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石门传奇 » 第六十章 石门的 春 夏 秋 冬 生活

第六十章 石门的 春 夏 秋 冬 生活

    公元1950年春。

    石门开始了新的农耕生活:每天牵着自己心爱的彪悍烈性的大马去农田、学耕地、学播种。

    石门:将马放牧在山坡上吃青草。这种没有战争烟火、没有城市喧闹、没有商业竞争的农耕生活,让石门的心平静了下来。

    一切农耕技术,父亲也不懂。热情的乡亲们,总是给父子俩帮忙与教授示范。虽然不会,但父子俩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按时春耕播种完成。

    一位巨商、一个战斗英雄:还乡农耕。

    在当地,可谓是一段佳话。他们的种植得到了四邻八乡人的关注,并不时给予帮忙。

    父好俩:一天一天地形影不离,被大山印证。春播的种子发芽生长,被大地印证。

    父子俩:看着自己种的粮食种子,在一天一天长大。像是在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给它们浇水施肥,心里感到神奇的种子是如此的长大。

    石门:对这匹军首长特批给自己的座骑非常珍爱。在农耕闲暇时,带着父亲骑在马背上,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父子俩:骑在这匹瞟悍高大的纯种黑龙江马马背上,走遍了家乡的每一条小路,也走遍山外的每一处胜景。家乡是如此的让人陶醉、如此的让人留恋、如此的让人不舍。父子俩: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生活。

    父亲说:儿子,你的骑术高,选一个宽敞的大道,让父亲看看你的骑术。

    一天:

    儿子和父亲:早早地起床吃饭,石门带着父来到家乡山外的一条宽阔的闲散地。石门说:父亲您坐在地边上,看儿子野骑。

    父亲:自从还乡和儿子一起生活,才真正感到这才是生活,吃着家常便饭,穿着粗布衣衫,看着心爱的儿子,回家喊一声爹娘。这片神奇的土地里播种着自己亲手撤下的种子,这一脉高山为自己挡风遮雨,心中的喜悦舒缓了月岁中度过的沧桑。

    父亲说:儿子上马吧!

    石门:跃身上马。双腿夹紧、猛的一拉马缰绳。

    看!

    这头彪悍烈性的高头大马腾空跃起、仰天长啸、一声嘶鸣、双腿撤野、一溜沙尘扬起消失在田野中。

    当石门跑出去一圈,又转到父亲面前时。身体一个起跃站在马背上、石门又人马合一地消失在田野中。

    当石门跑出去一圈时,又转到父亲面前时。石门又下跃斜跨马身,又一留扬沙地消失在田野中。

    当石门又跑出去一圈时,又到到父亲面前时,翻身下马。双手挽起父亲:父亲,儿子带您跑一圈。父亲说:行吗?

    石门说:父亲抱紧儿子的腰,撤一次野!

    石门:扶父亲上马,父子俩骑上马背上。石门说:父亲抱紧我的腰。石门又说:父亲准备好了吗?父亲说:好了。儿子一声:驾。马慢慢跑了起来,跑过一圈后。石门说:父亲我们撒野野奔吧,抱紧我。

    石门:扬起马鞭,轻轻地打在马肚子旁,这匹烈性大马领会了主人的旨意。撤腿消失在大山脚下一条宽敞的大道上,这一鞭子骑出二三十里路。石门:给马示意。马才慢慢地停了下来。石门说:父亲怎么样,儿子的骑技响当当的吧。石门又对父亲说:当年:儿子在东三省追杀日本鬼子时,打马奔跑的速度是跃马长风,人马合一。

    石门说:父亲感觉骑在马上可以吗。

    父亲说:石门啊!

    如果:儿子,不走丢。我的儿子不是这样一番景象。

    假如:我的儿子,不走丢。父亲会送儿子到国外深造,成为新一代的巨商。

    父亲又说:石门啊!

    现在:看来。我的儿子,不但能文、能武、能打仗。还能如此的骑马疯狂啊!

    哈、哈、哈……

    父子俩的笑声:

    笑傲:在蓝天之下、大地之上。这笑声穿透了一十八年的心酸与思念……

    父亲说:前边就走出大山了,父亲在这条路上来回走了几十年,出山、进山、回乡。在这条路上,父亲走出了金银万贯。现在好了,终于可守着家乡,守着儿子了,我们回家吧。

    石门说:父亲!今天奶奶给咱们准备了路餐,我们吃完再走把。石门又说:我给马喂上。

    父子俩:共进路餐后。石门一手拉着父亲、一手牵着马、游闲地走在回乡的山路上。

    春天的美景:尽收眼底。傍晚:父子俩回到家,爷爷奶奶早已在大石门口前等候了。

    转眼间:

    夏收作物:成熟长势良好,开镰收割小麦。

    时下:

    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芒种。小麦长势喜人,微风吹来,麦浪翻滚,一片金黄,遍地的小麦一望无边。

    父亲和石门:吃过早饭。拿着镰刀来到自己的三亩地。父亲说:石门收割麦子是个力气活,你行吗?石门说:行!我们慢一点收割。父子俩都是第一次开镰,真的不知从何下手,只要把麦子割下来,放在麦田里就好。石门在前、父亲在后、父子俩顺着一个边向前割去。

    石门说:父亲累了,就坐地边休息吧。父亲说:我们都休息一会儿吧,急不得。父子俩坐在麦田地里,幸福的摸样挂在脸上。

    父亲说:石门。你看这一望无边的一百多亩良田,在去年秋天,由你铁头哥掌管,组织几十名村民种下的。如果不是把麦田分给村民,铁头哥又要负责组织村民收割、打场、晾晒、装仓。

    然后:

    种上秋粮:玉米、大豆,高粱等农作物,你铁头哥可是一把农耕好手,不懂了就向他问。

    石门说:爹!我知道了。父亲又说:今派咱家的车马把麦子运回去,放在打谷场上。石门说:咱家的三套车马一会就来,是爷爷安排的。石门说:割麦子真是个力气活,我的腰弯的有些疼。父亲说:我也是。

    父亲说:找几个帮工吧,一天就收割完了。石门说:爹您休息休息吧。我慢慢再干一会儿。石门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是上午10点钟。不一会儿,石门家的麦田里来了十几名乡亲,来帮助石门家收割麦田。不足一个时辰,三亩麦田全部收割完。

    铁头哥:赶着两套的马车来了,乡亲们七手八脚忙着装的满满的,来回拉了几趟麦子。不到一天时间,夏收麦子收割、运输、送往打谷场上。

    一天:

    石门:找到铁头哥家,请教播种秋季粮食的事宜。

    铁头哥说:秋季播种项很多。比如玉米、高梁、大豆等很多农作物都可以播种,看看需要种哪个。咱先把地里上水、翻耕、种什么再慢慢商量。

    第二天:

    石门:带着父亲。牵着马、拿着锹撬到麦田里开渠放水浇地。浇地比较轻松,扒开水口等着水流进地里即可。

    又过了几天:

    铁头哥:赶着马车。带着犁地工具,帮着石门耕地。铁头哥说:我做个示范,你跟我看就行。铁头哥不一会儿就犁地一个来回,显的简单容易。

    铁头哥说:石门我来教你一遍。先抓住马的缰绳,掌握好犁地方向。握住犁把掌握好左右,犁地随时摇动犁把直线前行,要深浅一致,石门你来试一试。石门按铁头哥讲的,扶住犁把,抓住马缰绳。

    这时:

    铁头哥:站在耕地的一边,牵住马的一个小缰绳,引导马的方向。一手拍了一下马背说:驾。石门:左右摇摆,学握平衡,犁出一段地后说:铁头哥。看来犁地是个技术活,不好学啊。

    铁头哥说:没有三年学不来啊,慢慢来,这几天我帮你。

    石门家的三亩地不到三天,在铁头哥的帮助下,犁地深浅均匀平展,大多数是铁头哥犁的。犁地在铁头哥手里,轻松自如,欢快流畅。到石门手里,左右摇摆,弯弯曲曲,很费力气。

    石门:和父亲商量。决定在这块土地上,种一半玉米一半高梁。在铁头哥的帮助,一天时间完成了播种。

    场上的小麦,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打场、晾晒、装仓。庄稼地的管理一直都有铁头哥帮助指导。

    石门和父亲:看着自己亲手参与播种的庄稼,收成满满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秋天到了:

    地里:各家种的粮食都不一样。满地的大豆、玉米、高粱等农作物长势良好。

    山上的各种果树有大枣、核桃、梨树、苹果、柿子等。山埂上长满了各种野生瓜果:山甜瓜、山勺瓜、红串珠、大酸枣、小酸枣,数不清的大自然馈赠是孩子们的最爱。

    中秋节快到了:

    秋季里:收粮后,要播种冬小麦,乡亲们都来帮忙秋收秋播。

    石门说:父亲。今年收成的玉米高粱够家里牲口吃吗?父亲说:家里的三套马车、一套2匹马、一共6匹马、加上你的马骑共7匹,够了。

    父亲说:现在,咱家的粮田都给乡亲们分了。以后,用不着这么多车马,我打算卖掉两套,剩下一套车马和你的马骑,共3个马吃草料就用的少多了。马匹少了、套车少了、给咱家养牲口的人再减少几个,剩下2人即可。

    以前:

    咱家三套马车,由10个人养马、耕地、运粮,全有这几个人全负责。地里的耕种由你铁头哥负责管理,招人组织收粮、打粮、晾晒,储仓。

    还有:

    邻村的几个常年在家厨灶上,负责工勤人员伙食的人员4人。咱家的馒头作坊今年关了,作坊的6人也减下来。给这些人员结账工钱,中秋节前把这些工勤人员全部减下来。我们过上自己,真正的自种、自收、自足、自吃的日子。

    父亲接着说:慢慢的,你再成一个家,生几个儿女就有家的样子了。

    父亲又说:石门啊。这几天你把账给他们结算一下,中秋节前让他们都回家团圆去,以后就不用来帮工了。石门说:父亲你说的我都愿意照办,就是做饭的问题怎么办?

    父亲说:我考虑过这个问题,由你铁头哥家嫂子掌管就行了。我已经和你铁头哥两口子商量过了,他们同意。

    一天:

    父亲说:石门,你今天把钱准备好。今天:我们与全体工勤人员吃个团圆饭,把工资给他们结清,再加上一倍。石门说:好。

    今天:

    是公元1950年09月19日(农历八月初八日)。

    石门家里的灶上像过年一样:做了几十个菜、蒸了一大锅馒头、炖煮了一锅豆腐粉条加大肉块子大锅菜,在自家的饭堂里摆好了几桌酒菜。父亲:让石门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老酒。

    中午开饭前:

    父亲:第一个到场。等着在家帮工几十年的工勤人员,待这些人到齐后。父亲说:今天我们吃一顿团圆饭。前几天:我和各班的领班就讲过了,决定解散帮助我们这个家几十年的工勤人员。以前,你们家里地少人多,到我们家做帮工。

    石门回来以后,我们父子商量。把老祖宗几代人,开山破土平整的百亩良田,按人头平分给了大家。各个家里有地种有活干,我们都自种、自收、自足、自吃吧。全国解放了,我们要开辟一种新生活。

    我儿子:石门这次回来,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我放弃了经商、开库放金、土地平分、现在我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位新中国的新型农民。这种回归家乡的感觉真好、离开了喧闹的都市、离开了竞争激烈的商业大战。守护在父母身边、守护在我的儿子石门身边、这真是一种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另外:

    我还有一件大事托付给大家:大家一愣。问:我们能做什么事儿。父亲说:我家石门的事大家都听说了吧。石门是一个好孩子、有文化、有理想、能打仗。复员回乡前:在部队是大校军衔。

    现在和我一样,也是新中国的一个新型农民。劳大家费心,给我的儿子找一个好媳妇。父亲说到这里,在坐的人们拍手叫好。异口同声:找一个、找一个最好的。

    坐在父亲身旁的石门,听父亲说到这里,羞怯地起身跑到院子里。只听饭堂的人们大喊:石门、石门、我们一定给你找一个邻村十里八乡最好的姑娘。

    石门低着头回到饭堂里说:叔叔婶婶们。父亲,前几天让我把账结算了一下,父亲说再加一倍工钱,现在分发给大家。大家接住双份的工钱,心里沉甸甸的。

    父亲说:我们开席吧。

    大家吃过这顿散去的宴席,回到了家中,各自真正的过上了自家的生活。

    现在:

    是冬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机。石门带着父亲来到自家地里平整土地。不一会儿,铁头哥赶着家里剩下的一套车马,拉着犁地的工具,帮他们犁地种小麦。

    父亲说:铁头啊。这三亩田种上二亩多小麦,剩下一块地边空闲出来,明年早春种一些春玉米。待玉米收成了,磨一些早熟玉米面,我们多吃一些粗粮、蒸一些玉米面大饼子锅贴。

    铁头说:好啊。空出半亩地吧。父亲说:嗯。

    石门说:父亲你也爱吃玉米面大饼子锅贴。父亲说:对。父亲又说:儿子小时候最喜欢吃玉米面大饼锅贴,整天和你奶奶吵着要吃锅贴。你奶奶就吩咐灶上,蒸一大锅玉米面大饼子锅贴。

    父亲:

    是一个钢铁硬汉,不善言表,但打心里喜欢的就是他的二儿子石门。石门聪明机智,是爷爷奶奶手心里的掌中宝,也是他们的最爱。

    石门说:铁头哥。这次耕地我先来,得抓住机会认真学。铁头哥说:急不得,慢慢来。石门说:铁头哥你牵着小马缰,我来把犁多试几次。经过一个上年的把犁,石门感觉有些入门了,就不停地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的干。几天时间在铁哥的亲手教授下,这三亩地终于犁地完成。

    铁头哥说:今播种小麦,技术要求更高,我先示范。

    第一、播撒种子要均匀、深浅度要一致、麦垅一定要直。

    第二、擦地,双手把握好马缰,掌握好马的方向。双脚用力踩平擦子,将种子完全掩埋要地面平整。

    第三、要掌握自身平衡,不然马走起来自己会摔倒。

    石门:听罢。觉得难度挺大,说播种还是铁头哥来。

    这时:

    铁头哥说:石门你牵着马缰,我来播种,不到半天时间播种已完成。铁头哥说:我示范擦地,你在边上看。

    只见:

    铁头哥双手握紧马缰绳子,在种好的小麦地里行云流水,一会儿工夫擦平了一个来回。铁头哥说:石门你敢试一下吗。石门说:试一下。铁头哥,再三地给石头讲述擦地的要领后。石门在铁门哥的指导下,手握马缰站上擦子上准备擦地。石门说:驾,两匹马往前一拉擦子,石门就双脚脱空,从擦子掉了下来。

    石门紧追赶擦子,一步一步上擦子,站不稳又立不住又掉下。石门连追带跑,跑出去二三十米地也没站在擦子上。站在一边的父亲和铁头哥,哈哈大笑起来……

    石门:

    不断地上下擦子,终于上去了。擦出去十米地,又掉了下来。就这样:掉下、上去、掉下、上去、石门感觉有了些入门。经过学习擦地,石门初步掌握了擦地要领,这一天擦地摔的腰酸腿痛,也很搞笑。

    今年的冬小麦很快完成播种。

    石门:骑着马带着父亲来到大山中。看满山遍野的枣林、核桃树、柿子树,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家祖上栽种的。每年收成采摘,都是家里的工勤人员。

    石门想:

    将家里的树木,分放给村民一些。剩余的由家里的工勤负责采摘收获和到镇上出售。于是,石门就和父亲说:今年的果树采摘,我想和您商量一下。将满山的枣树,梨树、柿子树、核桃树等分放给村民吧,咱村还有几家生活比较困难多分他们几棵,其余剩下的按人头均分。

    父亲说:咱家的几棵老树是祖上老祖种的。这事我早已和你爷爷奶奶说过了,老人家说让听听你的意思,还没来得及和你说。

    石门说:爷爷奶奶同意了,咱就召集乡亲大会,按咱们商量的办。

    第二天:召集全村乡亲召开大会。父亲在大会上,说明了分放果树方案。父亲说:咱村有几户村民生活困难多分几棵,其余的按各家人头均分。

    散会以后:各家派出一人参与树木分放。村民们非常感激石门家一次又一次的善举。

    散会以后:全体乡亲们凡参加会的。都到大山里参与分果树,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分放完毕。

    石门说:这次分放果树后,父亲感到心里愉快吗?父亲说:愉快。乡亲们有了地有了树,都过上自己自给自足的生活心里踏实。

    中秋节马上快到了。

    乡亲们:为感谢石门家一次次的善举,他们把采摘下的最好的鲜果,纷纷给石门家送了过来。

    父亲说:儿子。一十八年了,每逢中秋佳节,别人家举杯望月庆祝丰收、庆祝团圆。咱们家却最害怕过这一个团圆的节日,因为我的儿子生死未卜,盼着儿子有朝一日能回来,能让我们家的月《月圆》。

    儿子啊,你的回来。我们的家圆了!父亲又说:今年,爹要亲自给儿子打月饼庆祝团圆。石门说:好,我给父亲做帮手!

    今天大清早。石门就骑着马,带着一个编筐上大山了,石门要去给奶奶摘山甜瓜。

    山埂上:野生的酸枣林、红串珠,山勺瓜、山甜瓜等多种植物挂满了果子。

    石门想:小时候,在这瓜果成熟的金秋时节。放学后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山上玩耍,摘下各种野山果给奶奶带回去,奶奶最喜欢自己摘的山甜瓜。每次上山采摘,自己都要把摘下的最熟最好看的山甜瓜,给奶奶带回家。每次奶奶吃山甜瓜时,总是分给自己一半。自己坐在奶奶的怀抱里、甜甜地吃着、甜甜地笑着……

    石门:

    在一十八年后的今天。石门骑着马,独自来到小时候最喜欢的大山林,抬头望着树上的果实,低头看着遍地的瓜香,家乡物产丰富,四季分明。

    石门:将马拴在树身上,自己坐在山埂上,想小时候带着小伙伴上山捉麻雀的快乐时光,就像在昨天一样。一别家乡十八年了,小伙伴都长大了,童年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石门想:

    三十而立的自己,经历了厚重的过去。战争的炮火燃烧了近二十年,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国内又内战三年.多少个战友牺牲了,他们带着胜利的希望走进了天国。石门又想:自己看到了解放,回到了家乡。石门又想:自己百年以后,就到天国去找战友们,自己太想念他们了。石门又想:人的一生功名利禄,真的如粪土一般。

    石门:看着生养自己的大山,想着自己走遍了祖国的万重山河。家乡的一片土地,在自己的心里永远是最沉甸甸的。

    石门牵着马,又往山的高处走去。

    石门站在大山的高处眺望大山脚下:有农田、小溪、树林、村庄、大山和这一片厚重的土地,千百年来养育着我们这一方的人们从来无悔。

    上午10:00点钟了。石门背起编筐去寻找采摘山甜瓜、山勺瓜、大酸枣、小酸枣等,石门摘了多半筐子。石门把筐子绑在马背上,扶摸着马的头说:咱们回家吧。

    今天是公元1950年09月24日(农历八月十三日)。

    回家过节的:哥哥弟弟带着全家从城里赶回来,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几个侄子侄女看到叔伯牵着马回来,一下子就把叔伯包围了。石门高兴的给孩子们分发刚从山上带回的各种野山果。

    大侄子说:二叔,我今年一十二岁了,您离开家的时候和我一般大。石门说:是啊。叔叔明天,带你们上山采摘野山果。几个孩子高兴的跳了起来。

    第二天:

    石门牵着马带着几个孩子,早早地就上山了。

    石门带着孩子们:先去看了爷爷和自己种的麦田,又看了家里的几棵老祖栽种的古树后。慢慢地向大山上走去,寻找着孩子们喜欢的各种野生山甜瓜、山勺瓜、红串珠、小酸枣等山果。

    几个侄子侄女在城里生活久了,他们看到花园般秋实的家乡,他们高兴地打闹嘻戏追逐,寻找山果。

    今天:

    可热闹了。孩子们采摘的各种山果、山花、枝叶,足有满满的一大筐子。中午时,石门带着他们回到家里。孩子们争先向老爷爷老奶奶献上自己最爱的山果。

    下午:

    父亲:召集石门和孩子们自制打月饼。

    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开着糕点房、馒头房。父亲:耳闻目染,各种糕点配制都会。父亲:今天亲手配制各种馅料和月饼饼皮面。

    今天:父亲的帮手是全家人。

    大哥和弟弟抱柴、点火、生灶。石门负责和面、拌馅。孩子们七手八脚,用各种月饼模具制作月饼胚子。热闹的场面和亲情的交融,让家人们的心里越发发烫。整整一个下午的忙碌,一家子制作出各种各式风味的月饼。

    公元1950年09月26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分水寒、君出行、添衣衫。这四句简短的诗句,描述出中秋时节天高气爽,微风凉意。

    今晚:

    挂在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照耀在神州大地,没有一丝云缕。

    石门和孩子们:在院子中央摆放了三张贡品桌。桌子中央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自制月饼。贡品桌子两旁摆满各种瓜果,一大盘子山甜瓜摆在爷爷奶奶的中间。

    爷爷奶奶在儿孙的簇拥下。从北房正厅走出来,孩子们扶着老人家坐在桌子中央上方。

    奶奶:是一个神信徒。逢年过节、月初、月半都要向神敬香。奶奶说:孩子们,一起跟着奶奶给神敬香吧。孩子们一起:跟着老奶奶给神灵跪拜。奶奶说:孩子们,举头三尺有神明!你们的叔伯丢失后。我将对孙子的思念寄托给神灵,托神灵保佑我孙子平安回来。一十八年了,石门回来的那天。神灵给我托梦说:我孙子明天就回来了,我信!

    第二天:

    石门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街上,石门真的回来了!

    我孙子:石门回来那天晚上,我带着我孙子在北房正堂神位上敬香后。再三跪拜:托神灵的福,神灵真把我孙子送回来了,完好无损。

    奶奶又说:人积德行善,终有善报。现在好了:奶奶百年以后,可以向老祖交待了。奶奶的一番话,把儿子孙们说的都哭了……

    奶奶又说:我们跪拜月亮神吧。

    奶奶:带着儿孙们,跪在供品桌子的北边,看着东南方挂在天上的一轮明月。奶奶说:月亮神,十八年了,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跪拜月亮神,祈祷保佑我的孙子平安回来。我的孙子石门真的回来了。托月亮神的福,托各位神灵的福。

    奶奶接着又说:我给月亮神唱一个小曲儿吧。奶奶唱到:太阴太阳来引路,一对童儿打黄帆。

    奶奶:唱了一遍又一遍,唱了一遍又一遍。奶奶哭了……

    石门:看见奶奶哭了。忙去抚摸奶奶的后背说:奶奶不哭了,奶奶不哭了。奶奶说:石门啊!我哭了整整一十八年了。奶奶又说:我的孙子石门回来了。以后奶奶不哭了,奶奶不哭了。

    爷爷说:石门回来了。

    这个家今天团圆了、月圆了。这个家今天团圆了、月圆了……

    爷爷说:中秋节仪式开始!

    爷爷:是当地有名的文人墨客。作得一首好诗、写得一手好字。爷爷善诗作画、不善经商。爷爷在石门走丢后,淡漠了书画,操起了二胡。每当爷爷的心里难过时,就提起二胡坐在家北面后院里,拉起二胡宣泄心中的哭与泪。

    去年中秋节:爷爷因极度思念自己的孙子。提起二胡在家北面约半里地远的山坡上,拉着凄凉的曲子,爷爷泪流满面一直拉到深夜。待家人找到他时,爷爷悲伤地握着二胡泣不成声。

    爷爷被家人挽回家,爷爷病倒了。是奶奶的精心照料、开导、劝说。爷爷才慢慢地挺了过来……

    今年:石门的回来。

    爷爷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现在每天赋诗作画,诗兴大发。在爷爷的书画房里,挂满了各种诗画作品,有青山石墨,诗词歌赋。

    今天的中秋节上。

    爷爷:拿出自己最近创作的高山明月图。爷爷说:这幅画是给月亮神创作的,感谢月亮神把我孙子带回来给我。

    在这幅画上爷爷配有诗文。

    曰:

    家乡月圆

    嫦娥起舞

    吴刚把酒

    人间世世

    月照边关

    将士凯旋

    团园中秋

    世世平安

    落笔:太行山人、押印庚寅年。

    今年的中秋月圆:高山弯腰、溪水绕流。

    高山:俯首看着自己丢失一十八年的孩子!

    溪水:溪水叮咚与高山私语,我们的孩子回来了我们的孩子回来了……

    初冬来临:

    忙碌过春夏秋时节后,冬季是一个休闲的季节。冬季的初雪零零散散的飘舞在空中,惬意的飘洒在家乡的每一个角落。

    石门:仰视着天空。看着家乡的雪花飞舞,不由的伸出双手,去触摸着一别家乡一十八年后,久违的家乡雪花。

    石门:

    想着祖国各地在同样的季节:北疆千里冰封、江河冰冻、南疆四季如春、梨花落雨。

    石门:

    走过了祖国的千山万水,跨越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战士们一腔热血激情如海,壮志如山。闲暇肘战争的壮烈,一幕一幕显现出来,生死一瞬间。

    石门:

    想着:如果自己没有走丢,如果自己没有亲历战争。现在的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自己吃过的苦:都过去了。一个个鲜活的战士倒在血泊中,石门的心一辈子也安不下来。

    石门:

    走到自己的房里:摘下自己军挎包,掏出了六本泛黄的日记。这几本日记:记载了每一次战争、时间、地点、和阵亡的将士。记载着每一位战士的姓名,籍贯、和家庭状况。

    石门:

    一个一个地看着,一个一个地扶摸着他们的名字。

    石门想:

    这个冬天:就写《战争回忆录》。把自己的战士们一个一个装进书里,静静的镌刻在历史长河中。

    一天:

    奶奶说:石门,整天关在房里,忙什么呢。石门说:奶奶,我在写《战争回忆录》。奶奶说:不要回忆了,太难过了。

    石门说:奶奶。我要写成一本书,让子孙后代记住我们的和平与安宁,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珍爱和平。奶奶说:那你忙吧!

    转眼间:

    春节即将来临,下了一场大雪。山上白了、地上白了、树上白了、房上白了、一片银装素裹。

    石门:到奶奶屋里添炉火。

    奶奶说:石门啊。有人来咱家给你提亲,和人家怎么说呢?你同意就见一面,不同意就再等等。石门说:奶奶再等等吧,等我学会了农耕再说吧。奶奶说:嗯!那就再等等。

    今年的春节:

    与往常不同:石门的回来,给村庄里的生活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各家过着自种自收自足自食的生活,让这个冬天已不再寒冷。

    乡亲们:

    无论做了什么特色食品,先给奶奶送过来,让奶奶品尝。

    这个村庄的村民:为了感谢石门家。在整个村庄的街上,搭起了席棚。全村人:为石门娃子的回乡,举办百家宴。

    公元1951年02月(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春风拂晓,新春又来。

    诗曰:

    当年的风带着嘶哑声

    当年的雪花飘零着悲哀声

    当年的风夹杂着哀鸣

    当年的雨带着思念声

    当年的花儿开了又谢

    当年的孩子不见了踪影

    当年的母亲去了

    当年的干妈也去了

    当年的妻子去了

    当年的儿子也去了

    今年

    飘泊的孩子回来了

    高山弯下腰去抚摸孩子的头

    溪水叮咚唱着歌儿向山脚下流去

    风带着爱意去抚摸石门心中的痛

    家乡啊

    一十八年是一场噩梦

    醒来了

    柳暗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