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品军师:诸葛亮他跳槽了 » 005、诸葛亮投奔叔父

005、诸葛亮投奔叔父

    “收……收拾行李?”诸葛瑾怔了一怔,不明所以。

    诸葛亮眨眼道:“不是说要投奔叔父么?——不收拾行李,如何去得?”

    诸葛谨:“……”

    “顽皮。”好笑地,诸葛谨轻敲诸葛亮的脑袋,“你还准备今日就去?——昨天……”

    诸葛瑾还想再说甚么,却被诸葛亮轻轻地捂住了嘴。

    扬了扬眉,诸葛亮努了努嘴,努向了半遮掩的府门——当心隔墙有耳!

    好歹府门之外,应有荀彧的那些随从们,诸葛亮可不想让他们知晓他和兄长昨晚有曾讨论了一番。

    诸葛谨便改口道:“……收拾行李需要几天,待为兄捎信给叔父提个醒儿,咱们再出发,可好?——咱们就在一个月后启程罢?”

    诸葛玄,诸葛亮他们的叔父,正在扬州境内的豫章郡当任太守!

    扬州虽是徐州的邻州,亦连接兖州……倘若兖、徐两州真的冲突,扬州或许更容易成为两州的避难之地!

    毕竟扬州的地盘归袁术所占领,而袁术则是北方霸主袁绍的弟弟,双方交情匪浅,至少在外人看来,兖、徐两州不会轻易地对扬州出击!

    诸葛瑾粗粗地估算信件来回所需的时日,顿时引起了诸葛亮的失望。

    还要一个月吗?

    这也太久了!

    诸葛亮道:“兄长,不能再早些么?”

    “已经够快了。”诸葛瑾无奈极了,“这事总要告之叔父,让叔父那边有所准备,好歹派个人过来,对罢?——不然,咱们怎么去那里?……更何况,为兄还没向两位妹妹提及这事呢!否则,只才一月哪够呀?”

    诸葛亮抿了抿嘴,略感头疼。

    事实上,诸葛亮的两位如花似玉的姐姐……大姐诸葛雅,人如其名,性情温文尔雅;二姐诸葛茹,容貌俏丽,性子活泼,时不时地捉弄诸葛亮和诸葛均,常令诸葛瑾和诸葛雅哭笑不得。

    眼见诸葛茹即将及笄,却一点也不沉稳,诸葛雅坐不住了——

    为了约束诸葛茹的言行,诸葛雅强行地把诸葛茹带在身边,并向邻乡婶婶求助,请求邻乡婶婶教她们女红:诸葛雅认为如果妹妹学会了女红,自会安静许多!并且,若是她们都精通女红,亦能替家里赚些补贴……

    因此,她们几乎暂住邻乡婶婶家里,半个月才回家一趟。

    根据以往的经历,她们会在三天后回来!

    忽略诸葛均安安静静,诸葛瑾与诸葛亮叹了一口气,大眼瞪小眼:果然投奔亲戚不是一件简单事儿!

    没奈何,诸葛瑾和诸葛亮只好决定三天后再说。

    然后,三天之内,诸葛瑾和诸葛亮轮流地找上荀彧,向他请教各种学业方面的各种问题,惹得诸葛均情不自禁地想去加入——奈何诸葛均更为年幼,连笔都握不了,更别提认字了!

    但在诸葛均的纠缠之下,荀彧耐心地教会了诸葛均几个字,诸如他本人的名字。

    三天之后,诸葛亮和诸葛瑾见到了诸葛雅和诸葛茹。

    话说那天,诸葛雅和诸葛茹闹出了不小动静:起因是荀彧的随从们直把诸葛雅和诸葛茹当成闲杂人等,完全地拒绝了她们进门……后来,诸葛茹怒了,站在诸葛府邸的门口扬声地怒斥,直把诸葛谨和诸葛亮引了出来。

    接着,双方相互地解释说明,方知原来竟是一场误会。

    最后,由荀彧出面地发话,诸葛雅和诸葛茹跟随诸葛谨和诸葛亮,如愿地返回了家中。

    没了外人在场,诸葛茹一如既往,立即拍了拍胸口,毫无美人仪态,撇嘴道:“吓人,吓人,真吓人——他们真是甚么军师的随从?……看起来真可怕!还有,他们真是来保护咱们么?为甚么小妹觉得他们像在看押犯人呢?”

    诸葛茹的无心之语令诸葛瑾和诸葛亮悚然一惊:犯人?——看押犯人?……他们何时成了犯人?

    这是……担心他们会逃跑吗?!

    诸葛亮迟疑道:“看押犯人?——真的么?”

    “那还能有假?”诸葛茹翻个白眼,毫不客气地说,“这几日你们是不是都没出过门?——你们是不知道,方圆一里,没人靠近咱们府邸……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明白没?”

    诸葛亮和诸葛瑾无声地交换了彼此的目光。

    “看来……是时候投奔叔父了。”诸葛瑾突兀地出声。

    诸葛雅和诸葛茹吃了一惊,齐声道:“投奔叔父?——现在?”

    “是的。”诸葛瑾迟疑片刻,“大前天家里来了一名远客,来自北方冀州,想来举荐为兄……”

    吧啦吧啦,诸葛瑾终是选择将原因告诉两位妹妹们。

    好在诸葛雅和诸葛茹也很通情达理——在她们相继地受惊片刻后,皆都爽快地答应诸葛谨的提议:投奔叔父!

    于是,诸葛亮开心地发现:他们终究比预定地提前小半个月,踏上了前往豫章的旅程。

    ……当然,这一切,还要归功于荀彧。

    荀彧得知诸葛谨他们还有两个姐姐时,特意地命人又买了一辆马车,还亲自地派出一名随从,快马加鞭地替诸葛瑾送信——因此,本该一个月才有的回信愣是提前了大半个月!

    也由此,本该一个月后的行程也神奇地提前——

    对了,诸葛瑾的叔父果然派了一员马夫前来护送。

    然而,来者虽说自称马夫,诸葛瑾等人却不敢当他是马夫——

    诸葛瑾认得此人:此人姓力,人称老力,赫然是叔父的亲兵!

    ……与此同时,远在兖州的曹操为了打破自身的处境,也尝试地踏出了他的第一步:一伐徐州!

    但那已与诸葛亮无关了。

    兖州,陈留郡外。

    平坦宽阔的官道上,有五支步兵浩浩荡荡地行军——步兵的数量约有十万,一眼望不到尽头,分别由几名骑马的将领们率领!那些骑马的将领们时不时地回个头儿,望了一望站在路边的那两个人。

    “友若,陈留暂时地交给你来打理,莫要让曹某失望。”路边,一名貌不其扬的中年人慎重地说。

    那名中年人牵有一匹俊马,身长约七尺,细眼长髯,头戴盔甲,肩披红色斗篷,文武之姿,且威风凛凛。

    那被唤作友若之人,是一位青年文士,青衣冠帽,文质彬彬。

    那青年文士拱了拱手,一脸认真地保证道:“敢不从命。”

    那名中年人点了点头,也不多话,随后骑上马去,跟随大队,步入途中。

    那青年文士再次地保持鞠躬的姿势,无声地恭送眼前的军队渐渐地远去。

    此时,一群护卫们才敢相继地涌来,安静地护在青年文士的身后。

    很久之后,待到那名中年人和军队完全不见踪影,那青年文士才抬起头来,又命令身边的护卫们退至远处——尔后,那青年文士突然冷下脸来,说道:

    “你们出来罢。”

    很快地,便见一片林中,窜出十来名随从打扮的壮汉们,来到青年文士的面前,皆是下跪道:“见过先生。”

    “你们且回去罢。”那青年文士似是知晓这伙壮汉们的来历,不为所动地说,“告诉北方的那位,既已赢得了荀氏最好的人才,就莫要再惦记友若了……即便友若愿意前往北方,只怕家族也不允许。”

    毕竟一个大家族多方投资,才是安身立命之道,哪能如此眼光短浅,只下注一家呢?

    顿了一顿,那青年文士拂了拂袖,再道:“你们只管把友若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那位,想来那位不会为难你们罢?——好歹那位北方霸主早已招揽众多谋臣武将,缺了友若,亦不会怎样!”

    这伙壮汉们面面相觑,思量半天,又不好胡来,终是决定退下。

    那青年文士又在一群护卫们的保护下,安然地返回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