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昭帝本纪 » 第三十六章 机遇(一)

第三十六章 机遇(一)

    景成二十八年四月,草长莺飞,京城一片春意融融。

    江铮进了京,见了景成帝,又接了圣旨,成为了船厂督造。

    著书的人选也已经定了下来,崔振主笔,元瑜为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崔振年迈,主要的编纂工作还是元瑜来承担。

    江铮和元瑜有着些亲戚关系,将来又要共事,所幸应了元瑜的邀请,在九皇女府住了下来。除了陆府和循亲王府拜谢了一遭,其余时间江铮皆是和元瑜一起,打着请教的名义,留在襄亲王府。

    在京城盘桓一月,终于到了启程的日子。元瑜被良君请进宫去说话,只剩江铮一人留在元琦府上。

    “多日叨扰,铮不甚惶恐。”

    桌上的茶杯换成了酒杯,算是给江铮送行。

    元琦摆了摆手:“我真要以为你和江桓是一家人了,什么时候跟她学的这么说话。”

    江铮“哈哈”一笑:“我与岱旭是真的投契。”

    这也是江桓的本事,三教九流她都能称姐道妹。

    “罢了,平白多叮嘱你两句。”

    江铮心里知道,这才是重点:“殿下吩咐。”

    “船厂造船有监工,用不着你时刻盯着,若是有兴趣,多看看也行。船造出来怎么用,这才是重点。清宁船厂造小型船,多是战船。落入有心人手中,恐成祸患。”

    江铮敛了神色:“下官明白,凡战船调用,必将经过兵部和枢密院。但桃州总有些近水楼台的便利。”

    元琦笑着点头:“不错。桃州近安南、真腊、吕宋、柔佛,是海船进出补给、出航停靠的地方,人多必然容易出乱子。平日里多要靠当地府兵,不到战事起,多用不到兵部,那都是礼部的事情。”

    江铮在京城一个月,听说了不少朝局的变动,包括这位襄亲王殿下惹怒了皇帝,卸了她船厂督造的任,拟改迁往礼部,这才有了自己的机会。

    现在乍一听到这番话,江铮立即心如明镜。惹了皇帝不快或许有,但迁任礼部并不是责罚,反倒像是这位殿下自己谋划来的,依旧将桃州的事情握在手中。

    “多谢殿下提点,下官明白了。”

    和聪明人说话,元琦也乐得省心。

    江铮并没有因着和元瑜的关系而倒向元瑾,也没有因着陆郎君的关系保持中立,对局势看得很明白。交好别人的同时,知晓元琦才是她顺利上任的关键。

    经营了大半年的地方,总不会因为一个不知根底的人,就拱手让出,多的是架空她的办法。江铮自己知情识趣,元琦才会暗中帮她一把。

    景成二十八年五月,礼部主客司郎中秦辉任满,吏部考评优下,迁任户部司郎中。礼部尚书杨茵向景成帝推举,襄亲王元琦接任礼部主客司郎中。

    元琦离京前是工部水部司郎中,虽然没什么实权,但好歹是个有油水的肥差。主客司就是妥妥的事多不讨好,做的好了是应当的,做的不好便丢了大周脸面,要被问罪责罚。

    原主客司郎中秦辉,出身寒门,若不是有个儿子是八皇女元珃的正君,还坐不到这个位置上。元珃的父君姚氏,依附于元琅的父君德君,才勉强有一分宠爱。秦辉的儿子嫁给了元珃,自然也就是元琅一派的人。

    但她还有个女儿秦明宇,是太女元琮的伴读,更应该是太女一派的人。中途改换门庭,使得她身份尴尬,这才在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位置上做了这么久。

    元琦被指接了这个位置,还是礼部尚书杨茵亲自举荐,不少人推翻了之前二人和睦的猜测,不知这二人是否另有打算,抑或是杨茵借着这个机会,替太女“清理门户”。

    景成帝对于这个女儿,虽说不上多喜爱,但在桃州半年,她的表现还是很令景成帝满意的,不至于如此苛待她。

    可自从暗卫关于卓氏死因的调查送到了御前,景成帝止不住地齿冷。

    能对枕边人痛下毒手,将来对于姐妹们又会如何?甚至于对她这个母皇又会如何?这勾起了景成帝某些遥远的回忆。

    元琦带着一纸任令,去礼部走马上任了。

    主客司,掌诸番朝见之事。

    大周兴盛之后,前来朝见的番邦之人不少,但不是所有来使都有分量让景成帝接见。所以主客司时常要替皇帝接待使臣,甚至还要处理一些番邦之间的纠纷。

    夏天的时候,再次启程前往金洲的船队,从瑞莲码头起航,向东而去。

    令元琦意外的是,江桓也跟着船队一起走了。

    在普通人眼中,金洲路途实在遥远,一来一回要一两年的时间,路上诸多凶险,稍不留神便会丧命。

    江桓在中原财大势大,又成了元琦的左膀右臂,可谓是如日中天。将来若是元琦顺利登基,像曲亦瑶那样从商人挤入士族,也不是不可能,实在没有必要以身犯险。

    江桓给的回答是:“都说金洲遍地是金子,眼见为实,不去看一眼,我将来怎么决定江家的船队要不要下大本钱打通商路?”

    她执意要去,元琦也不拦着。

    更令元琦惊讶的是,江桓在中原的产业,都交给了江铮代为打理。这二人才认识半年,而且瑞莲江氏和金陵江氏,五代之内真的没有半点关系。

    江铮也笑着解释:“岱旭说,路途艰险,万一她不能平安回来,这些产业都是她自己挣下的,不愿平白便宜了江家人。”

    元琦自己没有体会过,这种可以将全部身家托付的友情,着实不能理解。

    好在江铮虽然出身士族,但是做事手段并不刻板,和江桓比起来毫不逊色,也不至于让元琦无人可用,甚至身份上比商户出身的江桓,有更多便利。

    景成帝御驾从避暑行宫归来,刚过了中秋,元琦等待多时的机会来了。

    景成二十八年九月,高丽传信回来,新罗百济联合扶桑,在边境处再起战事。

    高丽二十多年紧随大周,国力强盛,面对三国联军丝毫不落下风。

    然而,到了九月中,高丽忽传急报,高丽王太后病重昏迷,高丽王遇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