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昭帝本纪 » 第四十一章 代价(三)

第四十一章 代价(三)

    百济使臣看着元琦的脸色,又加了一记筹码:“殿下知道,百济离大田,不过五六百里海路,快船朝发夕至,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而殿下,也会在鞭长莫及的时候,需要一点助力吧。”

    元琦不由凝眉。

    百济使臣的意思,是要在大周的夺嫡之争中站队了。可现在明面上,还是元瑾更有优势。

    “这是百济王的意思,还是使臣自己的意思?”

    百济使臣微笑:“小臣出身寒门,因着擅于见微知著,得到我王赏识,提拔入内廷。”

    这就是说,百济使臣自己身后便是百济王,没有其她世家的背景。那这站队,就是百济王的意思了。

    元琦还是不敢相信。

    “高丽先王在皇帝陛下登基之初占得先机,百济想要复刻高丽的崛起之路,必须更加大胆。相比于锦上添花,我王更喜欢雪中送炭。有价值的、不可替代的人,才能走的更远,殿下说对吗?何况,小臣两次出使大周,也看出些端倪来。殿下身后站着太女,而太女,又能影响到皇帝陛下的决定。”

    元琦这才相信,百济使臣所说的“擅于见微知著”而被提拔一事了。

    从扶桑的白银成色推断出大银矿,从太女和皇帝之间微妙的关系看出皇帝对太女不一样的保护,的确是个能人,同样也值得戒备。

    “宫中没有适龄的皇子,本王会向母皇进言,挑选身份高一些的郡主县主。”

    “如此,小臣先谢过殿下了。”

    高丽使臣是最后到达京城的,领队的是杨书忱。杨书忱领了高丽的官职,算作是使团的一员。元清不耐烦这样的场合,先一步进宫给景成帝和棠皇贵君请安去了。

    杨书忱拿出了高丽王太后写给景成帝的国书,高丽王驾崩,王太后欲立三女为新王,请求景成帝的册封。

    元琦看着国书,沉吟道:“我记得,母皇是希望荣安舅舅自立的。现在高丽的局势,荣安舅舅没有什么阻碍,现在为何提出要立新王?这个三表妹品性心思如何,大嫂可有了解?”

    杨书忱解释道:“高丽虽然是大周的藩属,但荣安舅舅以男子之身临朝,还是会引来非议,尤其是他和亲公主的身份,若是引起高丽民意反对,岂不是得不偿失?这位三表妹和我没什么太多的往来,倒是和裕丰走得近。我来之前和裕丰打听过,三表妹喜爱中原文化,对政事没什么天分,也没什么心思,倒也是个可以扶植的人。”

    元琦也是担心荣安公主立了新王,把控不了朝政,让景成帝在高丽的布局付诸东流。

    “二弟妹看人的眼光我是信的,既如此,我写折子上报母皇。”

    三国使臣齐聚京城,景成帝也收到了元琦的奏折。

    “扶桑的几个岛,你怎么看?”

    元琦被宣召到御书房奏对,这也算是正式入了皇帝的眼,为此,元琦做足了准备。

    “儿臣命人去打听了扶桑使臣说的那几座岛。那本是琉球周边的几座岛,是前朝的藩属国。前朝动乱,被扶桑趁乱占了去。现在控制这几座岛的扶桑诸侯,出自河野氏,是个不入流的小家族。但是这几座岛位置得天独厚,船队往来补给便利,这里因着海上贸易富庶起来。河野氏依附于扶桑的大家族藤原氏,算是藤原氏的钱袋子。而藤原氏势大,是扶桑王的心病。”

    扶桑王将这几座岛割让给大周,便是存着借刀杀人的心思。

    “儿臣认为,这几座岛原是前朝的藩属,扶桑王想用抢来的东西当诱饵,着实不厚道。不过,扶桑王若是愿意将北面划出一块贸易区,供船队往来补给休憩,这比买卖也不是不划算。”

    景成帝凝神听她说完,吩咐道:“拿舆图来。”

    青岚很快带着人,在景成帝的御案上铺开了一张舆图,不仅有大周的领地,连周边的高丽、新罗、百济、扶桑,甚至更远的金州都在其中。

    景成帝看着她惊讶的样子,解释道:“这是曲家的商队来往各地时,总结绘制的。”

    元琦心中暗叹,难怪历朝历代无数的皇商,只有曲家脱颖而出,以商人的身份入得朝堂,这份精巧的心思的确无人能及。

    “你看上了扶桑哪个位置?”

    元琦根据江家商队的描述,很快在舆图上圈出了一块地方。

    “儿臣听东靖候说起,前往金州的商队,顺着洋流北上,再逐渐向东。若是能在这里做最后的补给,船队的损失也能减到最小。船队返程之时,携带大量金银,安全乃是重中之重。顺着洋流返程,要在吕宋修整。这两处若是在大周手中,无疑是最便利最安全的。”

    “所以你早早就盯上了吕宋,现在又打扶桑的主意?”

    “母皇圣明。”

    景成帝轻笑一声:“什么圣明,朕老了,不如你们脑子转得快了。”

    元琦忙道:“母皇只是体恤百姓,不愿起战事。现在扶桑求和于大周,正是兵不血刃的好时机。”

    景成帝点头:“不错。扶桑王被架空,王权旁落,用一座港口,换取藤原氏的钱袋子,扶桑王会愿意的。”

    “何况,”元琦补充道,“扶桑北部的诸侯石井氏,依附于另一个大家族松平氏,同样也是扶桑王的心腹大患。同时削弱两大家族,扶桑王恐怕求之不得。”

    景成帝卷起舆图,示意青岚收好,又问道:“高丽欲立新王的事情,你怎么看?”

    元琦知道这是通过了景成帝的考验,但依旧不敢放松:“儿臣认为,荣安舅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男子之身登临王位,的确难以服众,日后也会被认作狼子野心,污了大周的名声。可若是高丽先王的血脉,真心臣服于大周,便可堵天下悠悠众口了。儿臣听说,三表妹喜爱中原文化,不通政事,还是要荣安舅舅多多教导的。二弟妹长居高丽,和三表妹私交甚笃,大嫂也时常帮衬着,总不会出大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