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京剧名角之杨小秋传 » 第九十七章 谥号

第九十七章 谥号

    最近京城好像非常平静,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

    可没过几天,突然一件让京城百姓,甚至让整个中国的普通民众高兴的一件事情传来。

    特别是那些爱国志士,就差放鞭炮庆祝了。

    原因自然是荣禄死了。

    荣禄是谁?

    荣禄是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华。

    在八年前,他就已经时任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还推荐了袁世凯练新军,即“新建陆军”。

    在戊戌变法期间,他因反对维新,慈禧太后特命光绪帝授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权倾一时。

    后来又助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镇压维新派,捕杀谭嗣同等,因功入为军机大臣。

    在义和团运动中,他也多次镇压义和团。

    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荣禄此人在朝堂上,很多时候,他说的话比皇帝的还要管用。

    这就是荣禄了。

    历朝历代中,当臣子的人说话比皇帝还要管用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此人的狼子野心了。

    他死了,若不是因为清政府如今还在,大家都要放鞭炮庆祝了。

    朝堂上,大家也在为荣禄死后要封什么谥号吵翻了天。

    有的人自然是极力推崇这位大臣,要表彰他为大清做出的不世之功。

    只有少数几个人,在朝堂上发表了抨击荣禄的言论,然后,然后自然是被拉下去砍了。

    这几个年轻人,一点眼力见都没有,也不想想荣禄是何人。

    那可是慈禧的宠臣!

    在民间早有传言,说慈禧太后在未去给咸丰皇帝当妃子之前,荣禄和她的关系就不清不楚。

    这也是大家揣测慈禧太后和荣禄关系不简单的原因。

    不过是与不是,慈禧太后自己才知道,又不可能对外宣扬。

    倒是有两件事情是真的,那就是在咸丰十一年的时候,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祺祥之变前夕,荣禄一直在保护慈禧太后。

    第二件事嘛,就是荣禄死的时候,这位慈禧太后大哭,还说了一句再也没有人会像荣禄对我一样忠心耿耿了。

    里面的门道,真是不足为外人道。

    所以那几个年轻的官员不懂得审时度势,也不把民间的传言当回事儿,慈禧太后只砍了他们的头算是小事儿,没有牵扯他们的九族,也只怕他们也在九泉之下,也该庆幸了。

    只是假钞案一事儿,清廷能够放了几个日本人,在荣禄死后,就为了谥号就杀了几个朝廷官员,也不愧是清廷。

    窝里横得飞起。

    对外啊,那骨头软得哟,跟没有一样。

    杨小秋也在关注这个事儿,主要是他比较感兴趣。

    他其实对于荣禄死了,也拍手称快。

    他知道谭先生等人的大义,所以想要迫害他们的一定就是坏人,而且这位荣禄大人平身,杨小秋还真的难以找出一件能够让他敬佩的事儿。

    那对慈禧太后忠心算不算?

    别了吧!

    不为百姓考虑的人,而是想着如何揣测上意,懂得该如何去讨好迎合慈禧,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的人还真的死不足惜。

    慈禧太后杀了几个让自己不舒心的家伙后,自然没有人再敢说荣禄生前的一句不是。

    他荣禄,就是大清朝的忠臣。

    那叫一个忠心耿耿啊!

    你不服都不行。

    话又说回来,究竟是对大清朝忠心,还是对慈禧太后忠心,这大家还是能够分清楚的。

    大清朝是爱新觉罗的天下,可不是他叶赫那拉氏的天下。

    若是对大清朝忠心,只怕荣禄早就该死几百次了。

    可惜,大清朝虽说是爱新觉罗的天下,可掌权的却不是爱新觉罗。

    这说明什么,说明兵权的重要性。

    只是啊,慈禧太后虽然也有几分本事,可却上不得台面。

    想想武媚娘,武皇武则天,那是何等的气魄。

    当然,她终究也不配和武皇相比,她做的这一切事情,后世人不知道会不会对她唾弃不止。

    那没有她,大清朝能好吗?

    谁知道呢!

    历史是像车轮一样不断往前走的,如果真有一天,有一个新的政权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还得感谢这位老佛爷一声。

    朝堂上最终也给这位荣禄大人,定下了他的谥号,那就是文忠。

    所谓的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谥号起始于西周。

    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用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号分别是上谥、中益和平谥。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下谥”之“恶谥。

    文的意思: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

    所以文忠二字加起来,几乎是就是说荣禄是有着不世才华的大忠臣。

    而谥号一般是由皇帝来赐的,如果光绪帝赐的话,只怕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了。

    可光绪帝好像确实不是一回事儿,也没有人当他一回事儿。

    慈禧太后赐予荣禄文忠这个谥号如何,就算是赐给荣禄文正谥号又能够如何?

    大不了,就多杀几个人。

    在大清,慈禧想要杀人,好像连理由都不用。

    因为,她就是道理,她也是天理。

    谁让皇帝不掌权呢!

    好像也怪不得皇帝,皇帝也想掌权啊!

    可皇帝也没有权利可掌啊!

    那光绪帝是不是历史上最悲剧的皇帝啊?

    也许吧,也许历史上还有皇帝和他同病相怜,可皇帝当到他这个份上,也怨不得他。

    只是荣禄的谥号为文忠,天下的读书人一片哗然。

    就荣禄,他也配?

    当然,他也配三个字只能够在心里说说,若是说出去,只怕脖子上的脑袋就要搬家了。

    还想要在清廷管理的土地上活着,就要学会卑躬屈膝,不仅是对达官显贵卑躬屈膝,还要对入侵者卑躬屈膝。

    你看,多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