“徐兄弟,你应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相反,我也是为你着想,要知道那诏令是皇上所下,作为帝王,断没有更改诏令的可能。”

    徐君器沉默了,确实,在大明建国时,皇帝亲下诏令,所有窝藏前朝皇室之人皆以谋反罪下狱,这是不可能更改的诏令,也正因为如此,徐君器才会步步谨慎,如今宋川人的话无疑就是告诉自己,他很清楚自己的底细,也知道自己无路可退,唯一的机会就在太子身上,只要太子即位,那么自己这个辅国功臣自然就有了一线生机。

    “宋大人。”朱标微微皱眉开了口:“不论徐族长如何选择,都有他的道理,若是强人所难……”

    “并非强人所难。”徐君器终于抬起头转向朱标,而后在二人的目光中站了起来,单膝着地道:“宋大人所言不虚,即便是为了我徐家,这也是我效忠的理由。”

    “徐族长。”朱标忙起身伸手去扶。

    徐君器借势起身,定定的看着朱标道:“太子殿下,只要你信得过我徐君器,那么我徐家的安危便从此系于您身上,这也是我唯一的请求,还望太子殿下答应。”

    “你放心。”朱标眼神一亮,这么多天,他一直在想各种方法接近徐君器,拉拢徐君器,如今他主动投诚,这是何其高兴的事情。

    “如此是最好了。”宋川人哈哈一笑,也跟着站了起来道:“徐兄弟的本事我是敢打包票的,太子仁德,如今多了一名心腹,老臣着实高兴啊!”

    三人几番探讨后,朱标见天色不早,便早早离开了,如今他要考虑的是朝中的情势,别人不知道,可是他很清楚,如果不是皇帝的偏袒,他这个太子是坐不稳当的,光有民意却无实权,这是他最大的弊病。

    送走朱标后,徐君器并没有离开的意思,他只是静静的和宋川人站在村口,看着朱标远去的身影,似乎在发呆。

    倒是宋川人先叹了口气,道:“徐兄弟可是在怪我?”

    “如何怪得了您呢?”徐君器淡淡一笑,一抹苦涩爬上了脸颊,半晌他转过身看着宋川人道:“宋大哥,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宋川人一愣,徐君器喊的是“大哥”,并非大人,这是有明显区别的,如果说之前是官方的话,那么现在就是老哥两的私房话了,而徐君器话说的隐晦,没头没尾,让人捉摸不透,可是宋川人却听懂了。

    长叹了口气,宋川人苦笑:“我就知道此事瞒不住你,早晚你会察觉。”

    “这是皇上的意思吗?”徐君器继续问道。

    宋川人点了点头,语重心长的说道:“李善长这个人虽然阴狠,可是却一身的本事,就说他的算卦也并不是江湖传说的胡编乱造,早在很多年前,李善长就算出了你的前程不可小觑。只是当时的皇上还不是皇上,对你也并未上心。”

    看着徐君器平静的面容,宋川人继续道:“直到李善长的势力已经遍布朝野,就连太子殿下都开始忌惮,皇上终于意识到一家独大的危急。”

    “所以皇上需要一个人来制衡?”徐君器追问。

    宋川人点了点头:“这个人本来应该是我的。”说到这里,宋川人又是一声叹息,仿佛说不尽的无奈:“就在皇上器重我重用我的时候,李善长向皇上提议让我去视察迁徙情况,这是一件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没有什么难度,皇上为了让我建立功勋,便同意了。”

    “可是您却办砸了?”徐君器挑了挑眉头。

    宋川人讪笑,一手拍了拍徐君器的肩膀道:“你以为如果没有人推波助澜,我带着那么多的军队会一路坎坷?如果没有人刻意而为,你觉得我会一次次身陷险境,几近丧命?”

    “原来这就是李善长的目的。”徐君器点了点头,这些不难理解。

    “没错。”宋川人说着突然笑了,道:“只是他李善长没有想到,当年他卜卦的那个小子已经长大,而且还一次次的救了我。”

    “所以您就把我推荐给了皇上?”徐君器咧了咧嘴角,哭笑不得。

    宋川人叹气道:“兄弟啊,你可不能怪我,我说的也都是事实。而你的出现不仅打乱了李善长的布置,更是引起了皇上的重视,他命我务必带你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