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昭帝本纪 » 第五十二章 心迹(二)

第五十二章 心迹(二)

    元琦的脚步声逐渐离去,景成帝端起酒杯,将杯中的酒液缓缓洒在地上:“冬儿,朕答应你的事情,朕尽力了。琮儿会好好地活着,她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背井离乡,这是最好的结果了,你也不能太苛求朕。”

    回应她的只有一片寂静。

    又过了许久,另一道脚步声渐行渐近。

    “母皇。”

    景成帝看着元琮。

    这几个月的起起落落,令她消瘦了不少,脸上也带着些许病态,只是神色举止依旧从容镇定。太女在她的教导下,长成了极具风骨的样子。作为皇族,她品性极佳,作为太女,她却是不合格的。

    景成帝神色有些复杂:“坐吧。”

    元琮坐在方才元琦的位置上。

    没有宫侍进来收拾,元琦用过的杯子还放在一边,地上潮湿的酒液赫然在目。

    元琮笑问:“母皇方才同三妹喝酒?”

    景成帝挑眉:“你怎知是老三?”

    “这里是父后的寝宫,陪母皇喝酒的,就必然不是哪位父君了。如今四妹六妹禁足,剩下的妹妹们,似乎还不足以陪母皇解忧,那便只能是三妹了。”

    景成帝叹了口气:“如今看来,的确是老三最合适。”

    “东宫的违制品,是母皇安排的吗?”

    景成帝抿了一口酒,声音中带了些笑意:“你如何得知的?”

    元琮也笑了:“因为手脚做的太干净了。不仅刑部和御史台什么都查不出来,三妹说,她央着棠父君把后宫筛了一遍,也是一无所获。前朝能瞒过刑部和御史台,后宫能瞒过棠父君和掖庭司,除了母皇,儿臣想不到别人。”

    “老三布的局也太黏糊了,朕不下一剂猛药,现在朝堂上还闹哄哄的不得消停。”

    元琮却沉默了:“以三妹的心性手段,不可能想不到这个办法的,可是她不敢。”

    元琦要忌惮的东西太多了。她知道元琮是景成帝的心病,又不敢用力太猛惹来猜忌,只能徐徐图之。

    想起了这一记猛药带来的后遗症,景成帝声音冷了下来:“没有这些违禁品,朕倒是不知道老四和老六,竟一心想着朕这个位置,连一点姐妹之情母女之情都不念,偏偏又没那个瞒天过海的本事。”

    元琮也有些难过。她对这些妹妹一直都一视同仁,没想到她们却想着置她于死地。她在东宫禁足期间,年长的几个妹妹中,只有元琦在外替她奔走,甚至不惜调府兵入城,担着谋逆的风险争取时间。

    “琮儿,”景成帝的声音闷闷的,“你想过清儿那样的生活吗?”

    元琮从自己的思绪中抬起头来,对景成帝突然提起来的话题十分不解:“大皇兄?”

    “清儿从小就是个坐不住的,这么多年跟着书忱在外面跑,人倒是稳重了许多。”

    元琮笑道:“小时候母皇南巡,大皇兄就说以后要看遍天下的名山大川。”

    “那你呢?你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吗?带着刘氏和萝儿一起。”

    元琮一怔,笑容凝固在脸上。

    自她降生起,就被册封为太女。太女意味着皇帝百年之后,天下都是她的,但是她却不会有机会如同元清那样,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山河。

    羡慕吗?

    元琮感觉到自己心跳极快,同时也明白了景成帝问话的用意。

    安排她的退路。

    “你父后临终前,嘱咐朕的最后一句话,让朕保你好好活着。朕给你一块封地,但是远离大周,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过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元琮沉默。她这样敏感的身份,即便远离大周,难保不被有心人利用。届时战乱一起,景成帝和新帝苦心经营的盛世就要破灭了。

    “朕知道你生在大周长在大周,骤然要远离故土……”

    “母皇,儿臣不是不愿意。”元琮知道景成帝为了给卫皇后的一句承诺,已经殚精竭虑,“儿臣这个身份,不论离大周多远,只要有人有心利用,都是祸患,倒不如让太女身故,断了源头。”

    景成帝一时间语塞。

    元琦为了报年幼时帮扶的恩情,不惜以身犯险,冒犯皇权。元琮为了新帝权柄稳固,宁愿舍弃皇室的身份。

    没有母亲不愿意看见女儿们手足情深,景成帝心中的郁结消散大半:“太女身故可不是小事,关系到诸多士族的命脉,卫家便是首当其冲,你可想好了?”

    元琮轻笑:“给儿臣一块封地,是三妹的主意吧。她能容得下儿臣这个危险因素,儿臣又怎么能陷她于两难?何况,儿臣并不是完全出于私情,这也是保证大周朝堂稳定的最优解。至于卫家,一门出两位皇后,地位直追当年的薛家,姑姑饱读诗书,该怎么做也无需儿臣指点。”

    景成三十年十一月二日,改襄亲王封号为“嘉”,另授宣政院院监,其礼部主客司郎中职位不变,依旧主理番邦事务。

    景成三十年十一月十日,命嘉亲王元琦主理除夕祭拜之仪。

    景成三十年冬至,嘉亲王元琦长女,年仅五岁的元宁,作出一首咏梅诗,得景成帝盛赞。

    桩桩件件都是昭示着,元琦是皇帝看好的下一任继承人,那么元琮的地位就尴尬起来。

    太女自东宫违制品后,便一直染恙,东宫的太医就没有断过,皇帝和元琦也时常前去探望,母女姐妹毫无隔阂的样子,令朝臣们有些捉摸不透。

    入了冬后,太女的病症似乎更重,没有半点好转的意思,成日里卧床养病,渐渐淡出众人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真正风头无二的嘉亲王。

    直到景成三十一年春天,太女才勉强“病愈”,重新出现在朝堂之上。

    可是众人的注意力已经被返程的船队吸引了。历时三年,出海船队终于返航,到达宋州盐榈港修整。

    景成帝调集耀州、桃州、沙州三州府兵,由嘉亲王调度,前往宋州护送。

    船队归来,曲家和江家在大周的地位更进一步。曲家是七皇女元珩的父族,这两年七皇女和三皇女的关系日渐亲密。江家更不用说,是三皇女的心腹。

    景成一朝,夺嫡的形势终于明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