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吴崛起 » 第二百四十五章 在下周瑜

第二百四十五章 在下周瑜

    荆州,长沙郡,湘南城。

    湘南城在长沙郡非常的普通,普通到当初江东军拿下临湘城之后,只派了一支千余人的军队就接管了整座城池。

    湘南城普通,可是在这城里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人,他没有显赫的家事,没有耀眼的功绩,没有动辄几重院落的豪宅大院。可每天到他家里去拜访的人却是络绎不绝!这些出入他家家门的人,大多也不是什么达官贵人,而是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老百姓!

    这天,一辆马车忽然停在了湘南城城东的百姓住宅区的一条狭窄的巷子口前。这条巷子非常的窄,窄到连一辆马车都不能驶进去。

    马车停下来之后车帘马上就从里面掀开了,紧接着就露出了一张非常年轻、俊俏、英气的脸。那张脸的主人随口问道:“到了么?”

    “到了!”车夫说了一声,那年轻人便跳下了马车,马车随即开到了一旁,车夫也没有去管马车而是静静的站到了那年轻人的身后!

    年轻人看了一眼深深的巷子,“走吧!”

    这条巷子并不像城里的主路全部用青石铺就,仅仅在巷子的正中央有一排青石坚强的跟周围的黑泥格格不入!

    昨天夜里,湘南城刚刚下过一场大雨,巷子里低洼的地方还存着一洼一洼的泥水,而那年轻人也不顾身上华丽的长袍,顺着一块块青石往巷子深处走去。

    前面忽然出现了一个拐角,当两人拐过去之后便走不动了,因为在前面忽然出现了一列排队的人。年轻人伸头往前看了看,挤在前面的人居然一眼还看不到尽头。

    跟在年轻人身后的那车夫皱了皱眉头,说道:“公子不妨去车上等候,小人在此等候就是了!”

    由于这巷子里非常的脏,再加上昨天的大雨和前面很明显是老百姓的人群,巷子里的味道肯定不咋地。可年轻人摇了摇头,“无妨!”

    这一等便是大半天的功夫,长队不断的缓慢的往前走,年轻人的身后也已经又挤上了人。好在现在已经能看到那个几乎被人踏断了的门槛。

    在这段时间里,排队的人也是发现这个一身华衣的年轻人。能穿的起这样的衣服的人,非富即贵,出身普通的百姓们纷纷示意让年轻人排前面去,可年轻人却笑着摇了摇头,拒绝了百姓们的好意!

    又是等了个把个时辰,终于轮到年轻人了。年轻人伸手扫了扫衣服下摆上的泥土,抬脚迈进了大门。

    刚进大门,便是这宅子的院子。院子里摆着一张高脚桌,桌子上摆着一些散乱的竹简片和一支毛笔。而桌子的身后坐着一个头发斑白乱糟糟的老头。

    老头头也没抬,便问道:“哪里不舒服?且先过来把把脉!”

    年轻人一撩衣服便坐到了桌子前面的那座木墩子上。一卷袖口,露出了一截白的让女人都羡慕的小臂。

    老头眼睛也没睁开,伸出粗糙如树枝的手指搭在了年轻人的手腕上,随即便睁开眼睛看了那年轻人一眼,便说道:“你这脉,脉多大而有力,气象平稳。只是观你眉间,平滑带着些疲倦,没问题,多加休息便可了!”

    说完,那老头便松开了自己的手,喊道:“下一个!”

    那年轻人手一抬,“且慢!吾这病可是心病!”

    “心病?”老头诧异了一下,“心病还需心药医,老夫治不了!请回吧!”

    那年轻人没动,继续说道:“既然先生治不了,那可否让在下在一旁观先生诊断可好?”

    “请便!”老头说完,便又喊了一声,“下一个!”

    年轻人对老投拱手示意了一下,便到一旁站着去了。然后一个又一个的百姓在年轻人面前宛如走马观花一般,一个接着一个……而老头给人诊脉看病,没一个超过一盏茶的时间的。

    不知道过了多久,年轻人忽然觉得累了,便在院子里找了块石头自顾自的坐了下来。这时,年轻人对身后的车夫吩咐了几句,那车夫答应一声后,便向着宅子外走去了。

    接下来,直到天色大暗,掌起蜡烛都已经没法再写字看相之后,老头这才停了下来。

    老头舒服的伸了下腰身,这才发现在一旁还有一个年轻人坐在一旁。“看病?明日了吧!”

    年轻人:……

    老头说完,便开始收拾桌子上的东西,可对面的年轻人却丝毫没动,老头看了看他继续说道:“好吧!愿意等就在这院子里等吧!”

    这时,那年轻人才站起来,说道:“先生劳累了一天了,不知能否请先生吃杯酒水?”说着话,年轻人从手里提起了一吊熟肉和一个酒坛。

    老头一听,有些不悦的说道:“无功不受禄,请回吧!”

    年轻人一笑说道:“怎能是无功。先前先生还给在下诊过脉,就当是在下的诊金吧!”

    老头想了想,这才答应了下来,“好!”

    年轻人笑了几声,这时之前刚回来一趟的车夫怀里抱着一卷东西走了进来。

    年轻人,接过了那卷东西,一边走一边打开走到老头之前诊脉的桌子前时才拿出了一根。原来是一根蜡烛!“先生,在下看先生一根蜡烛要用两次,在下送与先生一些可好?”

    之前,天临黑的时候,屋里的一个老太拿出了一根蜡烛,年轻人一眼便看出这是一根掌了一半的蜡烛,随即便让身后的车夫又出去买了几根。

    而这车夫买来的这几根却要比老头之前的那些粗大的多了,成色也是要好上不少。不过,那老头却一把接过蜡烛说道:“好!这下子,明日又能多看半个时辰了!”

    老头喊来老太将蜡烛收进屋里,那年轻人却是从那包蜡烛中拿出了四根,在桌子上一起点燃了。

    年轻人的这个动作顿时引起了老头一阵不满,“奢侈!奢侈啊!”

    年轻人却淡淡一下,自顾自的解开了已经凉透了的熟肉,又一下子拍掉了酒坛上的封泥!顿时,迷人的酒香便扑鼻而来!

    “好酒啊!”老头深深的一嗅,却面带遗憾的向屋里喊道:“今天喝三碗可否?”

    “不可!”屋里传来了之前那老太坚决的反对声!

    那年轻人笑了笑说道:“咱们喝酒用坛,不用碗岂不是不知道几碗了!”

    老头一愣,“足下所言极是啊!哈哈……只是今夜贪杯而醉,就耽搁明日的诊断了!”

    年轻人抱着酒坛就喝了一口,“这可是产自江东吴郡的好酒!难道先生真的要错过不成?”

    “不可不可!”老头一边反对着,一边拿起酒坛就喝了一口,“好酒!”

    年轻人细细的看着老头的动作,他的手臂就宛如那干枯的树干,可将近十斤重的酒坛还是被他一把抓了起来,丝毫不见颤抖、吃力!

    老头又喝了一口,张口问道:“我记得刚才为你诊脉,你的脉象显示,足下可是要比常人健壮百倍。不过观你面相,休息不足。日后注意休息便好了。只是为何要看老头诊病一日啊?”

    年轻人一撩衣袍站了起来,恭敬的行了一礼,说道:“在下诊病是假,其实是特意来拜见先生的!”

    老头哈哈一笑,“我就一个寻常老头,自幼习点医术,平日里为百姓诊病,不过卑贱之人而已。反观足下,锦衣华服、彬彬有礼,当是大户子弟吧!”老头说着瞟了一眼桌子上的熟肉和美酒,继续说道:“只是不知足下为何拜访于我啊!”

    年轻人神色一变微笑着说道:“先生姓张,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县人,祖上曾入朝为官。先生自幼博览群书,本应能出仕为官,却不知又为何转而学医,师承张伯祖。不知在下说的可对?”

    老头点了点头,“不错!想不到足下能这么清楚的了解张某。”忽然老头脸色正了正,问道:“足下何人?”

    年轻人又躬身对着张仲景行了一礼,“在下周瑜!”