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妖武乱世:我从逃难开始黄袍加身 » 第六章 咏鹅与拜师

第六章 咏鹅与拜师

    天佑八年,仲春。

    大乾王朝。

    清河县。

    “长生,你看这里热闹吧。”

    大哥吕长安拍拍吕长生的肩膀,招呼着吕长生看向街边的美景。

    “确实很繁华”

    吕长生点点头,略带惊奇的看着周围的景色。

    这几年,他基本上没离家太远过,最远也只是陪着大伯二伯去镇子上卖货,今天第一次来县城也是很惊讶,虽然比不得前世的那种车水马龙的繁华,但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走在青石砖铺就的小道上,吕长生向前方望去,此时,杏花烟雨,杨柳街头,淡淡的,很是温馨。

    沿街小铺里,包子出阁冒出的热气,遇到外边的雨,瞬间就是烟雾袅袅,小贩的吆喝声和行人们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了这人间烟火。

    “长生,你看着里面有没有你喜欢的啊,刚出炉的大包子要不要来一个?”

    大哥一手撑着伞,一手指向街边的小铺,偏着头问道。

    “不用了,这些都太贵了,我们在家里自己做便宜多了。”

    吕长生摇摇头,这年头,东西都卖得很贵,在外面买很是不划算,不过说实话,这么一个小县城,吃喝玩乐基本也能满足了。

    随后,两人继续往前走去,来到了青石砖小路的尽头,烟波画桥,站在桥上,看着桥下。

    天青色的小雨还在滴着,小桥流水潺潺不绝,行人也是匆匆忙忙,舍不得驻足停留,只有三三两两打着油纸伞,在这雨中漫步。

    河中央,几只雪白的大鹅在水中翻滚嬉戏,时而浮出水面,时而下潜捉鱼,交替梳着身上的毛发。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大鹅在这雨中更显欢快,昂着头迎向天空,一身白衣在这河水中兴奋地游着。吕长生看到它们也很是喜爱,一不留意间念出了前世那首耳熟能详,唐代的骆宾王于七岁时所写的古诗。

    “好诗,好诗,少年郎好文采。”

    第一次听到五弟作诗,吕长生的大哥还没反应过来,一道儒雅的声音就已经从旁边传来。

    吕长生侧过身子,只见一个青衣儒袍的中年男子笑着看向自己。

    男子头戴小冠,下巴处蓄着胡须,脸很方正,显得儒雅而庄重,旁边还牵着一个大概五六岁,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

    “先生过誉了,家弟不过是小儿言语罢了。”

    大哥连忙向中年男人拱拱手,吕长生也是微微作揖,眼前这明显是一位读书人,不管在前世还是现在,读书人都是非常受尊敬的。

    “小友太过谦虚了,你这弟弟诗做的确实不错,不知在县学里面师承哪位先生啊。”

    中年男子摸了摸胡须,笑意吟吟的看向吕长生。

    听到中年男子问小弟师承何处,大哥摸了摸脑袋,露出一丝为难。

    “承蒙先生赞赏,小子今年六岁,这些年一直在家中由大哥教导识字,未曾上过私塾,也没有去过县学。”

    吕长生不卑不亢地看向儒雅男子,恭敬地回答道。

    “什么,你没有上过私塾,今年才六岁?怎么可能,这诗是你自己做的吗?”

    儒雅男子露出了惊讶,万万没想到做出这首诗地吕长生才六岁,之前也没上过学。

    一旁跟着地小姑娘也瞪大了眼睛,“哇,爹爹,这个哥哥好厉害呀,才比我大了一岁,就可以做这么好的诗了,瑶瑶也想变得这么厉害!”

    “你还未曾拜师是吗?”

    沉吟良久,儒雅男子不知在思考着什么,过了好大一会,才开口道。

    “老夫朱思淼,乃大乾王朝神威二十八年的二榜进士,一直在京城做官,前些年厌倦了官场,便回到这里养老,我看你天赋很好,今天我考你几个问腿,我满意了便收你为徒,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小子愿意。”

    还有这好事,念首诗还能遇到这种大佬,必须拜他为师啊,大乾王朝和前世古代的王朝一样,想在这个世界生存,最重要的就是有背景,吕长生暗暗想到,心中乐开了花。

    “行,那你先说说你学过一些什么,现在识得多少字。”

    儒雅男子此时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用审视的目光看向吕长生。

    吕长生的大哥在军队中时,曾遇到过一个很有学问的汉子,教过他不少东西,回来之后,吕长安身体不好,不能长时间劳作,便在家中给弟弟妹妹们启蒙,教他们识字读书。

    在大哥的教导下,加之前世的学习经验,吕长生也认了不少字,基础的基本上都有所了解。

    家中的启蒙读物也有不少,都是吕老汉的妹妹以前带回来送给吕老汉的。乡下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吕长生的记忆力也非常好,所以家中那几本《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他都差不多可以背下来。

    为了能得到这位前朝进士的青睐,吕长生也是如实回答。

    “既然你都能背下来,那现在就当面背一遍吧。”

    儒雅男子对待这件事十分严苛,没有之前那么随性。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

    对待治学越是认真,就证明老师越是有真本事,吕长生没有推诿,当着儒雅男子的面,将刚才所说的几本启蒙读物都是背了一遍,随即,便等着儒雅男子的点评。

    “爹爹,这个哥哥真的好厉害呀,你快收他为徒吧,我想要这个厉害的哥哥做我的师兄。”儒雅男子牵着的那个小女孩抱着他的大腿,使劲地摇着。

    大哥吕长安也是一脸期冀地看着前方的儒雅男子,他比一般人更知道读书做官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只有做了官才有话语权,像他们只会出一把子力气是很难大有作为的。

    “不错,不错,小小年纪,不仅诗性了得,学习也是这般努力,孺子可教也,我允许你拜我为师了。”

    儒雅男子先是宠溺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小女儿,将她牵好,再看下吕长生,目光中露出欣喜,没想到路上多了一句嘴,便收获了一个如此优秀的弟子,他也很是满意。

    诗性了得就不说了,这个是天生的,但能在六岁时将《千字文》,《百家姓》倒背如流,可见他平常很是爱学习,心性也是很好的。

    “先生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此时,也顾不得正在下雨,吕长生将袍子的前摆一撩,径直跪了下去。

    “咚,咚,咚”在这座小桥上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

    等听到儒雅男子叫他起来,才站起来,拱了拱手。

    “学生吕长生,见过先生”

    “嗯,你以后可以叫我朱先生。”

    “是。”

    “你现在还有其他事吗,没有的话就先到我那里去一趟。”

    “没有。”

    “那跟我来吧。”

    ......

    “这两套儒袍你先拿着,算是我对你今天表现的奖励。”

    朱先生让家中书童给他拿了两套儒袍出来,让吕长生收拾好,下次来就要穿上。

    这个儒袍是朱先生专门为家中的学生准备的,平常只有超额完成了他布置的任务才会获得。

    看着唇红齿白的吕长生,朱先生捏了捏他的脸蛋,更是喜爱,提醒他说,做了他的弟子,以后就是读书人了,要知礼守礼,千万不可做有辱斯文之事。

    “先生,何为有辱斯文之事?”

    “有辱斯文即违背礼法,做出了大家都厌恶瞧不起的事情。”

    “好的,谢谢先生。”

    “还有就是,平日里你不能欺负同学,你体格壮硕,其他和你同龄的孩子身体发育远不如你,闹矛盾了,要跟我说,不可与他们动粗。”

    “好的,先生。那我的束脩什么时候给您啊?”

    吕长生一双黑宝石般的眼睛,露出敬佩的眼神看着朱先生。

    “这个不急,下次你来正式入学的时候,把你家大人喊来,再给束脩也不迟。”

    朱先生没有没有过多的在意束脩,只是让他下次来再补上。

    这让大哥吕长安大喜过望,看来这位朱先生是真的想收他五弟做弟子,只要五弟以后跟着朱先生认真学习,他们家以后说不定也会出一个大官人,到那时候就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心底越发觉得,这日子充满了希望。

    “好的,先生,那我以后什么时候来您这边学习?”

    吕长生有点好奇自己以后怎么来学习,他住在乡下,每天都过来一趟也不现实。

    “你家住在哪儿?”朱先生看向吕长生问道。

    “学生家在白水镇,长乐村,离县城大概有五十里路。”

    “什么?”朱先生感到十分惊讶,“你不是县城里的人,你家在乡下?”

    “回先生,是的”

    一时间,吕长生和吕长安不由得都紧张起来,生怕朱先生不要他了,如果没有一个好老师,以后的路就会难走很多。

    “哈哈哈,没想到啊,还真让我挖到了宝玉,原以为你是城中大户人家的孩子,被培养的很好,我也没料到你是农家子弟,不错,不错。”

    朱先生大笑一番,眉眼眯成了一条缝,又走到吕长生面前,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摸了摸他的脑袋,“好孩子,以后要好好念书,你回去问问你家大人,看他们同不同意你每月在我这里待两旬,上旬和下旬都在我这做学问,等中旬再回家。”

    “学生愿意,想必家中长辈也会支持。”

    吕长生也没想到还有这一层反转,刚才真是虚惊一场,自己把自己吓了一跳。

    一旁的大哥也是拍拍胸脯,长舒一口气。

    “那你先回去跟你家大人商量商量,同意的话,就尽快来我这里,完成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