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石门传奇 » 第六十三章 石门和西子 大婚

第六十三章 石门和西子 大婚

    今天,石门家的大石拱门上,贴上两个特大的大红色双喜字。

    大石拱门上方中间,挂着一朵用大红绸缎绢的大红花,红花的两条长长的飘带中间,带有一对大红绸缎绢的红花,绕大石拱门的上方沿墙面自上而下。

    大石拱门:门前铺上了红毯。

    村子里的主街道上,挂满了红色条幅,全村人盛装出席,丢失一十八年后回乡的石门与西子大婚典礼。

    太阳早早的从东方升起,大山顶早早地映着阳光。

    这片古老的大地早早地晨醒,石门和隆重的迎亲队伍,早早的去迎接这位方圆有名的英雄美女,唯美知性的山村姑娘西子。

    迎亲队伍:

    由爷爷一手操办,城市与农村土洋结合的,古代与现代的迎亲方式,这是一场地方婚嫁习俗的大变革。

    石门家:

    大石拱门前:锣鼓队、吹奏队、歌舞队、接亲队、儿童花束队列成一排。

    石门:身穿结婚礼服,头戴礼帽,站在大石拱门口的上马石上。

    石门的坐骑:是彪悍烈性的高头大马,马身上披大红色缎面马披、头顶大红色绸缎布绢花。

    另一个马匹:是石门家的家养枣红色大马、膘肥马牡、温顺缓性,这是给西子新娘准备的坐骑,有专人牵着马缰。

    这匹温顺的枣红色大马,身披大红色缎面马披,头顶大红色绸缎布绢花。

    排序:锣鼓队在前、吹奏队、歌舞队、接亲队、儿童花束队,依次排列在后。

    石门上马:接新娘的枣红大马紧随着石门其后。在全体乡亲们的一片祝福声中,锣鼓喧天响起。吹奏鼓乐齐奏、歌舞队跳起来、扭起来、唱起来……

    三声礼炮响起,接亲队准时出发……

    天地有节、人间有情。

    时间在这时停下了脚步,等待着一对新人的到来。

    石门接上新娘西子:一路沿途两旁挤满了邻村的乡亲们,为一对郎才女貌的新人祝福。

    这场迎亲大会:苍天、大地、高山、村庄、见证了一对新人走向新的幸福生活。他们相随相守、相亲相爱,在大山里生活一辈子。

    接亲队伍:刚进入石门家的村口,礼仪人员点响三声大炮:咚、咚、咚。

    石门家的孩子们:高兴地向老爷爷、老奶奶报回喜讯。

    老爷爷和老奶奶:坐在北房正堂中间,等待着孙子和孙媳妇的到来。

    接亲队:到了石门家的大门口,全村里的人都围了起来。

    锣鼓队、吹奏乐队、歌舞演唱队、儿童花束队、在大石拱门前:尽情地挥洒着心中的喜悦,祝福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时:

    石门:跳下马来。手扶新娘西子的枣红大马,等着抱新娘下马。

    众乡亲:看着眼前的西子姑娘。身着华丽的大红色缎面刺绣长袍、头戴金簪、祖母缘宝石项戴、一幅金手镯戴在左右手上。长长的腰带束在裙腰中间、脚踩一双红色绣花鞋上镶嵌两只金质蝴蝶。

    今天:

    西子新娘:完全是一位豪门贵妇。

    昔日:齐耳短发腰束武装带、救护伤员、做军鞋的美女英雄。

    今日:披上奶奶花重金,配送的鸳鸯大婚礼服、和黄金宝石配饰穿戴在这位个性、特色、唯美的新娘身上、一副贵如千金的大家闰秀。

    今天的西子:在时光老人的见证下,做了石门的新娘。

    石门成婚:

    让爷爷和奶奶的心中大事。一下子落在现实中、落在大石拱门前的大地上。

    公元1954年春季,满山的迎春花开满了山岗,香飘四溢的空气中,一对新人石门和西子,手牵着手来到田间耕播。

    家乡的美,像一幅山水画。

    一对新婚夫妻:石门与西子一对有情人,陶醉在家乡的时光里。

    石门与西子出门成双、回家入对、一起耕播、一起煮饭。

    爷爷、奶奶、父亲看在眼里,甜在心上。

    孝敬的儿孙儿媳:总是把最好的饭菜,先给长辈端上。

    一天:

    奶奶:把自己珍藏的家传珠宝拿出来。奶奶说:石门把西子叫来。石门和西子来到奶奶堂前。

    奶奶说:石门,你和西子都是奶奶的掌上明珠。你走丢后:你的母亲因过度悲伤,忧郁成疾离我们而去了。奶奶也差点走过去,是你爷爷守护在奶奶的身边。爷爷说:你可不能再过去,我们的石门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不会丢下我们的、他会长大、一定会回来的。我们要挺住,等着石门回来!

    奶奶说:就是这样,我们一天一天地等、一年一年地盼、在期盼中盼了一十八年。我们的孙子回来了,成家了。

    我和爷爷的心:落在了肚子里。托神的福,我孙子经过十年战火,毫发无损。我和爷爷都年遇七旬古稀了。奶奶从心里感到力不从心,我和爷爷哪一天过去了,也没有遗憾了。

    我和你爷爷说了:我们这一辈子的珠宝。都留给我们的孙子石门和孙媳妇,遇上灾慌可解一时燃眉之急。

    爷爷和奶奶的冥衣:在十年前就已制作。都是你的父亲在城里,甄选的上好衣料定制的,在樟木箱里存放着。

    奶奶想说的是:你的父亲很不容易。为了壮大祖业,在外打拼几十年,一心打造自己的事业,给了全家充足富余的物质生活。

    奶奶又说:石门啊。你一十二岁那年,他让你继续学业,不惜重金送你出山求学。由于你父亲忙于经营,忽略了对孩子们的感受,粗暴了。

    这是:爷爷奶奶不能原谅的。一十八年来,没给他好脸子。

    你的母亲去世:是因为你走丢后,不能原谅你的父亲。抑郁成疾,不到半年时间就走了。

    奶奶又说:

    石门啊过日子:不是有家财万贯才是幸福,一家子平平安安的相守才是生活。以后:你们有了小石门,一定要好好照看好。

    石门和西子拉着奶奶的手说:请奶奶放心。

    石门又说:你的孙媳妇有喜了,正打算跟爷爷奶奶说呢。肯定是一个:小石门。

    奶奶你和爷爷一定好好的,等着咱家小石门到来。

    奶奶高兴的说:好好好……

    一定要:多生几个小石门!多生几个小石门……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

    家乡:是一块多情的土地。人杰地灵、山高水长、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子孙孙,生生不息。

    公元1954年09月11日(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黎明前,东方鱼肚发白。

    这个山村里: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黎明前的长空。石门家的新生代,小石门诞生了!

    这是一个秋收的季节,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小石门:身体健壮。哭声响亮!小石门要告诉老祖宗们:小石门来了。

    石门家:有了小石门,村里的乡亲奔走相告。

    石门:抱着小石门,到爷爷奶奶房里让老祖看。

    爷爷说:快,快,快让老祖抱抱!

    奶奶高兴的说:吩咐灶上,给我孙媳妇煮下奶汤。

    公元一九五四年深冬。

    石门和西子:来到爷爷奶奶房间。父亲正在和爷爷奶奶说话。

    奶奶见孙子孙媳妇过来,拉住石门和西子的手说:石门啊。奶奶和爷爷生平有家财万贯,可是我家的石门和小石门,家财万贯也不换啊。

    当年:

    奶奶说你父亲:不管撇下多少金银,要把我的孙子给我找回来。你父亲何尝不是,他托人到处打听、到处贴告示、就是没有回音。

    现在想起来:我孙子乘一夜火车,跑到了大东北,几千里路漆黑的夜晚,无一人见过,去打听谁呢。

    现在:我和你爷爷原谅你父亲了。

    石门说:爷爷奶奶,我早就原谅父亲了。

    奶奶说:你不在家的一十八年里,奶奶天天给神敬香。求神保佑我家的石门能平安回来。托神的福:我的孙子回来了。现在,有小石门了。爷爷和奶奶高兴:上天待我们不薄。爷爷奶奶看到了:期盼已久的我孙子回家的中秋月圆,爷爷和奶奶无憾了。

    奶奶又说:奶奶岁数大了该回天了,爷爷也说该回天了。那一天了,我和你爷爷一起走。亲自去和老祖宗们说:咱家的石门回娃子回来了、小石门也来了。

    爷爷奶奶:那一天走了、是高兴着走的……

    石门说:爷爷奶奶,您们不能走,您和爷爷要好好地看着咱家小石门长大……

    奶奶说:老天待我不薄,知足了。

    奶奶:说着、说着、说着,永远地睡着了。

    石门拉着奶奶的手。久久的、久久的,久久的没有松开。

    奶奶安详地走了。

    爷爷:看着奶奶走的安祥,微微地笑了。

    爷爷说:咱们早就说好的、一起走、一起走、一起走……

    爷爷:说着、说着、说着、拉住奶奶的手再也没有松开。

    父亲:守护在爷爷奶奶身旁,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

    石门说:父亲,爷爷奶奶早就原谅您了。

    父亲有什么话,就说给爷爷奶奶吧。

    父亲:一手拉着爷爷,一手拉着奶奶,失声痛哭。跪在爷爷奶奶面前说:儿子会看好咱家的孩子们的,父母大人安心地去吧。

    爷爷奶奶:一生乐施好善,救济一方,从不拒绝一位来求者。

    爷爷和奶奶的葬礼:在众乡亲的护送下,回归了他们守望了一生的大山。

    曰:

    大山的子孙们

    来了

    大山日夜地守护着

    去了

    静静地回归了大山

    大山的子孙们

    生生世世一脉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