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综穿之吾愿有涯 » 青玉桉(6)

青玉桉(6)

    “但见他威武纠纠志豪壮,但见他英姿勃勃气轩昂。力拔五岳男儿像,凛然正气情激荡。居深宫养筑他模样,红叶空塑俊东床。前番梦寻今朝偿,眼前正是梦中郎......”(1)

    固城虽在南地,自有风俗,但当年从北边来得不少权贵依旧还是习惯听乡音。途经戏园子,伴随着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里面传出悠扬的秦腔,唱得正是那桩改编过的旧事。

    他们这次冒险到固城,为的是去师伯给他们编造身份的地方去看一看,有没有师伯留下的线索。

    悬玉不乐意听这种戏文,带着帷帽走在前面,一步也没有停留。

    郁青倒是一身简单的装扮,她这身子本就年少,没怎么发育,又惯常穿悬玉少年时留下的衣服,看着倒像谁家的小公子。好奇的看了眼戏院的方向,便追上了前面的兄长。

    没走远便能听见,似乎有人砸了场子,那戏并没有继续唱下去。

    现代人拿着身份证买了票,就能到任何地方去。但在这个年代,一个人要出门进城都是需要‘过所’的。

    尤其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各地对自己治下的人口都格外重视,毕竟人要是都跑了,谁来种地?打仗的时候谁来充军?

    因此,申请‘过所’也很麻烦,先向本乡里甲申请,再呈报州县审核,核准之后发给‘过所’。每份过所上面都会标注你的注明姓名,年龄,住址,出门原因,出去和返回的时间,一旦没有按时回来,就按偷渡论处,自己被抓了少说也得打个几十大板,还可能连累全族。

    ‘过所’这制度这二十年来在北方那边算是已经崩坏了,毕竟胡人并不兴这一套。但在相对太平的南晟,尤其是固城,这个制度执行的还十分严格。

    按说他们当初在山上,即便没有身份证明,但若将来要去南晟,也大可以用北地逃难而来的身份。虽然难民身份低人一等,但却比冒险捏造一个身份来的简单方便。

    也因此,悬玉觉得师伯特意将那两份‘过所’带给他们是着什么深意。

    过街穿巷,很快就到了‘过所’上身份所在的地址。

    一间两进小院,正门、后门都没有标识,离主街不远,离闹市不近,看着有几分闹中取静的清幽。

    悬玉上前大大方方的扣了门,开门的是个佝偻老者,眉眼带笑的问着:“贵人找谁啊?”

    悬玉的声音压了压,道:“蔺长明。”

    那老者努力的挺了挺背,见悬玉带着帷帽,便将视线越过他,看向了郁青,只一眼,便立刻让开了身子,拖着腿退了一大步,迎了两人进门,提高了几分声音,让过路的人也能听见,道:“是公子回来啦,老奴老了,老眼昏花啦......”

    一边说着,一边把门带上,隔绝了外面的实现。再转头时,目光便直直的落在了郁青身上。

    他的眼神实在让人忽视不了。

    郁青这副皮囊的样貌长得很是周正,龙眉凤目英姿勃勃,却又被几分稚嫩中和,因而看起来格外清异秀出。就连脸上那块褪不去的烙印都像是恰到好处的妆点。

    悬玉长得更好,但他带着帷帽,别人并不知晓。因此一路走来便有不少目光落在郁青身上,惹得她好几次也说要带面纱。

    但两人出行,一个人戴还能说是病了,两个人都戴便显得有些鬼祟,引人注意。

    只是路上那些人的目光,和眼前这位老者的目光,显然是不一样的。

    悬玉也看出了什么,直接问道:“老人家认识我师妹?”

    郁青有些莫名心虚。

    在她看来,这个老人家眼中流露出的惊喜、激动,太象是看见了故人。

    但老人家却摇了摇头,洒脱一笑,道:“女公子骨骼精奇,是个练武的奇才,若非已有师门,老夫真想将你收入门下。”

    郁青和悬玉对视一眼,心里有些不信这老人家的话,但悬玉却似乎信了,做了个揖,道:“老先生若愿意,何方指点?”

    两人说完都笑了起来,各自心满意足的样子,看的郁青莫名其妙。

    老人家姓刘,年过七十,年轻时在一户大户人家为奴,据说主家的人都遇了害。几年前遇见了蔺师伯,对方见他孤身一人,又带着伤,就将他救了下来。为了报答蔺师伯,老人家答应他替他守在这里,等着这间宅子的主人过来。

    他给了悬玉一把钥匙,至于钥匙有什么用,又是哪里的钥匙,他一概都不知道。

    两进的院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悬玉精通奇门遁甲,机关傀儡,如果院子里有密室暗道,一定是瞒不过他的眼睛的。但他在宅子里,里里外外找了几天,也只证明这只是一间再普通不过的房子。

    蔺师伯将刘老带到这里以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

    似乎让他们过来一趟,就只是为了让他们从刘老的手中拿到那把钥匙。

    没有其他线索,悬玉也不准备久留。

    因为刘老的过分‘关切’,所以悬玉说要走的时候,郁青立马收拾好了行装,一刻也不准备停留。

    即便是这几日,那老人家对她恭敬如主,亲近如子侄晚辈,又严厉如师。

    刘老看着行将就木,还断了一条腿,路都要走不稳了,但却是个实打实的高手。即便郁青这样被师父和师兄夸过许多次的练武奇才,在他手下还有许多要学的。

    似乎知道他们不会在这个地方久留,那几天的时间,刘老几乎是不遗余地的在打磨历练郁青的身手。

    硬生生的给郁青练出了一身一流高手对敌时才有的条件反射。

    对于这件事情,郁青收获颇多,但也受苦颇多,师兄倒是喜闻乐见,直说前路艰险,她能有更多的防身本事才是最好的。

    以至于临走的时候,师兄还认真的跟刘老行了谢礼。

    并在看出刘老对郁青的不舍时,主动退避。

    刘老没有和郁青说太多的话,就像这些天一样,他大多都是默默的,除开最初不加掩饰或者说难以掩饰的激动。之后的每一天他都是肃然的,冷静的。

    他给了郁青一本册子,里面是南北各家一些武功的路数和以郁青身手为基础研究的破解各家武学之法。

    墨迹未干,显然是这几天夜里趁着郁青休息以后,熬着夜写出来的。

    郁青前世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没有被年长之人善待过,即便是这辈子的师父,对她也是客气有余,亲近不足,大抵收她为徒也只是应了师兄的恳求。

    在刘老这里,她第一次感觉到了长者的慈爱。沉重的让她有些不敢伸手去接。

    转身离开时,她听见苍老的声音里不舍的哽咽,“小主子,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