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十三章 有野心的女人

第二十三章 有野心的女人

    凡事总有个意外,大神也有操作失误的时候。

    李琩押注的那几场,也不是全赢了,好在押的最狠的那一场,收获极高。

    斗鸡可没有赔率这一说,押中翻一倍,输了赔光而已,结算是在斗鸡结束后的二到五天,赢的钱自然会有人给你送到家里,然后验牌给钱。

    王维家里已经没有余钱了,所以押注了邕州银五十两,雄黄二十斤、宣州案纸一番(一百张),汾州狸皮十五张,鸡舌香一斤,象牙两支.......总之杂七杂八的,一看就是倾家荡产硬凑呢。

    不要觉得人家这些东西不值钱啊,宣纸可是贡品,一张纸一两金,说的就是宣纸。

    李隆基喜欢将这玩意赏赐给牛比的书法家和画家,王维这些就是累年圣赐,寿王府都没有这么多宣州纸。

    这些东西都会以当下市价折算成钱,赔付给王维,李琩大致一看,也是瞠目结舌,幸好嬴了,输了的话属实赔不起啊。

    “嚯~~~摩诘真信我,这要是输了,怕是有人要怪我了,”离宫的路上,李琩打趣道。

    王维痛痛快快赢了一大笔钱,心情大好,正要登上李琩的马车,结果远远的一名内侍,喊了他一声:

    “摩诘先生.......”

    王维一听到这声音,脸色顿时为难起来,因为他认得那名内侍。

    一个女扮男装的内侍,实际上是个女道士,为了掩人耳目而已,人家是玉真公主的弟子之一。

    王维无奈的摇了摇头,朝李琩递出了一个“你懂我苦”的眼神,随即便跟着那名内侍走了。

    李琩笑了笑,放下车厢帘子,命武庆驾车回府。

    他的那个姑母,如今四十九岁,依然停留在如狼似虎的年纪,信道也是真信道,乱搞也是真乱搞。

    那么多公主和贵族女子为什么总是去当道士呢?一来,确实想修行,再者,不入道肯定得嫁人,一辈子只有一個伴侣,入道了,你可以有很多个。

    玉真公主偏爱才子文人,以前就有过其他相好,只不过王维太优秀了,优秀到再好的皮囊在王维的才华面前,都变的丑陋不堪。

    不过王维在五年前,还是迎来了一个对手。

    中国上下五千年,最璀璨的那颗星,超巨中的超巨,GOAT,谪仙人,中华诗歌终极顶流,最高的那座山:李太白。

    不过可惜,先入者为主,李白在这方面没有干得过王维,两年前灰溜溜的离开了长安。

    由于出宫的车队太多,所以金吾卫今夜加派人手,疏导着车流。

    李琩的队伍刚刚拐出主街,就发现前面已经堵的水泄不通,这种事情就不分什么尊先卑后了,依次排队,谁在前面谁先走。

    但是你有礼貌,不代表别人也有礼貌。

    燕国公张去逸的车队,就堵在李琩屁股后面,一名国公府的家仆走过来,陪笑着请李琩的车队让一让。

    他自己其实也觉得,这样的举动非常不妥,也很危险,万一寿王怒了,一刀劈了他,他也是白死。

    但是没办法,主人让来的。

    武庆正要叱骂,被沉稳的杜鸿渐给拦住了,只见他笑道:

    “既是张公着急,我们自然会让,只是你也看到了,我们让了,前面的不让,张公也过不去的,几丈之间,还请安心稍待。”

    他出面,比李琩出面更为合适,不然李琩开了口,人家还是不乐意,那面子可就丢大发了。

    张去逸与圣人关系非比寻常,如果是正常情况,李琩礼貌的让一让,无可厚非,但今天这种情况明显是找茬呢,整条路全堵着,你还能净街不成?

    那名国公府的家仆,明显松了一口气,施礼回复去了。

    “等着吧,何苦给他难堪呢?”

    张去逸在车厢内劝说着,他不是坏人,妻子也是通情达理的,所以这次找茬的,是她那个还未出嫁的闺女。

    张二娘瞥了瞥嘴:“女儿不是给他难堪,而是要告诉他,我和他之间,不可能,阿爷怕什么?难道你还怕得罪他?”

    “休要胡闹了,”

    燕国夫人皱眉道:“人生起落安能预料?放在三年前,你敢得罪他?我们终是外戚,不要招惹宗室。”

    她这是老成之言,张家也就是李隆基认他们是亲戚,诸亲王可不认,换句话说,皇帝不是李隆基,他们家就是小趴菜。

    即使是眼下,他们家在长安的贵族里面,也是排不上号的,咸宜之所以想牵这个线,是想挽回李琩在李隆基心里的地位。

    而张二娘以为,是李琩看上她了。

    “刘福,你再去,就说国夫人身体不适,急于返家,还请寿王体谅,”张三娘继续吩咐道。

    张去逸夫妇对此无可奈何,两人就这么一个未嫁的闺女了,宠的无法无天,而且非常有主意,他们俩也管不了了。

    不多时,李琩离开车厢,让武庆将马车驱往一旁让路,而他则亲自过来探视。

    张去逸也只能厚着脸皮走下马车,还礼笑道:

    “寿王谅解,内人本就不适,如今强撑一天,已是不堪虚弱,唐突了。”

    “张公什么话?”李琩颇为谦逊道:

    “我已经令人向前,通知金吾卫净街,夫人身体为重,自该早返。”

    张去逸正要客气几句,车厢帘子掀开,内中一名少女朝着李琩道:

    “如今您是寿王还是嗣隋王呢?”

    李琩笑道:“这位应该是二娘吧?你既然都问出来了,又何必让我再回答你一次呢?”

    “我只是提醒我阿爷,他称错了,”张二娘笑呵呵的放下车厢帘子。

    张去逸无奈的朝着车厢指了指,示意李琩我实在是管不了,你多包涵。

    李琩根本不会在意这些,揖手告别。

    金吾卫,李琩是调派不了的,但是可以打招呼,圣人表弟的媳妇身体不舒服,需要及早回家,金吾卫自然会特事特办。

    “唉.......以后不要惹麻烦了,伱阿爷我再得圣人宠厚,也是远不如宁王的,”

    马车上,张去逸苦着脸道:

    “现在不是从前了,人家就要从十王宅里出来了,以后少不了会碰面,我可只是一个国公,没有职事,你别将阿爷看的太高了。”

    张三娘微笑摇头:

    “女儿从未看高阿爷,正因如此,才要在阿爷尚蒙圣宠的时候,给自己谋一个前程,明日阿爷去一趟少阳院吧。”

    张去逸一愣:“你疯了,老夫好端端的去见太子做什么?”

    “阿爷告诉太子,就说寿王有意迎我为妻?”

    张三娘狡黠道:“阿爷让太子帮你斟酌一下。”

    在宴会上咸宜离开之后,张去逸夫妇就已经询问过女儿,公主都说了些什么,张三娘自然也是据实相告。

    他们夫妇俩并没有怎么当回事,因为婚姻大事,不是小辈儿几句话就能决定的,有些家里,父母都做不了主,就比如他,嫁出去的两个女儿全是圣人赐婚,也都是宗室,一个是李昙,一个是李峒。

    如今只剩一个闺女待嫁,八成也是要嫁入宗室,但张去逸认为,肯定不是寿王这种级别的,毕竟大女婿没爵位,三女婿是个郡公,而李琩是亲王。

    扪心自问,李琩身份有点太特殊了。

    可是话回来,二娘年纪不小了,三娘十五岁都嫁人了,她十六还窝在家里,也不像回事。

    或许可以请求圣人赐婚。

    “你若着急离家,我觐见圣人赐婚即可,何必去寻太子?”

    张去逸误解道:“圣人会不高兴的。”

    张二娘摇头道:“阿爷只管照着女儿的话去做即可,以后我会给你解释的。”

    她的两个姐妹都出嫁了,大姐夫只有一个散官,大闲人一个,俸禄也不多,几乎没有前程可言。

    三妹夫出身倒是很好,吴王李恪的曾孙,成王李千里的孙子,可惜也不行,要不是靠着他那个叔父信安王帮助,他连当下这个右骁卫司戈也混不上。

    司阶、中候、司戈、执戟,谓之四色官,北衙四军和南衙十六卫均有设,正六品上至正八品下不等,清一色的宗室子弟。

    皇权是需要维护的,靠什么,就是宗室子弟。

    两个姐妹的教训,张二娘都看在眼中,听起来嫁的挺风光,实际不咋样,终究是小宗。

    她希望嫁入宗室的大宗里去,实际上李琩的身份,无疑已经是上上等了,可惜,他和圣人之间有一道跨不过去的隔阂,要是嫁给她,圣人恐怕连带着都看自己不顺眼了。

    而太子最顾忌和最厌恶的人,就是寿王,若是知道此事,他一定会阻止。

    那么做为哥哥,什么样的借口阻止弟弟娶亲,能恶心他呢?

    答案是据为己有。

    张二娘的野心还是很大的,她直接盯上了太子,当然了,要不是因为太子妃是众所周知的好相处,她也不敢有这样的念头。

    毕竟是做妾,主母太过于强悍,她顶不住。

    如今趁着这个机会,她想赌一把。

    而此时的李琩,也觉得有点不对劲,自己明明与张二娘不熟,这女人怎么好像有些针对她呢?

    直到身边的内侍王卓告诉他,宫宴上看到咸宜公主在张家的坐席呆了很久,李琩才算是恍然大悟。

    这个傻老妹,你这不是胡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