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被演义尘封的三国英豪们 » 第一章 山雨欲来

第一章 山雨欲来

    中平元年(184年)灵帝持政,多年平叛终有成果。此刻看似天下太平。但这来之不易的太平,却因为一次微不足道的告密,而付之一炬。

    年初的一个平常夜晚,一人风尘仆仆连夜入宫面见圣上。这本来是件稀奇事,但这两年却已见怪不怪了。各地的平叛捷报接连传回,灵帝不由大喜。时常连夜接见,以正国威。

    而灵帝也以为天下太平,早于光和元年开西园明码标价地卖官。以此充实国库。到现在已经七个年头了,但这天下不但没乱反而还真更太平了。看似皆大欢喜。然而灵帝不知道的是,他这一手可真是顺势把逆贼们名正言顺地推上了官位。

    “平身吧!爱卿这次是从哪带来了喜讯啊,可是巴蜀那些蛮人被彻底清剿了?还不快快上报。”接二连三的捷报早已将爱财的灵帝冲地有些飘飘然了。谁都希望被后世评为一代中兴之帝,灵帝自然也不是例外。更何况他接手的汉朝几乎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了。

    “谢陛下,臣不胜惶恐。臣乃冀州贼首张角名义弟子之一。姓唐名周,此来本是联络司隶地区内应。但下官潜伏贼营多年,现万事具备。自有要事相告!还望陛下寻一隐蔽之处,这宫中现在可一点不安全。”但唐周可没那时间恭维圣上。东窗事发只在朝夕,他深怕灵帝被扫了兴致将他逐出宫门。

    “哦,竟有此事。允,爱卿随朕前来。”说皇帝不爱这个国家是不可能的,对皇帝来说整个国家都是他的私有财产。财产受到损失怎么可能不上心呢。更何况有人还想要他的命,昏君更多的时候是无奈。中央权力已然架空,他更不可能有机会赐死无过之臣。若不是命中注定,否则实难名正言顺地夺回实权。

    当汉灵帝带着一干人等走入偏殿之时,谁都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而天下太平也就此正式变成了一句戏言。

    不久之后,朝中巨变。众常侍中,封谞、徐奉等人即刻被捕当众车裂而亡。而朝中大小官员同样被彻夜排查,抄家斩首宁错不放。闹得举国上下人心惶惶。

    与此同时城中禁卫连夜封锁周边,大肆抓捕太平教众。司州大方首领马元义等人接连被斩。消息自然迅速被传回冀州巨鹿郡张角本部,张角被逼无奈只得提前起义。一时风云大作,群贼并起举国震惊。谁都没有料到他张角的手下竟然已经遍布天下十三州。

    与此同时,在司州的另一个地方,河东郡杨县。一位名叫徐毅的十七岁少年却和他的父亲争吵了起来。

    “父亲!孩儿不小了!此次父亲随董太守出征剿匪,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回来。孩儿听说西北那边羌人又跳出来造反了,太守大人肯定要被调回西北平乱。到时候父亲您再一跟去,又不知是何年月才能班师。孩儿也想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如此机会有何不可!”

    “哼!小屁孩,你懂什么是打仗吗!为父就是因为知道后边肯定要随你仲颖伯父调回西北才不让你跟着的,如果只是平叛就算你不愿意我也要拎着你上前线!但你知道跟羌人胡人打仗是什么概念吗!说白了就是让你去送死,输一次就是死!绝无可能留下哪怕一个活口。为父等人多少次九死一生才从死人堆里好不容易爬出来,你个小崽子认为我有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再走进去吗!”徐荣气的直接摔碎了手中的杯子,刚要扬起巴掌但不知为何又放下了。

    “算了明天是你弟弟诞辰,不打你了。给我滚出去练武,你的斧头今天才劈了多少下别以为我不知道。看看你弟弟,练武比你可勤奋多了!还有,记得练完去太守府把文优先生请来。是时候给你弟弟也预先取个字了,这两年实在不太平。别到时候上了阵连个字都没有,岂不是被对面笑话。等你们正式及冠,为父再则个日子为你们举行冠礼。好了,现在赶紧滚!”

    “诺。。。”我悻悻地走了出来

    缓步来到门外,拎起原先随意靠在门旁的大斧略显无奈地回到了庭院之中。伴随着一声声怒喝,随之映入眼帘的自然是我的弟弟,徐晃。他今年一十有五只比我小两岁,一出生就在杨县。而我则是在并州出生的,有幸比他多去过一个地方。

    论武功我俩不分伯仲,但我可比他大两岁。很多时候还是觉得有些丢脸的,但也不觉着嫉妒。毕竟弟弟他练武确实比我用功多了。我俩用的都是父亲传下来的一柄开山巨斧,这一套家传斧法更是世间少有。活到这么大除了我等父子三人外再也没见过有人使用巨斧了。

    父亲说在他的老家幽州那也有人使这套斧法,但是北方的那些胡人蛮子的一手马术使得出神入化,他们有些竟然可以连缰绳都不要,一个马鞍就足以纵横沙场。胡人那诡异的骑射之术更是让他们防不胜防,这巨斧本就难以抵挡流矢用的人自然是越来越少。

    但是父亲却无比喜爱这套斧法,一直舍不得放下。实在无法,只好离开家乡四处游历起来。但不知是否为命运使然,离开了东北却来到了西北。随仲颖伯父南征北战数载,四处平乱终于熬出了头。而仲颖伯父被册封为并州刺史,父亲也终于有机会停下来一段时间不用再在尸山血海里厮杀了。

    伯父一高兴就到处给父亲他们撮合关系,那段时间董府天天都是喜事。父亲自然也是没有逃过,而我也正是那之后出生的。

    可惜没两年,又是一次党锢之祸。这回伯父也没能逃过,虽说朝廷没敢动他这个平羌功臣,还特意提拔了一下。但实则明升暗降,从并州刺史变成了司州河东郡太守。既没能登上朝堂,又没能镇守一方。河东说起来好听乃天子脚下第一郡,但说白了就是功德到头了。如果没有大变故,这一辈子可能就彻底困死在这了。仲颖伯父为此也郁闷了好久,这不一困就是十五年。

    伯父一身勇武都快养成肥膘了,但奈何政事缠身实在没时间练武。不像父亲,平时除了巡逻练兵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钻研武艺阵法,偶尔有剿匪任务才离开数日。但天子脚下这种事实在是太少有了,根本没办法拿出什么政绩来。

    当我漫不经心地向太守府走去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董伯父为了等这天子使臣一句出征平叛等了多少年。当我好不容易来到董府,却看着那张灯结彩的景象有些发愣。不是去平黄巾贼吗。。。怎么看上去跟升官了一样,但随即也就不在意了。我只是来请文优先生去给我弟弟取字,这与我又有何干。

    不多时就见到了在内院同董伯父分析局势的文优先生,说明来意后伯父自是大喜。但出征在即军情为重,只好先叫我在府中随意逛逛他随后就来。完成任务后终于舒了一口气,趁此机会就在董府中闲逛了起来。虽然没怎么见过董太守干别的事情,但他这子嗣可是真心奇特。一连三胎皆为女身,但再往后不管他如何努力都再也生不出来了。前些年终于喜得一孙,然而也是女身。连董卓自己都大感惊奇,但好在还有宗族子弟。

    府中女眷们都在为出征一事布置庭院。三姐妹自然是都见到了。不说国色天香,毕竟年岁十七见识太少。但在河东这十五年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女子来看,却也称得上人间绝色。但董伯父常年征战西北就算是女儿也多少懂些武艺,至于这符不符合大家闺秀的标准就实在不得而知了。不多时一名小女孩从厢房中跑了出来,后边跟的家仆可一点不少。一看就知道是董家大小姐了。一见此景吓得我立马溜出董府,这大小姐可一点不好伺候。前边几年看我们是家臣子嗣没少找我们麻烦,大家见着就躲生怕被她逮到。

    至于为什么叫董仲颖伯父,自然也是因为子女。董卓一生未能有子,就特别喜欢四处收一些义子,断断续续地就多出来一大群。而我们这些下属的子女自然也逃不掉,虽然不用叫其义父但是一句伯父还是少不了的。但说实话他对其中大部分都不甚满意,毕竟河东之地远离战乱这些小子又怎能真正得到西北虎狼的赏识呢。

    抱着斧子蹲在门口,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略微有些出神。父亲不让我随军出征,却给我和弟弟都安排了一个河东郡的公职。这实在不是我想要的,难道我真的要在这河东混吃等死到二十岁吗。。。一想到此,不由得有些心烦意乱。

    “原来你在这呆着啊,走吧。在下正好有要事找你父亲商讨。看得出你有心事,但我想我可以顺道解决你的困扰。”一袭儒生打扮的李文优来到门外,看到了站在这里百无聊赖的我,自是微微一笑。我不由得一愣,我可什么都没说。就算是我父亲也很久没去董府禀报了。他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不由得感到有些好奇。我倒要看看他会帮我解决些什么事,边走边琢磨着不知不觉就又回到了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