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子风的随笔 » 杂谈(九)——读《超感》有感

杂谈(九)——读《超感》有感

    看这部电影之前,看了好些剪辑,我知道看这部电影肯定会难受好几天,但我最终还是点了进去……幸好那天晚上edg赢了。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说男主是温柔的人,但实际上,在我看来,他只是个空洞的人。因为我自己是这样的人。身边所有人都说我是个文气温柔的人,但其实不是,我其实是个暴躁色欲的人。我只是空洞迷茫而绝望,于是显得温柔。我们这样的人不是温柔,而是没有生气,是死寂。

    电影到最后男主也没有得到救赎,电影基调跟现实基调一样,因为现实的人基本不会得到救赎。学校没有变得更好,还是被拆除了;胖妹没有得到他的帮助,她爸爸也没有体谅她,她自己也没有救赎自己,吃了毒巧克力而自杀了;路上带回家的年轻的妓女最终还是确诊了艾滋,回去了她不愿回去的家;罪恶源头的外公也死了,或许唯一的安慰是男主代替妈妈原谅了外公,外公是唯一一个有救赎的人,只是他也死了。男主没有人来救赎他,他的生活没有从灰色基调变作彩色基调,像正常生活一样不随谁的意志而稍做改变。我也总是希望能出现个女人拯救我,但实际上人哪能拯救别人呢?生活是只有小时候这样,还是一直这样?一直是这样。

    人也许只能自己拯救自己,但实际上,人又怎么能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拽起来呢?项羽也没能做到。人无法拯救自己。

    或许死亡是暂时解决所有痛苦事情的最好办法。也确实是这样。因为这样可以把所有的痛苦都让别人去承受。人不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于是人啊,得承受着自己的痛苦,生理的或心理的,沿着生活一路走下去,活着,而不能把痛苦留给最爱的亲人朋友去承受。我把这个叫做责任。人长大的过程,就是承担责任的过程。于是人生只有无穷尽的承受,无穷尽的痛苦。

    电影里的悲剧来因都是家庭,然后妈妈早早死去。我希望是我解读错了。男主的心理压力极大;他的压力很大,他压抑着自己,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就像一个被撑到了极致的气球,随时会爆炸。胖妹是个艺术世家的孩子,但她爸爸不认可她的艺术审美;她很有天赋,但她爸爸认为,她所创作的都是垃圾;加之她很胖,总是被人羞辱——如果她爸妈能稍微理解她一点,或许她就不会绝望自杀。妓-女或者说是女主,她不是没有爸妈,没有家庭,而是没有人管她。各个家庭有不相同的境遇却有相同的痛苦。电影里男主独白有说道:爸妈是第一次做爸妈,没有经验,所以请大家有经验了再做爸妈,最好不要在家庭里试验。而用另一句话来言说家庭的重要性就是,有的人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而有的人可以用童年来治愈一生。

    这两天见到另一个事,于是记起电影的另一个重点来,教育问题。一个小年轻,约十七许,关系是同村而共先祖的侄儿,他不想再读书,已经出门去打工一年了。我想不明白,都2022年了,为什么还会有人不想读书而想年纪轻轻的出去挨社会毒打。站得稍微高一点,看着那些年轻人因为贪玩心性或是因为幼稚的想法而放弃学习,是一件极端痛苦的事;看着他们自愿陷入囫囵泥潭,无知而堕落,你伸手去拉,他们只会吐你一口口水。教育于个人而言,是仅次于活着的重要性的;教育于国家而言,是一个国家能成国之后,最重要的。有了教育才有其他,人有了教育才有进一步的发展,国家有了教育,才有了后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