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天启年 » 第十一章 君臣商国事

第十一章 君臣商国事

    朱由校刚在暖阁坐定,林礼便走了进来。

    “杨大人来了?请他进来。看座。”朱由校随意吩咐着,一旁的内侍连忙给杨涟准备了座位。

    对于杨涟,朱由校还是颇为敬重的。天启皇帝的记忆里,对这个为自己前后奔走的老人颇为依恋,而他在后世了解到的历史上,杨涟也是一个党而不群的好官。

    做官很容易,做一个好官很难,做一个党而不群的好官更难。

    杨涟是这样的一个人。一心为国,几乎是一手拉着年幼的天启皇帝登上皇位;虽然是根正苗红的东林党主要人物,但他和那些站在干岸上远远望着的朱紫贵人不同,他的双脚踩在农民的土地里,站在大明的根基上,这个人说话做事是真的出于公心,而不是个人私利。

    大明为何而亡?亡在党争。党争,即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之争。

    早在万历三十五年之时,东林党几位主要人物之一,吏部尚书孙丕杨主持了一次京察。

    京察,即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标准之一,明初时朱元璋规定京察三年一次,而自弘治年间之后又改为为十年一次。

    此时的东林党领导人叶向高已经是首辅了。再加上一个蹦跶着入阁的户部尚书李三才,也是根正苗红的东林党。

    这下可让齐楚浙三党闹翻了天。好嘛,一个首辅,一个阁臣,还有一个正一边磨刀一边笑的吏部尚书!这一下可是让三党的人紧密团结了起来,一场绝地反击的风暴,也在波谲云诡的朝局上方聚集起来。

    万历三十五年,三党正式联合,万历朝的政治势力格局由“一强三弱”变成了“两极分化”,并且就把李三才弹劾下台了。

    万历四十二年,经过七年的努力,三党终于首辅叶向高一头顶回了老家。

    万历四十五年,又一次京察开始,主持的官员分别是湖北人郑继之、浙江人李志。

    一个楚党,一个浙党。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

    这个年让东林党人过的很不顺畅。叶向高去职,李三才去职,首辅换成了浙江老表方从哲,东林党一败涂地。

    直到杨涟等东林党人帮助明光宗顺利继位,又大力帮扶年幼的天启皇帝之后,东林党再次翻身,把三党压得死去活来,最终不得不投入魏忠贤门下,改头换面变成了阉党。

    不过自己肯定不会让这一切发生。朱由校微微勾了勾唇角,既然自己来了这个世界,就要掌控它!

    林礼带着杨涟进来了。一见到朱由校,杨涟便一丝不苟的行了最庄严的大礼。朱由校赶紧站起来,把杨涟扶了起来。

    这位老大人,当得起!

    杨涟赶忙站了起来,声音颤抖道:“老臣从未想过,皇上以少年之躯,竟能有清理国事,澄清言路的雄心。倘若先皇有灵,应当会很高兴吧。”

    在这个青年的影子上,杨涟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万历皇帝。一样的热血,有雄心,有魄力,有手腕。可惜..他也明白,如今的大明官场,早已不是嘉靖时期那样,皇帝还能轻松掌控官员们的日子了。

    官场上盘踞着两条恶龙,而皇帝手中却缺少一把屠龙刀。如果自己可以的话,我杨涟何惜此身!杨涟的眼中突然泛出了一丝决意。

    朱由校见杨涟似有所指,便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反正在他看来,杨涟也不是外人。

    “杨大人,朕欲把这大明朝的官员整个儿的翻过来,洗一洗,拾掇拾掇,看看哪些是干净的,哪些是浑浊的,到底谁是黄河,谁是长江!”

    杨涟心中早已了然:“皇上说的,可是东林?”

    “自然是东林。”朱由校答道。东林党,后金女真,国内的民变以及蒙古人——不久之后或许该叫蒙古八旗。这是大明,也是自己的心腹之患,这些心头大患不除,自己连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

    “以老臣所见,我大明朝最大的忧患,不在朝中,不在宫内,而在辽东,在建奴!朝中虽有党争,但官员尚能衷心国事;虽偶有民变发生,但各地督抚也是得力的;辽东!只有辽东!大明丧师十万,损将千员,自开国以来除过英宗皇帝北狩,耻辱莫过于此。”

    朱由校惊讶的看着杨涟。他不是杨涟肚子里的蛔虫,所以不知道面前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下了多大的决心才来找自己。

    他心底的感动几乎瞬间就要溢出来。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让大明在自己的手中变得更好,这个老人背叛了入仕几十年来的同僚,来向自己献出忠心,像是一颗毅然决然把自己打出去的子弹。父亲啊,你有如此挚友,wwwuuanshuom若是在天有灵也该安息了吧。

    “杨大人,今日朕也许该对你说一声多谢。”说着,朱由校向杨涟深深躬身行礼。

    这个老人像是父亲的兄弟一般,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分忧,那么道一声谢也不过分。

    林礼的耳朵灵敏的动了动,便赶紧领着旁边的几个小内侍走了出去,在门口把守着。自从干爹被赶去给泰昌帝守陵,林礼就变得谨小慎微,万分谨慎的他再不敢越雷池一步,尤其是听到那两个字之后。

    有的话只用说一次便足以振聋发聩。

    此时的杨涟早已老泪纵横。自己含辛茹苦,披荆斩棘地做的这一切,看来皇上知晓了。他不由得又想起了早逝的朱常洛来。要是泰昌帝还活着该多好...

    朱由校按住杨涟的肩膀,说道:“杨大人,你放心。朕心里有数的。熊廷弼应该已经到了辽东,不出一个月,辽东必有捷报传来。”

    看着杨涟双眼中的惊讶之色,朱由校笑道:“天机不可泄露。杨大人,到时候你就知道建奴并不是不可战胜了。现在我们君臣就静静等着吧!”

    的确,努尔哈赤现在也不觉得自己不可战胜了。他得到了消息,自己的老朋友,熊蛮子已经官复原职;而那位袁大人则是不知道被安排到哪儿去了。

    但是,自己在辽阳的安排也已经近乎成熟,只等爆发了。希望这熊蛮子不会发现什么差错吧,努尔哈赤这样想着。但是他自己也知道,这熊蛮子肯定会发现些什么蛛丝马迹,这也是他在多次被熊蛮子打败之后积累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