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子风的随笔 » 随笔(七)——奶奶的生日宴

随笔(七)——奶奶的生日宴

    昨天奶奶生日,我便终于在宅了九个月之后离开了家,坐上了九个月没坐过的车来到了奶奶这边。昨天来为奶奶庆生的都是些亲戚,只是人叫往年要少了很多,我们这一辈的陆陆续续都已经出去工作,没有工作的也都已经开学了,虽然还是很热闹,但我感觉人少了些。

    大家忙忙碌碌地准备晚餐,小姑他们在准备吃食,我们在闲聊准备肠胃。来庆生的人中有一位四五十岁的远房伯伯,关系是姑婆家的孩子,他这人很有亲和力,我便与他谈论了许多。其实在闲聊时,我在心里惊叹过自己这么自闭内向的人能与他这样的人做到这等程度的交谈。或许他还有可能说我外向能说话呢。

    他的五官不便细说,但是有一点值得一提,他的嘴巴两边有一点浅浅的笑痕,就算是他闭着嘴巴不说话,就能给人一种他在笑的感觉,而当他说话或笑时,那便给人更明显的亲切感和笑意。往常有人与我言说自己很有人缘很有交际时我大多是不怎么相信的,嘴里应和时心里不以为意,但这位伯伯这么吹嘘自己时我却觉得确实是如此。

    因为二哥读研时学的是法律,而他与二哥要更熟悉一些,所以我们一上来谈的就是法律。他说到,法律不过是为了维护统治者官僚有权有势的人的权益,满满的都是社会的黑暗面和被社会毒打的中年人对这个世界的体悟。而我与他言说,那是古代的法家,法家是为了统治者的权利和中央集权而出现的,法治与法家是不一样的,法治是为了保障所有人的权利而设立的。

    这话一出口,便让他以一副看愣头青的眼神看着我。其实我也知道我说的话是没有被毒打过的义气之言,但我确实是知道,这就是法治该有的样子。或许我们没有为这个国家的法治和制度做过什么,但确实有人在做,有人在保证法律的完备性和公正性。

    他说没有人是公平,没有法律是完美的,还用我与妹妹同时犯错,父母会因为喜爱而必定处罚不一为佐证。我说我知道这个情况,也知道世界是黑暗的,但是却不能因为这个世界黑暗而不去使法律完善,因为人不能绝对公平,法律却能公平。

    说到这里,他便不想与我谈论这个话题了,我一副愣头青的发言与他看透社会本质的成熟实在是相背。

    然后便喜闻乐见地谈到了耍朋友结婚这样的话题。他说我这个年纪确实是到了该找女朋友的时候了,不能因为要学习工作而荒废。他的亲切实在是叫人感觉信任,我便难得的与他言说了心里话,我与他说,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找女朋友找老婆都是要用来过一生的,哪能够随随便便呢?一个不喜欢的人天天与你生活在一起,岂不是给自己找罪受。不喜欢的人我看一眼都觉得眼睛痛。所以一定要找一个自己爱的。

    他照例是以他丰富的经验教育我,不,现在想来是在教训我,他断然说道,是不可能找到完美的。时间、距离和物资,就算是再了解再相爱的两个人,一旦有一丁点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一定会出现裂痕。他举了好多例子,说的我哑口无言,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就是他说的那个理。奶奶说,两口子过活就是将究忍让。

    我最后说出了极其愚蠢的仅有年轻人和理想家会说的言辞,不论是法律还在找老婆,虽不能达到完美,但却不能不向那里奋斗一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无情地击碎我的梦想,一定达不到。我说不过,心理却阿Q似的逞能,我还年轻,我还有无限未来。

    写到这里,我却是要告诉读到这里的人。实际上,对于找一个能与我分享一生的人这件事,我早就放弃了啊!我无数次的想着要孤独终老。而且早就意识到,如果一个人要是不结婚,那将会空出无限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

    最后,他以一个之前爱打游戏的少年奋发图强逆袭的例子开启了人是受内因还是外因的影响更甚的话题。他认为人始终是要立志的,一个人要成功成长,始终是要他自己内心有那一种劲。人受内因的影响要更甚。

    这样的绝对的论调,不论是在哪个领域,最终多是要被驳斥的。这个世界喜欢折中,喜欢混合,喜欢糅合两种极端的理论这样的事情。而对于人到底是受内外因那种影响更甚,相对于前两个话题,终于是我真正了解的话题了——近来我背的头秃的东西,就是它们。人肯定是受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的。我认同他的观点,但同时举了另一个例子,一个人要是待在一个都爱学习的班级,那么他肯定是会被带动着去学习,一个人要是待在一个爱玩耍爱打游戏的班级,那么他肯定也是会无心学习的。说这段时我理由气势都很自信,他便听的仔细,或许没有偷偷在心里嘲讽我。

    这是一个有能力有经验有亲和力有魅力的大叔,我这样的自闭少年都与他谈论了许多。除了上面絮絮叨叨说的,我们还说了游戏的利弊。他看到了太多被游戏拉入深渊的孩子,便肯定地认为游戏有害无益。我却告诉他游戏本身是有益的,游戏是孩子智力发展思维逻辑发展有帮助的重要元素。这也是我正在学的,便告诉他电子游戏只是游戏的一小部分而已,有害的人而不是游戏。我们还说了老人和孩子的心理教育,他只是言说老人孩子的钱更好赚,我却一本正经地告诉他,老人的心理抚慰和孩子的心理教育建设极度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